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了《複聯4》,有一些小感慨一直憋着沒說,今天再說應該不涉及劇透了吧。畢竟想看的人應該已經看過了,還沒看的應該也被劇透的差不多了(笑)。好了,這篇是有一些輕微劇透的,還沒看的小心了~
關于滅霸
之前《複聯3》的時候專門給滅霸寫過篇文章,說“滅霸的目的,除掉宇宙中的一半生命,竟然是為了人與自然和諧可持續發展,抛開方式不談,他的動機竟然不摻雜一絲私利,甚至可以說是崇高的。”

筆芯喔~~
在這部的開場滅霸就已經歸隐山林,專心務農,打完響指之後沒有用天下無敵的無限手套争奪資源權力,反而不惜耗費自己的生命力銷毀無限寶石,末了liaǒ還留下一句,無限寶石被壞人掌握會很危險,必須摧毀(大意)。
這是怎樣崇高的一個人啊,這是怎樣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啊,動機是為了宇宙的繁榮不說,還不摻雜私利,最後甚至不惜犧牲自己銷毀危險物品。如果不提他的手段,說他是聖人也不算過分,現實曆史中也沒幾個這樣的人吧?
當然從實際結果來說,宇宙是否會繁榮不好定論,畢竟一方面是人類的蕭條,一方面是生态環境的和諧。但僅從手段來說,一個人如果把他人的生命隻看做是一個數字,可以随意加減,就都是對生命本身的蔑視了。順着這個思路想想,動機不帶私利的人反而更可怕,因為可能他身上的人性已經完全消耗殆盡了。
關于終局之戰

奇異博士的橙色傳送門和哆啦A夢的任意門一樣嗎?
高潮随着奇異博士和老王的徒子徒孫們打開多個橙色傳送門而到來。看着之前二十多部電影中曾出現過的各路英雄穿過傳送門一一登場,竟然有了看《魔戒》的感覺。和當時阿拉貢帶領亡者大軍王者歸來給我的震撼是一樣樣的,有種血液燃起來的感覺。差點忘了複聯也是漫改作品,怎麼能少得了“熱血”這個元素呢?

劇照還找不到,給我的震撼和這一幕挺像
我們的上一代人在電影院看過《魔戒》、《黑客帝國》、《星球大戰》,大學老師曾給我們眉飛色舞地講起他在電影院看《盜夢空間》的經曆,驕傲和顯擺的感覺相當直接了。所以《流浪地球》上映的時候,我非要拉着閃閃去電影院看一次。因為想想若幹年以後,當媒體回顧中國科幻電影史的時候,我可以和小輩吹牛X說,作為中國硬核科幻電影開端的那部,當年我們是在影院看的balabala......肯定會相當得意。當然除了顯擺的緣由,還有種親曆曆史的感覺。而複聯系列也是這樣的電影,是可以和我們這一代人一起在曆史上留下印記的電影。
關于漫威宇宙的騷操作
漫威在10年間用20幾部電影講了一個長長的英雄群體故事,注意是電影,這種騷操作确實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先說投入。每部電影投入少則幾千萬,多則上億。這和拍電視劇不一樣,每集的投入不算高,可以一口氣拍五六十集,最後統一按集數賣錢。電影單部投入高,單獨上映,單獨核算票房,一部電影的票房慘淡可能會導緻後續的項目被腰斬。
再說架構。大部分角色,都有個人的專屬電影,最後多條線索合成一股成為英雄群戲。之前不是沒有過超長的系列電影,《魔戒》三部,《哈利波特》八部,從頭到尾主角是固定不變的,《哈利波特》就是講哈利、羅恩、赫敏的故事,《魔戒》就是甘道夫、阿拉貢幾個人。可從來沒聽說把阿拉貢拉出來單拍一集《人皇的誕生》的,把甘道夫拉出來單拍一集《灰袍巫師的崛起》的,把鄧布利多單拉出來單拍一集《我與兩代黑魔頭二三事》的。系列電影的主角不一樣,也就意味着很難靠主角的超高人氣去不斷吸引觀衆。尤其是把人氣低的冷門角色作為主角,更是有相當大的風險,比如《銀河護衛隊》的星爵。我上一次見這種騷操作,還是《水浒傳》呢~
最後說單獨的故事。既然是講一個長長的故事,很難沒有鋪墊和承上啟下。這個道理常看電視劇的人都清楚,總有那麼幾集是在鋪墊,就想把進度條往前拉。但複聯系列難能可貴的一點就是,雖然評分有高有低,但每部電影都講了一個完整的故事,有開端發展高潮尾聲的故事。沒有讓哪一部電影成為整個故事鋪墊的犧牲品而虎頭蛇尾。這裡必須diss一下《神奇動物在哪裡》的第二部,明顯就是在為後續故事鋪墊,虎頭蛇尾沒高潮,故事都沒講完整,極差的體驗。
說完了這三點,更佩服漫威的勇氣和眼光了。
關于彩蛋
《複聯4》裡有大量回顧前作的彩蛋和梗,如果你看過之前的電影,這些彩蛋一定是讓觀影風味更佳的配料。但刨去這些彩蛋,《複聯4》的故事也依然精彩。所以一部電影的主料仍然是故事、角色、畫面等等這些,而彩蛋終究隻是錦上添花的配料而已。缺了配料,主料本就優質的菜肴不會索然無味,而有了配料,主料本就差點意思的菜肴也不會成為美味。所以,彩蛋很重要,但終究不應該因為強調彩蛋找彩蛋而本末倒置。
作為一個路人,我是從《鋼鐵俠》入坑的,當時就覺得史塔克這個角色和特效挺吸引我,之後在電影院和網上一路追完了後續的電影,有喜歡的有覺得一般的,雖然不是真愛粉但也有感情了。好了,再好的故事也總有告别的時候。再見了,愛你3000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