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有一個“攝影改變曆史進程的偉大照片”的專題,看到裡面有好多著名的攝影作品,但這些隻是曆史事件的記錄并沒有改變曆史的作用。倒是這兩張照片确是名符其實:

...
這是廣德和尚的自焚照,事件發生在吳庭豔政府倒台的前夕。

...
這是越戰期間,西貢街頭警察頭子槍殺越共分子的照片。

這兩張照片從某種程度都深深地影響了大洋彼岸的美國民衆,進一步激發了美國本土的反戰熱情,直到美國無奈地從越南撤軍。

之所以談到這個話題,是因為想起了看過的一部紀錄片《越南戰争》,這是一部非常優秀的人文曆史紀錄片,史料翔實、視角中正、給人無限多的啟迪。我大概完整地看過兩遍,個别集多達五六遍。雖然每集都有近兩個小時片長,相當于一部電影的體量,但每次看都欲罷不能、收益良多。前面那些知識也是得益于此記錄片。

記錄片難在姿态不偏不倚,盡最大可能客觀展現事實。然而著書立傳又怎可能沒有立場與角度,所以如何平衡主客,拿捏尺度,是最難的事。自然記錄片如此,人文記錄片更是如此。美國人以越戰為題材的記錄片挺多,以這部價值為高。關鍵一點就是創作者沒有大國沙文的情懷,摒棄了自戀自艾的小氣,而是以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宏觀角度來看待美蘇冷戰的狹隘與蒼白,以冷靜思辯的心态來看待戰争的荒誕與不可回避,禁不住讓觀者感慨理性的脆弱,曆史的無常。

記得第三集是以一個普通的美國男孩為軸線,從他在小鎮上成長說起,一家人點點滴滴瑣碎的回憶加深了親情的關愛與生活的甜美,然而這位普通男孩第一次進入實戰就被藏在黑暗處的北越戰士打死了。剩下的是留給家庭永久的痛苦與傷疤。越戰美越死亡比例據說是五萬比一百萬,這是美國二戰後因戰争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然而北越僅戰士損失的是一百萬人,隻是沒有人去記錄,沒有人去整理,死了就是死了。這同樣應當和那個美國男孩一樣是一百萬個可以讓人心痛的故事。記得片中有這麼一句話:戰争的發動者向追随者表示要不惜一切取得勝利,換來的是雷霆掌聲。可事實是這些鼓掌和呐喊的正是要不惜的那一切。如果他們知道是這樣的結果還會有雷霆的掌聲嗎?越南人如此,美國人也是如此。

在二戰期間,美國人與胡志明因為反對日本法西斯站到同一個戰壕,美國為了冷戰反共扶持了吳庭豔的南越政府,站到胡志明的對立面。當後來美國人認清吳庭豔不過是一個獨裁的暴君後,又不得不默許南越的叛軍推翻吳的政府。美國人千方百計地想把整個越南改造成他希望的樣子,結果一敗塗地。可看看今天的越南,在戰争勝利幾十年後又自發地向美國靠攏,越來越像美國希望的樣子。這真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曆史就是在這樣的循環往複中扇了每個經曆者一個耳光。我連調侃的話都說不出口了,在曆史面前我們除了老老實實地受着還能怎麼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