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顧維鈞
我的1919一口氣看完這部影片,之前中學曆史課學過這部電影相關的内容,但這還是我第一次深入去了解這個五四運動的導火索——巴黎和會。

巴黎和會——列強的分贓大會
巴黎和會是指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凡爾賽宮召開的戰後協約會議。
本應作為戰後恢複世界和平的巴黎和會,拒絕了戰勝國中國的訴求,将蘇俄排除出會議,德國等戰敗國的不公待遇更是埋下了二戰的禍根,原本的和平會議變成了英美法意日等列強的分髒會議,甚至由于分贓不均,意大利退出了巴黎和會。
作戰勝國的中國要求收回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這本是無可厚非一件事情。但是英美法因為追求自身的利益,聯合日本在巴黎和會上拒絕了此項提案,甚至在《凡爾賽和約》上要求中國将山東的權益交付給日本。
這并不是什麼和平會議,而是列強在戰後重新劃分勢力範圍的一場惡心分髒大會。

弱國無外交——中國外交的失敗
落後就要挨打,弱國無外交。曆史課必備的一句話。
顧維鈞初到法國的襲擊,中國代表團在巴黎和會上所作的努力被巨頭們無視,北京政府要求陸征祥簽字,法國軍隊對華人抗議者的驅逐。血淋淋的現實讓顧維鈞深知依靠列強的同情心來獲取外交勝利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與此同時,國内外民衆反對簽字的聲音此起彼伏,肖克儉(虛拟)自焚于凡爾賽宮表示抗疫,而北京政府仍然不斷發來電報要求代表團在條約上簽字。陸征祥害怕了,但是顧維鈞沒有。
哪怕中國的這次外交完全失敗,哪怕中國此次提案被全部否決,但是中國還有一項權利沒有丢失,那就是對世界說的不權利!

五四運動——中國第一次對世界說不
巴黎和會的内容傳回國内,廣大愛國主義青年,尤其是學生掀起了一場改變整個國家的運動——五四運動。
“外争主權,内懲國賊”“誓死力争,還我青島”“甯肯玉碎,不為瓦全”
當年的标語一直流傳到現在,五四已經過去了,中國也已經不是當初無外交的弱國了,但五四的精神仍在,在一代代青年手裡傳遞。
當年,顧維鈞在大會會場怒喊:
我們拒絕簽字,請你們記住,請你們記住,中國人永遠不會忘記這沉痛的一天!
這是中國第一次對世界說不,是中國民主革命的轉折點。
從此,中國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
顧維鈞(1888年1月29日-1985年11月14日),字少川,漢族,江蘇省嘉定縣(今上海市嘉定區)人,畢業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是中國近現代外交家,北洋政府第十三位國家元首。

電影《我的1919》是由黃健中執導的曆史故事片,陳道明、何政軍、許晴等參加演出
影片講述了中國外交才子顧維鈞作為中國代表團一員參加巴黎和會的經曆。
觀看網址: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k0NDczODg=.html?spm=a2h0c.8166622.PhoneSokuProgram_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