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杉姐,來源:《大象點映星球》 轉載請注明出處和作者,違者必究
最近,一部特别的電影在網絡上線了。
從最初亮相戛納電影節時,此片就收到了很多贊譽。
戛納「影評人周」主席夏爾·泰松聲稱:這是一部“你們從來未曾見過的中國電影”。
法國影評人說:2019年最好的兩部處女座電影都來自中國,一部是胡波的《大象席地而坐》,另一部就是它。
今天,就來給大家好好聊聊這部電影——
春江水暖導演:顧曉剛
編劇:顧曉剛
主演:杜紅軍 / 錢有法 / 汪鳳娟 / 章仁良 / 章國英
首播:2020-08-21
片長: 150分鐘

這部電影曾榮獲去年First影展的最佳劇情長片、最佳導演兩項大獎。
徐徐展開的故事,唯美詩意的鏡頭語言,以及關于中國文化、中國家庭的執念。
所有的波瀾壯闊、雞零狗碎、人生百态都随着四季更替、雨雪沖刷、時間變遷寫進了這部電影。
深刻而不刻意,着墨很輕,卻餘味悠長。
影片的故事,發生在杭州富陽,老母親過生日,一盤新鮮的、賣相好看的富春江白鲈魚上桌,就已經描繪出地域特色。

這是讓詩人範仲淹、李白都心馳神往的地方,有詩意、有文化、有曆史。
這裡描繪的是七百年前黃公望筆下《富春山居圖》的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
在導演顧曉剛的鏡頭下,富陽的冬天,大雪包裹了樹枝,空曠深邃,靜谧而美好。

夏天,花朵壓枝,綠色的柳樹和江水,充滿雙眼,萬物流動生長,活潑而清新。

幾乎從第一個鏡頭開始,觀衆就會感歎:富陽是個山美水美、人傑地靈的好地方。
但,影片中表面景色的美麗和詩意,卻與現實故事形成了巨大反差。
中國式家庭關系,在此情此景中,尤為不堪。

故事發生在富陽的一個大家庭中,以家族志的叙事方式展開,三代主人公都十分平凡。
祖輩奶奶的故事是:一生中嫁了兩個男人,兩個男人都是家裡安排的,家人讓她去上海,她便去了上海,家人讓她去富陽,她就得去富陽。

一生聽從父母安排的奶奶,明白了一件事:當初很多因為物質而連接的婚姻,之後會變得空洞,所以她說“人啊,還是要和自己喜歡的人過一生,不然會後悔一輩子。”
正因如此,在兒女的婚姻大事中,她極力主張自由戀愛,希望有情人能同甘共苦,一起撐起一個家,她認為那才是一條黃金路。

子女的故事是:
每一個兒子幾乎都是先戀愛,再結婚,堅持自己的意願結婚、生活。
大哥和大嫂經營着一家飯館;二哥和二嫂以打魚為生,常年呆在漁船上;三哥媳婦跑了,自己一個人帶着兒子,欠了很多錢,總被人追債;四弟37歲了,卻像個小孩子,沒有老婆,相親也總是莫名其妙陷入尴尬。

這代人選擇了和母親不一樣的路,但也擁有了和母親不一樣的人生,遇到再多困難,都要兩個熱默默地去扛,畢竟是自己選的,但遺憾和怨言,終究還是有的。
孫輩的故事是:
大哥家的女兒顧喜,被父母和舅舅介紹,與當地汪主任的兒子相親,家人都希望她能搭上汪主任家的勢力,為自己、為家庭盡一份力,但她卻偏偏愛上了“窮小子”江一。

二兒子家的陽陽,喜歡上了一個女孩,但女孩的父母嫌棄陽陽的家境,所以父母想方設法,要為陽陽買一套好房子,希望兒子配得上。三哥家的兒子康康有唐氏綜合症,沒辦法像正常人一樣生活,醫藥費也高的吓人。
三代人,經曆不一樣的時代、教育、生活和困境,但最終,這些問題最尖銳的矛頭統統指向了父母與子女兩代人的隔閡。
中國家庭的沖突,首先來自于緊密捆綁和過度付出。
一方面,父母願意為孩子付出一切,為了搭上汪主任家的親事,他和汪主任喝酒時可以把酒杯放到最低,然後喝暈在廁所。

二哥二嫂可以住漁船,但兒子卻可以住在景觀漂亮、離地鐵站近的房子裡。
二嫂為兒子去商場買的那件羊絨大衣與她在地攤上挑選的土味圍巾形成鮮明對比。


三哥為了照顧唐氏綜合症的康康,可以借高利貸、可以掙黑錢,可以不娶老婆。
在為兒女付出這件事情上,影片中所有的父母幾乎沒有任何怨言。
但同時,在子女的人生大事上的選擇上,父母也絕不妥協,甚至為此越界。
顧喜的母親認為幸福就是房子和車子,她也因此不喜歡女兒選的江老師。
中秋之夜,她把江一和女兒一起趕走,并把那句很多人都經曆過的“走了就不要再回來”留給女兒。

她的态度是:江一不及汪主任家大勢大,如果女兒嫁給了汪主任的兒子,那今後的日子不僅女兒不吃苦,連他們家的事情,汪家也能幫忙擺平,她就不會再過苦日子。
父親則直接找到江一的學校,一開口便直截了當的提問了:
今年多大?一個月多少工資?什麼時候能買房?父母有多少積蓄?這些問題,把江一扒了個精光。
二哥二嫂為人樸實,但為兒子付出的背後,是他們“總有一天能靠兒子出人頭地”的笃定。

就連看上去開明的顧家奶奶,也會把最聽話的老小,當做最心愛的兒子,哪怕是他因此沒出息,在母親看來也完全沒有關系。
那個不正常的孫子康康,反而成了所有兒孫中最自由的一個。
因為他的意義就是活着,所有人都不對他的未來抱有期待,沒有人想過為他做選擇,非常諷刺。

這個故事裡,所有的父母都在用最直白的方式,貫徹自己的意願。
在我們的文化裡,父母對孩子的付出是無法想象的,但艱辛的付出背後,其實還有期待巨大回報的對賭心理。
當子女不遵從父母意願的時候,大家甚至願意一刀兩斷。這到底是因愛生恨,還是控制欲本身?我想都有吧。
《春潮》中,女兒被親媽罵了四十年,最不堪的時候,母親去離間外孫女和女兒之間的感情,她說:你媽媽曾經想把你殺死,隻有姥姥最疼你。

《血觀音》中,當母親無法阻止大女兒出逃時,她願意毀滅,一把火結束女兒的生命。
這些黑暗的時刻,這些憤怒和離間的戲碼,完全不是因為愛,而是因為把家庭當戰場的控制欲,是想把兒女或者孫輩占為己有的可怕心理。

《春江水暖》中,除了對父母、子女關系的刻畫之外,還有很多其他家庭關系的描寫。
比如大哥借了小舅子的三百萬要不回來、二哥收不回大哥的魚債、三哥因為欠了債還不起,最後大哥的飯館被砸......

這些牽絆,其實都被陽陽的那句話戳中:
“親人就是我為了你活,你為了我活,真是吃力。”
中國式的親情關系中,一定要連接着責任和負累,所以就算自己再努力,也很有可能守不住自己的财富和幸福。
但是他們會就此甘心嗎?會真的認為親情大過一切嗎?
當然不。
三哥走投無路時,告訴黑幫的人去找自己的大哥要錢,然後開着他的車逃走,大哥就此生氣不肯再見他;中秋阖家團圓之夜,二哥提着螃蟹和老大一家聚餐,結果卻是要推脫照顧老人的問題;老四最幸運,沒有太多牽絆,因為他沒有自己的家庭,沒有家庭才沒有私欲,才能維持理想中的家族關系。
老太太有四個兒子,每個兒子都是而立年紀,但她卻從沒真正從兒子那裡得到過幸福,她所擁有的是兒媳在身體上的照顧,以及孫輩片刻的心理安慰。

顧家老太天拉着孫女的手,講的卻是大兒媳鳳喜和大兒子的故事,從她的語氣神情和字眼裡,最初的光陰,她一定是真心喜歡、對待過鳳喜的。
但當母親癡呆之後,鳳喜遞給她藥丸,老太太開玩笑的說了一句“要毒死我啊”。

本以為是一句玩笑,但等到老太太把藥塞進縫紉機的小抽屜中時,我們才發現這其實不是一個玩笑,是恐怖故事,任憑大兒媳一遍遍重複自己是誰,老太太也選擇性的遺忘掉了她。

就像江一的那本小說,描寫的是環保主題,但卻是恐怖故事。

整部影片都在強調孝敬父母、兄弟相互扶持、以及孫輩如何在婚姻中獲得幸福。
這也是所有中國家庭中最重要的三件事情。
但非常遺憾的是,這些幸福隻停留在了他人的口中、眼中或者小說、畫卷中。
真正走進這個大家庭的内部,才發現這裡是一地雞毛、酸腐落魄、人心算計。
就像老太太的壽宴和葬禮,不管背後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最後都會歸為體面。

這部電影中有很多美麗、光鮮的時刻,比如富陽的風景,比如給母親祝壽講究時辰,新人結婚時拜橡樹、拜江水。
風景、時間,文化所給予的巨大美好,藏住了太多個體、家庭不為人知的灰色秘密,中國文人幾千年的期待,在現實面前,格外浪漫。
故事聽上去悲觀,但放在大環境下、放在大時代裡,它又渺小,不值一提。

顧喜、江一也終究會從理想主義的青年,走向大家族的秘密中,正如他們或主動或被動,回到故鄉一樣,因為這裡有個巨大的漩渦,怎麼逃都逃不走。
中國式家庭關系在這部電影中,被輕描淡寫的複刻、剖析,散點式的表達沒有過多的強調什麼,但細細想來,有些恐怖。
家庭于我們,是親密關系,是人生漩渦,好與不好,都與它緊密相連。
我不知道應該怎樣從中跳脫,畢竟個體的力量真的薄弱。
但我還是想要告訴大家,學着把生命中注定的困境,變成一種幸運,珍惜被忽視的擁有,不斷地努力、覺悟,然後才能成長,才能強大。
我們這代人,在家庭關系中創造下一個輪回時,哪怕試着改變一點點,也算是成功了。
大家好,我是杉姐。影評人、編劇、導演小姐姐一枚,公号《杉姐影院》創始人。作品散見《幕味兒》《豆瓣電影》《第十放映室》《電影爛番茄》《武志紅》《遇見張小娴》《外灘The bund》《灼見》《大象點映》《獨立魚》《伊姐看電影》《世界華人周刊》等公号。
本文首發《大象點映星球》
喜歡我的内容,給點個贊+在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