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發自簡書App
你可以選擇不原諒,但你可以選擇放下。
電視劇《都挺好》裡面石天冬的話成了經典的台詞,一并戳中了無數人的痛點。
放下,簡單的兩個字,寥寥十一筆畫。做起來又談何容易!
劇中蘇家的女兒蘇明玉從出生就是母親的眼中釘。
她挨二哥的打是常有的事,母親從來都是袒護兒子。大哥出國留學,二哥訂婚,母親甯可賣房子義無反顧地掏錢。明玉高考沖刺一千元的尖子班費用她翻臉不出。明玉學習好有考清華的能力,卻被送去讀免費的師範。甚至她自己住的房間被賣出去,母親連個招呼都沒打。
蘇明玉受夠了原生家庭的苦和委屈。她很少體味過家的溫暖,感受的隻是孤獨凄冷。母親的輕視強勢,父親窩囊逃避,她失望了,發誓一輩子不回這個家。
在網上看到一句話:幸福的人一輩子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輩子都在治愈童年。
而這個治愈的過程也就是放下的過程,也是痛苦重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看能不能和自己握手言和。
其實最難放下的東西往往也是最在乎的。蘇明玉在乎母親的愛,在乎和哥哥們的同等待遇,在乎父親父親的保護。可她發現當這一切不可能時,她傷痛欲絕。終于明白溫暖的家從不屬于自己。
憑着一股不服輸的勇氣,蘇明玉成功了。有了數不清的錢花,有了名車别墅。她人前光鮮亮麗,以為從此擺脫了那個家的痛。
母親趙美蘭死後,父親蘇大強屢屢無理取鬧,過份刁難兒女。蘇明玉忍無可忍破口指責蘇大強的作,一時間她被自己吓到了。
蘇明玉分明從自己身上看到了母親的影子。那是她最恨的樣子。她不禁号啕大哭。原來無論怎樣她都擺脫不了和母親的生生血脈。
從母親這裡,蘇明玉終于選擇了放下。放過自己,保留下内心的一份純良。
二哥蘇明成從小欺負蘇明玉。後來因毒打妹妹被拘留入獄。蘇明玉的一紙悔過書成了蘇明成心裡永遠的羞辱之恨。
當蘇明成要去非洲工作時,他把悔過書親手交到明玉手裡,并說了聲對不起。此時的蘇明成放下了以前的恩怨,終于明才誰也繞不過苦難,成長的路必須自己走。
看着蘇明成的背影明玉涕不成聲,一邊撕碎悔過紙,一邊喊出了十多年都沒叫過的哥。
在二哥這裡蘇明玉又一次放下了。
也許傷痛不值得被原諒,我們選擇的隻是放過那個被傷痛反複折磨的自己。
父親蘇大強得了老年癡呆症,年三十晚上自己跑出去,當蘇明玉找到父親,看到他手機緊緊攥着一本習題集,蘇大強說那是女兒考重點高中用的。
蘇明玉又一次失聲痛哭,本以為父親什麼都忘了,卻隻記得當年母親拒絕女兒的東西,記得女兒當初的委屈。
終于都釋然了,沒有什麼人是放不過的。父親的懦弱,窩囊、逃避,都不存在了,蘇明玉攙着癡呆的老人,仿佛小時候父親牽着自己一樣。
托·富勒說:“記憶就像一隻錢夾,裝得太多就會合不上,裡面的東西還會全部掉出來。”過去的事情可以不忘記,但一定要放下。一旦放下,一切都是坦然。
還記得有個故事大概是說,有位高僧酷愛收藏陶茶壺,他的衆多藏品中有一把壺是最愛,一般不拿來招待客人。
一天有位朋友來訪,對茶壺有着共同的愛好。兩人越談越發投機。高僧視為知己,便取出了他珍藏的陶壺待客。
茶客見壺十分驚喜,把玩間不小心碰掉了壺嘴,心中不勝抱歉惋惜。高僧卻面不改色,吩咐人拿另一把新壺,繼續敬客,談笑依然。
茶客慚愧,高僧道:“事實已經造成,對碎壺留戀又有何益?不如重新去尋找,也許能找到更好的呢!”

圖片發自簡書App
很多時候,我們不必對已經發生的事情耿耿于懷,抱着無益的煩惱不放。放下,才是讓自己活得輕松的人生心态,才是對自己最好的和解。
蘇明玉放下了,蘇明成放下了,蘇大強也從妻子趙美蘭強勢的陰影裡走了出來,勇于一個人去跟前親家道歉,擔起了一個父親應有的責任。
有人說結局不真實,我倒覺得挺好的,起碼它給了人們一個美好的啟示。
因為也許生活中不是那麼完美,但生活沒有結局,每天都在上演。我們都應像劇中的人物一樣,學會放下。
每一朵花兒都會向着有陽光的方向開。再痛的傷最終隻會留下傷疤,何必再糾結過去的痛,我們要做的是如何一次次把傷疤撫平。
放不下是拿别人的錯誤懲罰自己。放下了,過去的讓它過去,輕裝前行,你會發現一個快樂的,一個最好的自己。
2019.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