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o(* ̄▽ ̄*)ブ,大家好!
我是木木~
對于電影,一直以來,我都比較喜歡看愛情片,喜歡那種細膩,微甜,刻苦銘心愛恨情仇的呈現,看這種類型的電影就是一個享受的過程。昨天朋友給我推薦了一部小衆懸疑電影《作家的謊言》,本來我是抗拒的,直到她說這部是關于如何利用人性來成功脫罪的,這才激起了我的好奇心。

(圖片來自網絡)
那麼本片的男主角是如何利用人性的弱點,來給自己洗白的呢?
1,利用女性對好男人渴望的心理,收割一大批忠實書粉。
他本來是一個寫推理小說的作家,後來改寫感情類小說,才爆紅起來的。在衆多書迷的心裡,他是一個才華橫溢,溫暖善良,顧家愛家的“暖男”,他也常常在書中樹立自己家庭和諧美滿的人設,在簽售會中溫和地回答問題。從小學生到女警,都是他的粉絲。
實際上卻是:妻子十分慵懶,還患有精神病,自己瞞着老婆偷偷私會情人,家裡看似和諧,其實各懷鬼胎。
2,利用妻子,栽贓陷害。
男主一潭死水的生活中出現了身材惹火的情人,自然不會輕易放過,可惜對方也是一個貪圖他錢财,且永遠喂不飽的角色。作為租客,情人先利用美貌要求男主低于市價把房子租給她,後來,約會要錢,陪睡要3萬,不睡要5萬,偷偷拍下私密視頻威脅要1000萬.......

(圖片來自網絡)
男主不想身敗名裂,也不想出1000萬,隻好要了她的命。
殺人可是犯法的,男主不想牢底坐穿,于是嫁禍給了自己的妻子。
那個每天坐在沙發上隻知道煲劇的妻子其實也不是普通人。偶然出現的情人是她用來試探自己丈夫的,隻不過她看不穿情人的欲望太大,也不明白人性經不起考驗,更不清楚曾經寫過推理小說的丈夫早已察覺到她的安排,隻是見風使舵,順其自然罷了。
他僞造妻子的筆迹開始寫日記,把妻子患有神經病的事寫進去,接着在家裡裝監控,夥同朋友一起僞造妻子情緒失控的畫面,再利用電磁波原理(電影設計的手段而已,現實估計行不通),把情人熏暈過去的情人,按照固定的時間,從陽台上抛下去,自己則僞裝成去别的地方閑逛剛回來,制造不在場證據。
3,利用警察辦案邏輯,成功脫罪。
情人死後,因為是房東和租客的關系,警察第一時間帶走了男主,在審訊室裡,他利用微表情,成功地将警察的注意力轉移到自己身上,并承認是自己把情人推下陽台。

(警察還特别分析講解了他的微表情)
案件偵破得如此神速,警方不得不産生了懷疑,于是再度調查,警察如男主預期所想的一樣,終于掉進了男主的圈套裡,在家中搜查出來的所有證據(日記本,監控,包括男主最後給情人穿的衣服都是妻子的)都表明兇手另有其人。
此時妻子因為有人墜樓而害怕,在男主鼓動下逃離了香港。
殺人逃逸,警方認定兇手就是妻子!
被詢問後,妻子并沒有乖乖認罪。沒有足夠的證據,無法起訴夫妻倆,警方隻能放人,并跟蹤。

(妻子許久不動筆,并沒有寫日記的習慣,男主用左手寫的日記)
妻子知道是丈夫嫁禍于她後,精神病徹底爆發了,她變得猙獰,變得殘暴,變得兇狠無比。而這一切都在男主的預料中,隻是他想不到,妻子會這麼狠。先把他的手腳綁起來,生氣的時候用木頭打他的頭部,接着,更大的憤怒令她拿起錘子砸向他的膝蓋,最後,把他固定好,準備通過攪碎機,讓他碎屍萬段!
警察在這個緊要關頭趕來,救下了男主,妻子殺人的罪名也就此坐實了。

(男主成功脫罪,妻子最終被判入精神病院)
後記:
很多人說這部劇看的不是很過瘾,導演把很多時間花費在男主出軌的描述上,導緻最精彩的推理部分被壓縮了。
抛開很多不合理的設定,比如男主是個作家,名下還有多處房産,是個不折不扣的富二代,婚姻即使無望,也可以有更為穩妥的選擇,而不是要這個欲求不滿的情人。
比如男主作案後還因為警察的怠慢,自己成功返回現場收拾作案工具。
比如屍檢結果竟然檢查不出除了墜亡,沒有發現其他異常。
.......
除去這些bug,本片劇情緊湊,内容完整,裡面有很多諷刺意味,值得一看。

(作為律師的好友卻在酒桌上給男主提供幫助,大談“殺人”看法,着實諷刺)
前半部分都在描寫男主的婚外情:
比如要出去偷吃了,就穿上運動服,“我出去運動了。”,比如為了營造顧家好男人形象,與孩子,妻子拍照,發布到社交網絡上,比如慵懶的妻子在撒嬌過後,立馬恢複一副冷漠的形象,盡管對妻子不滿,但他依舊沒有争吵,而是默默地去做妻子吩咐的事,而這也不表明妻子就是他的真愛。從遇見情人開始就知道這個人有貌又貪财,卻抵不過誘惑,甘心被騙;當被情人勒索1000萬後,好哥們給出殺人建議,男主對其不屑一顧,但殺念已在心中萌生......
這些都是我們身邊經常發生的事,一對和平相處的夫妻,一段普普通通的婚外情,一個專門騙錢的拜金女,看似風平浪靜之下,藏着多少洶湧波濤啊!
比起推理破案,這些日常才是細思極恐的地方啊。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Jenny與木木森林”,喜歡的朋友可以添加關注,一起學習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