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這是第一次寫有關于電影的文章。

一直以來,我都喜歡看印度電影,《調音師》就是一部印度片。我不止一次被劇情震撼,不僅僅是因為劇情反轉處特别多。而是通過這部電影,讓我想到人性的脆弱與生活的卑微。

關于劇情,我不想過多地讨論。在這裡,我隻想通過這部電影,講講人性,談談生活。

...

電影開始時,除了第一個鏡頭(一隻眼的兔子)看不太明白之外,其他的都容易理解。劇情并不複雜,男女主角偶然的相撞拉開了整個故事的帷幕。

某天,過氣明星普拉默邀請阿卡什在他們結婚紀念日那天,去他家為其妻子西米單獨演奏鋼琴。這是故事正式進入主線的開始。

...

阿卡什進屋不久就看到了屍體,然後很淡定地借口去上廁所。但沒想到,殺人犯曼諾拉就躲在廁所裡。他不得不淡定,因為保命要緊。

看到這裡,我不禁覺得後怕。如果哪天我們遇上了這種事情,怎麼才能保證自己不慌不忙地全身而退呢?

首先,看到屍體得面不改色,然後看到殺人犯和槍也要若無其事……

可能在生與死的選擇上,我們更不願意死吧。

...

這樣的情節如果在現實生活中發生,我們要是能像男主一樣做到安然自若,可能我們都要被自己的淡定吓傻了吧。

如果用一個詞語形容,沒什麼比極思細恐更準确了。

離開案發現場之後,阿卡什麼沒有馬上去警察局,而是在一條凳子上坐了一會。當然,沒人知道他坐了多久,也不知道他在思考些什麼。

...

在正義面前,人人都有選擇的餘地。選擇“看得見與看不見”都在一念之間。最後他選擇了“看見”,就像我們更願意選擇正義罷了。

仿佛,他是在和正義作鬥争,但其實,這是我們在與内心在作鬥争。

有人評論說男主就代表着大部分人,遇見兇殺案,卻選擇“裝瞎”,但我不認同。至少,他去了警察局,就足以證明他的内心是有正義的。

在正義還不能正常生長之前選擇保命,這是明智的。隻是,他沒有想到的是,後面的事情會變得如此複雜。

人生就是這樣,你永遠不知道今天經曆的意外,會不會被明天的苦難所掩蓋。

...

之後在證詞簽字的時候,他突然爆發,當場揭發兇手……結果,隻是他的想象罷了。這個情節又一次證明,男主内心渴望正義。可他又是崩潰的。

現實是,他并沒有站出來指證,他被邪惡打敗了。

反而我覺得這時候的阿卡什才代表着大部分人。他個人的目的從來都是為了賺取20萬,去倫敦參加鋼琴比賽,撞見兇殺案現場對于他來說是一個考驗,但也可以是一個插曲。他沒有選擇正義,我覺得很正常,很真實,盡管太過現實。

多一事,永遠不如少一事。在我們的内心裡,可能面對很多事情都是這樣吧!

我們面對生活的時候,不知道有多少次義憤填膺,有多少種看不慣,又有多少時候想抱打不平,但最後,我們做了什麼?可能連一個插隊檢票的人都不敢出面制止,連摔倒的老太太都不敢扶,更别說是伸張正義了……

...

屬于阿卡什的厄運還是來了,湊巧不巧,之後他又撞見了西米将老太太推下樓的情景。這次他卻沒有那麼幸運,成了一個真正的瞎子。

西米并沒有選擇置于死地的毒藥。但就像後來曼諾拉問西米的那樣,我們心裡都有疑問:“為什麼西米不直接殺了阿卡什呢?”

西米的回答是:“世人不會相信一個瞎子所說的話。”

而後來,當曼諾拉無所事事去找西米的時候,西米卻氣憤地吼道:“他現在是一個瞎子,不是一個啞巴!”

...

她的前後矛盾,源自于權力與财富。

在沒有得到亡夫的遺産時,西米是沒有殺人之心的,那時候她還有良知,但是當她得到了她看似遙不可及的東西之後,她的心态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漢高祖劉邦就是典型的代表。據說在他成為皇帝後,他的同鄉來到皇宮找他,天天吃喝玩樂不說,還到處散播他當年一些糗事。最後,他把那些同鄉全斬了。

雖然,這兩件事看起來并沒有關聯,但設身處地想想,我們又會怎麼做呢?

至少,沒有多少人不會被權利與财富迷惑。

...

曼諾拉想殺了阿卡什,卻沒有成功。

接着,阿卡什被壞醫生和莫裡夫婦忽悠,差點就丢了腎髒。他極力聲稱能給一千萬,并“對着胳膊上的濕婆神紋身起誓”才挽救了自己的生命。

薩庫指着自己手臂上的紋身,問醫生:“他怎麼知道我手臂上有濕婆神?”

這是一個矛盾的問題。

薩庫的反問就好像世人正在準備幹一件道德敗壞的事情時,被人喚醒了良知,同時,也喚醒了更大的貪婪……

我們内心是抱有良知的,但我們的貪欲也不小。

...

他們幾人合夥綁架了西米,用來敲詐曼諾拉。

西米并沒有放棄掙紮,盡管她看不見,還被綁了起來。但火車經過的時候,她使勁地喊:“救命!救命!”薩庫一臉正經地告訴她:“走吧,下趟火車一個小時候才來。”

仿佛就像佛祖看見你面對生活無力掙紮的時候,對你說:“别折騰了,你的命運已經注定了。”

...

西米被綁,也就意味着故事已經到了快要結束的時候。

阿卡什就像一個領袖,為他們出謀劃策,就在他被抛棄之前,他還告誡莫裡和薩庫,讓他們提防曼諾拉。

可是,他們卻抛棄了他,把他和西米綁在同一間房子裡。

...

“我那麼信任你們,你們卻抛棄了我!”

這句話有沒有似曾相識的感覺?也許是小到校園裡的集體活動,或許大到公司的晉升名額。

一旦團隊裡的人能力不夠或沒有了價值,那他就是那個被抛棄的人。

而被抛棄的那個人,有可能是我們每一個人。

...

在同一個屋檐下,西米對阿卡什說:“如果莫裡他們能順利拿到錢,你還能活嗎?”

阿卡什說:“如果莫裡他們能順利拿到錢,那你能活成嗎?”

這樣一來二去,兩個人都成了啞巴……最後西米解開了阿卡什的繩子,阿卡什為西米摘掉蒙着她眼睛的布。

西米在解開了繩子之後,卻痛下殺心。

這是不是像極了“農夫與蛇”的故事?盡管阿卡什不足以成為“農夫”。

之後,因為醫生的闖入,西米又陷入新一輪的危機中。

...

曼諾拉的妻子剛接到阿卡什的電話時,恨不得殺了他,但最後原諒了他,還親手将槍交給自己的丈夫。

“去把你的爛攤子收拾幹淨。”這是一個忠誠的妻子在面對丈夫一次又一次的欺騙之後,對說的最後一句話。

也許,婚姻就是這樣,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鬧心,然後發瘋似的鬧一次,動刀動槍……等真正冷靜下來以後,更多人選擇的是原諒,還有支持。

哪怕明知道自己的另一半幹的不是什麼好事情,哪怕明知道另一半還會出賣肉體和靈魂。還愛着的那個人,一定願意心甘情願地付出、等待,再原諒。

愛就在一起,不愛了就分手。這是情侶。
哪怕一次次受傷,還是選擇相信與支持。這是夫妻。

...

莫裡死在了醫院,醫生抛棄了薩庫。

而薩庫在一堆假錢裡尋找真錢的蹤迹,還一邊念叨着:“我有錢。”——這是一種極度不安和恐懼感之後的表現。

當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離開我們的時候,金錢還那麼重要嗎?

薩庫是可悲的,她的善良救了她,她的信仰救了她,但是,她的貪念卻害了她。

沒有誰的本質是善的,也沒有誰的本質是惡的。但在我們追逐金錢名利的過程中,總會有那麼些時候想走捷徑。

可是,那些人卻不知道,有的捷徑,總是走不得的。

...

故事的最後,阿卡什為蘇菲講了一個故事。

醫生死了,西米放他下車後,又想殺了他,結果西米自己卻死了。

蘇菲說了一段讓人罪惡感急劇下降的話:“那個女人害了那麼多人的姓名,你真應該拿走她的眼角膜。”**但是阿卡什卻笑了。他的笑容裡有一種得意。

...

我們都不是聖人。

我們隻是普通的成年人,因為利益在一起,因為利益又互相抛棄,相互背叛,相互殘殺。

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究竟是為了什麼,誰也說不清,但我們都有自己想要的東西,各取所需,又互不幹涉。

對于人生在世,所做的事情,沒有誰能夠用對與錯去評價它。就像《紐扣人》裡面那句經典的台詞一樣:我們都不是好人,隻是壞的程度不同而已。

我想,沒有哪句話更能準确地評價我們的人生了吧!

...

生命是什麼,隻有活着的人才知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