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看了中國梵高的紀錄片。
用二十年的時間臨摹十萬張梵高的作品,源于謀生。如果沒有熱愛的成分,大概如同工廠的流水線一樣,隻機械般生産,不會有對工作賦予精神的意義和追求,也就不會有相應的痛苦。
自己是個玩泥巴愛好塗鴉的渣渣,25歲以後才開始給自己亂買畫材,空有一個畫畫的夢想,可以為臨一個簡單而非名作的圖畫熬夜通宵,也常常因不會畫想畫的東西而痛苦焦躁。
四年來,因學業因工作因生活,斷斷續續,平均一個月畫不了一幅,印象中還從沒有為哪一副畫畫過第二遍,即使自己清楚地知道要畫好一副畫,多是數遍的重複和不停地領悟總結才可能能有的結果。
所以我完全想象不到,重複十萬遍的臨摹會有怎樣的情緒,以我自己的耐心和脾性,我大概堅持不了多久就會瘋掉吧。
好在最後大芬村的中國梵高們也開始了創作,那種釋然我大概能感受到一丁點兒,就像我時常會興起看到某個畫友的畫想畫就随手臨了一樣,直到最近一次嘗試畫自己肉眼看到和走過的那些尋常的風景,才發現這種印象或照片的寫生帶給人的滿足和愉悅,比臨摹别人的作品多很多。
二十年不變的重複帶來的梵高體定是到骨子裡了的,所以走出臨摹後的創作,好像永遠都走不出梵高的影子,我不知道這是一種遺憾還是一種成就,很感動也很難過。
那句脫離了謀生的緣由隻為熱愛去創作,特别讓人動容。但是有多少人能做到呢?大芬村一定有熱愛的人,同時也都是一群為了謀生的畫師。
真渴望有一天,大部分人的夢想都可以度過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