
《銀河補習班》是一部講述父子親情和反思教育制度的電影。工程師馬皓文(鄧超飾)設計的東沛大橋還沒啟用就倒塌了(實際上是被人陷害),陷入了牢獄之災,老婆帶着孩子另嫁他人。七年後出獄,兒子馬飛已經上初一,并且成了問題少年,成績全班倒數第一,教導主任計劃開除他。馬皓文和教導主任打賭,初一結束時讓馬飛成為年級前十,做不到再開除,教導主任同意了。馬皓文按照自己的教育方法教育馬飛(美其名曰上的是“銀河補習班”),馬飛最後不但成功留在學校,而且在以後的日子裡,成為全校最優秀的學生,後又成為國家航天員……
電影有時讓人淚目,有時讓人爆笑(比如馬飛繼父的一些情節着實讓人忍俊不禁),有時又讓人不解,甚至讓人覺得尴尬(比如教導主任的塑造太過了),不過總體來說,不失為一部可以看的電影。

說電影裡我贊同和不贊同的幾個觀點。
1.應試教育到底好不好?
在現階段,應試教育沒有那麼好,也沒有電影表述的那麼壞。電影中,教導主任明顯被妖魔化了,而且用一個很極端的例子(一個學生從小順風順水,成為全省狀元,卻因為上大學後遭遇挫折而跳樓)來否定應試教育,說服力不夠。同時,影片中提倡的素質教育,就是在草地上感受自然、給孩子買電腦(那時候電腦很貴)、帶着孩子去看航展等等,且不說這些有沒有效果,即使有效果,一般家庭也承受不起呀。

2.學習應該是要終身進行的事業。
電影中表達的這一點我還是很認同的。很多中學都有高考前後撕書從樓上往下扔的慣例,似乎高考後就解放了。中學老師也總是教導我們上了大學想幹嘛就幹嘛。我感覺這是一種錯誤的教育,上大學人生也才剛剛開始,以後需要學習的知識和技能多着呢。應該在高中養成的良好學習習慣,并保持到大學、甚至終身。而不是人為地割裂中學和大學,從而導緻很多人一上大學就不努力了。

3.學習要以課本為主。
書中有一個情節是馬皓文把馬飛的練習冊都扔了,讓他隻看課本。這樣有些過火,必要的練習還是得有的。但我同意學習要以課本為主。記得初中的時候,老師教導我們反複看課本,我也是這麼幹的,除了做配套的練習冊,一有時間就反複看課本,以至于一段話在課本的哪個角落都門清,自然掌握的也徹底,考試分數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