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友的強烈推薦下,我去看了近日熱映的電影《誤殺》。這是一部根據2015年上映的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翻拍的作品。
影片塑造了這樣一個原本天底下最普通的家庭,丈夫維傑是網絡公司老闆、妻子阿玉是全職太太,他們膝下養育着平平和安安這樣一對女兒。平平參加夏令營被警察局長的兒子素察迷奸,是打破這個家庭甯靜的導火索,由此引發了一場誤殺活埋事件,則把維傑一家送上了一條與警察局鬥智鬥勇的不歸路……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朋友說,這不僅僅是一部懸疑愛好者的燒腦片,而是拍攝給整個社會看的教育片。觀影之後,我驚歎于電影情節上的巧妙暗喻,折服于制作團隊的運籌帷幄與巧妙剪輯,更欣賞演員們一言不和就暴走的演技,但作為一個媽媽,在我的小小世界裡,我把這些所見都視為華麗的炫技,而影片折射出的家庭教育問題才是價值本身。
其實關于家庭教育,中國有非常多的古訓、家書,《三字經》《增廣賢文》《教子語》《顔氏家訓》《曾國藩家書》等等,于是,我試圖結合中國古代傳統文化,聊聊影片所披露的家庭教育的問題。

圖片發自簡書App
1.“子弟不賢不肖系諸人”——父母早亡且小學未畢業的男主維傑,自責沒能做好一個領路人
維傑是從一個孤兒成長為一個父親的,他沒有接受過系統健全的學校教育,也沒有得到過溫暖家庭的熏陶。他的世界,隻有老婆、女兒,還有最喜歡的電影。以至于他放話出去說:當你看過1000部以上的電影,你會發現這個世界根本沒有什麼離奇的事情。
從給女兒的取名就知道,他是很安于現狀和知足的。在路上遇到僧人布施,也是虔誠地希望家人健康。
這樣一個父親,在孩子的成長中,尤其是青春期的大女兒平平面前,沒有權威可言。
女兒也以和一個小學四年級都沒畢業的爸爸溝通為不屑,總是回家後就關上房門。
但維傑又是個極度有愛的爸爸,他雖然覺得3天4000泰铢的夏令營很貴,但還是趁女兒睡着給她簽了家長同意書。
最後,維傑自首後,在囚車上忏悔,認為自己對不起女兒,讓他們在成長道路上付出的慘痛的代價,除了沖在前面擋罪,沒能做好一個領路人。

圖片發自簡書App
《教子語》中曾語:“弟之賢不肖系諸人。”兒女子弟是否賢能,取決于教育引導的人。
魯迅也寫過《我們今天怎樣做父親》這樣一篇文章,他說父母之于孩子,一要理解,二是指導,三是解放。
所以,為人父母,需要我們學會與孩子相處,他們未來的走向與自己的引導息息相關。而做好這一切的做好的辦法就是理解溝通和指導。

圖片發自簡書App
2.“富若不教子,錢谷必消亡”——鐵娘子警察局長拉韫,滿足孩子想要的一切,就是對他最大的愛
與那個宣稱看過1000部電影的男主相對的,是一位自诩“破過1000個以上的案件,這世界上壓根就沒有什麼離奇案件”的女警察局長。
當她回到母親這個角色時,也是失敗的。
對于兒子素察,她認為隻要是能力範圍内的,就應該盡量滿足他。
于是在丈夫指責她給16歲的兒子買車時,她還用“孩子大了,要給他一些自由”為之開脫辯解。
可兒子一氣之下猛踩油門的轟隆聲,把這個母親的愛碾得粉碎了。
她認為自己不能多陪伴孩子,于是就用物質去補償,這恰恰對她對“愛”的誤解,滋長了孩子恃寵而驕的習氣。
這種愛,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傷害,其結果就是毀了他。
拉韫與阿玉在警察局對峙的一場戲中,阿玉咬牙切齒地說: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獸。

圖片發自簡書App
《增廣賢文》說:“富若不教子,錢谷必消亡;貴若不教子,衣冠受不長。
意思是:富貴之家,如果不能正确教育子女,再多的财物也會揮霍掉;顯貴達人,如果不能正确教育子女,那麼官銜也不能保留很久了。
拉韫最後無限期免職,是最恰如其分的印證。

圖片發自簡書App
3.“養不教,父之過”——冷血的政客爸爸,樂于追名逐利的父親很失職
素察的悲劇,不是一個人造成,其爸爸,也是幫兇。他在這段親子關系中,猶如一具詐屍。
他忙于政治,從來對兒子不管不問,也沒有盡到做父親的責任。
不管教也就算了,他還經常指責妻子對孩子寵溺、管教無方。
素察媽媽也行還有柔軟的一面,她為兒子的事情抓狂、暗自流淚;而爸爸完全是一個冷血動物。
他為了給自己拉選票,兒子失蹤了,也絲毫沒有要停下來的意思,反而擔心因此影響仕途。
他在車内給老婆打電話,表情凝重地說要她趕緊追查,可一開車門,馬上露出政客虛假的嘴臉。

圖片發自簡書App
他與兒子是用拳頭交流的,是用停掉信用卡這種逼迫的方式……
《三字經》提醒世人:“子不教,父之過。”生養孩子而不加以嚴格管教,是做父母的過錯。這位身居高位的政客累于追名逐利,卻與中國的古訓背道而馳。

圖片發自簡書App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瞞天過海,是父母對孩子的錯位示範
這得從一張安安修改了分數的試卷說起。
維傑曾答應過安安,隻要考試得100分,就會給她買口琴。
安安為了得到口琴,偷偷用塗改液把70改成了100。
整個事件中,安安一直是見證者與參與者。她看見了母親和姐姐所做的一切,也一直配合“導演”爸爸演好了自己的角色。
她非常明白一家人所做了一切都是為了掩飾那個夜裡“誤殺”引發的罪名。那麼小的年紀,還沒有形成自己獨立的判斷,長大後,會不會理所當然地認為所有事情都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去解決?
這也許是維傑去自首的一個促進因素。他為了保護妻女,僞造證據,偷運屍體,已經錯了一次了,他不能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也深知孩子在什麼樣的環境下成長,就會往哪個方向發展。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榜樣。

圖片發自簡書App
結論
《誤殺》原版片長兩個半小時,被翻拍後不到兩小時,劇點叠出、不時引發觀衆怒點和淚點,狠狠地抓住了觀衆的痛點,也引發我們不同角度的思考。
片尾曲《亡羊》中唱道:
盲從世界裡,蒙着眼,很迷茫也很慌張
迷途的,歧路亡羊,我要不一樣
我渴望,有擔當,有雙翅膀,自由如鳥飛翔
家庭教育中的父母有時也像一隻歧路“亡羊”,相信及時加以“補牢”,總有一天,孩子們會長成理想的模樣,自由飛翔。
(注:本文圖片來自網絡,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