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
1950年8月,改編自《竹林中》的影片《羅生門》在日本上映,該影片于1951年榮獲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以及第2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并入選日本名片200部。
順便提一句,這部影片被納入很多編導系、導演系、美術生必看的電影之一。
01
如果非要講一講電影《羅生門》和小說《竹林中》,還得分開來講。它們的結局不一樣,留給我們的思考也不一樣。
不管是小說,還是改編自小說的電影,都是為數不多的好作品。
好的作品,總是能反應人性。
但本次的主線是《羅生門》這部影片。
02
羅生門,日本京都的正南門。
雲遊和尚、砍柴人和乞丐在城門底下避雨,三人閑聊,話題開始,故事的序幕拉開:
一個武士和他妻子路過荒山,遭遇了不測。
妻子被侮辱,而武士慘遭殺害。
慘案如何釀成的?兇手、妻子、借武士亡魂來做證的女巫,都各有說法。
03
砍柴人是第一個發現屍體的,但他的證詞裡沒有刀劍,隻有一具屍體。
和尚并沒有發現屍體,隻是在事發當天下午,看見了武士和他的妻子,包括武士的刀與弓箭。
抓獲多襄丸的捕役也證實了武士的弓箭,但他也未見武士刀。
04
在整個故事中,真正讓故事撲朔迷離的,還是三個當事人的證詞。
首先是多襄丸。
他本不想殺害武士,他隻想占有武士的妻子真砂。
但是當他占有真砂之後,女人像發瘋了一樣,對多襄丸說:不是你死,就是讓我丈夫死,你們兩人之中必須讓一人死,不然叫我在兩個男人面前出醜,這真是比叫我去死還痛苦啊!
多襄丸聲稱,他與武士大戰了23個回合,才把他殺死。
隻可惜,等他殺死武士之後,真砂已經不見了蹤影……
05
接着是妻子真砂。
她被淩辱後,被多襄丸一腳踢暈,等她醒來時,多襄丸已經不知去向。
她來到武士身邊,請求武士殺了她。
武士沒有殺她,隻是冷冷地看着她,最後,她在渾渾噩噩中殺了自己的丈夫。
她還說,自己一心求死,但又沒能死成功……
06
最後是來自武士鬼魂的自述。
武士說,自己的妻子被淩辱後,卻一心想跟着多襄丸遠走,還請求多襄丸一定要殺了自己的丈夫。
【“請殺掉那個人!”……妻繼續這麼叫喊著,再攀抱著盜賊的臂膀。】
不料,多襄丸一腳踢倒真砂,質問武士,該如何處理這個賤女人,是殺了還是放了?
最後妻子跑了,強盜沒有抓住那個賤女人,折回來為武士松了綁,跑了。
武士自殺了,他知道有人蹑手蹑腳地來到他的身邊,拔走了那把匕首。
07
初看小說《竹林中》的時候,我隻覺得這個故事充斥着人性的醜惡,每個人都想極力掩飾着什麼。
但具體掩飾着什麼,一直沒有答案,也不知道什麼才是答案。
直到,看了《羅生門》這部影片。
整部影片的大部分都與小說一緻,不管是人物的出場順序,還是故事情節。
但看過影片之後,才算是明白,其實,作者關于最後的真相并沒有寫出來。也許,在我的理解中是這樣:作品留給讀者的思考空間越大,這部作品越成熟。
08
如果影片《羅生門》與小說《竹林中》的結局一樣,那就不需要分開來诠釋。
就好像《活着》一樣,電影和原著的主線都是一樣,從頭到尾,都是這條線。
但與《竹林中》不一樣,在小說中,我們隻能看得見他們極力掩飾的東西,但是具體掩飾的是什麼,每個人的思考都不一樣,或者,那僅僅是“謊言”也說不定。
《羅生門》之所以堪稱經典之作,曆來經久不衰,不是他們每個人對事實的掩飾,以及對自己的美化,讓人們不斷去探索真理與謊言的關系。
而是人性被剝削得一無是處,無處可逃。小說也許隻告訴人們這一點。
影片卻又不一樣。
現實中,人們更加習慣于在講話中将理想化的,自以為對的話題進行表達,卻忽略内心最真實的感受。
在真理與謊言之中,也很難分辨的了真理于自身的價值。
生活啊,當真會讓我們的心靈受到蒙蔽,讓謊言得以橫行于世,無非都是人的貪念所為。
09
黑澤明在其自傳中明确地闡述了《羅生門》的寓言性:“這個劇本描寫的就是不加虛飾就活不下去的人的本性。它在描繪人與生俱來的罪孽,人難以更改的本性,焦點集中在人心之不可理解上。”
這部電影中九個人物他們相聚羅生門下,為了美化自己的道德,減輕自己的罪惡,掩飾自己的過失,人人都開始叙述一個美化自己的故事版本。
從古至今都是這樣的,人們說謊,往往并非有意說謊,他們隻是在根據自己的需要,表達出對自己有利的态度。
一旦人的身體或者心理沉溺在需要中,就會啟動一種機制,能把自己不肯承認的事情,對自己不合适的事情,下意識地、自然而然地忘記掉,修改掉,并以假亂真來求得心裡舒坦。
盡管各個人提供證詞的目的卻各有不同。
10
影片中的每個人,都為了美化自己的道德,減輕自己的罪惡,掩飾自己的過失,人人都開始叙述一個美化自己的故事版本。
荒山上的慘案,似乎成了一團撥不開看不清的迷霧。
我不禁發問:在謊言之外,我們還能在影片中看到什麼?
還有很多,那就是恐懼,對自我内心的恐懼。
砍柴人最後的一番話,足以證明這一點。
強盜多襄丸的軟弱、武士的軟弱,以及砍柴人自身的軟弱。
有了軟弱就會有恐懼,有了恐懼,就沒有了唯一的真相。
11
幾人談論完畢,雨過天晴。
砍柴人在羅生門旁發現一個哭泣的棄嬰。
他決定收養下來,抱着嬰孩往夕陽深處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