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發自簡書App
提筆有一些手抖,寫對一女子的深愛,遠比刻畫對一男子的傾慕困難。我為女子,卻也不能停止對她的欣賞。衆人都隻道她和明教光明左使楊逍的那段情,隻看到她為愛生、為愛死的一面。究竟是怎樣的女子,以區區幾頁篇幅,風采勝過許多長篇女主。
對于紀曉芙該從哪裡說起呢?知乎熱評的一位作者形容她是“劍膽琴心,俠骨柔腸,蕙心纨質,志節行芳。”倚天形容兩大女主,趙女燦若玫瑰,周女秀若芝蘭。而紀姑娘呢,萬不可以草本植物比之,她是一株磊落青松。“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她并非是一個柔弱而純粹癡情的女子,丁敏君曾說滅絕贊她“劍法狠辣,性情剛毅”,有相授衣缽之意。而那個最真實的她正應了那句“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如果她的生命裡面沒有遇到楊逍,她将毫無疑問的在滅絕之後,承繼其衣缽,哪裡還有周芷若什麼事情?在她生命最後的一刻,滅絕以掌門之位為誘,以門規處死相逼,逼迫她假意接近楊逍,趁其不備将其除去,她斷然拒絕,甯可坦然赴死,也不願去殺了楊逍。
後來的周芷若,在光明頂處于一模一樣的位置,二話不說,拿起倚天劍就把張無忌給捅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有人說這一切的因果都是緣于她對楊逍的愛情,實際上她完全可以對滅絕虛與委蛇,假意答應後,選擇離開,直接去坐忘峰找到楊逍,一方面保全自己的性命,另一方面可以有情人終成眷屬。
如果把紀曉芙最後的坦然赴死,僅看作是對不渝愛情的忠烈,未免太輕看了紀曉芙這個女子,她也實難當得起金庸武俠裡唯一女俠的名号。

圖片發自簡書App
紀曉芙的悲劇,或者說她和楊逍能夠相愛卻不能相守最大的阻隔就是正邪之分,很多人講為什麼紀曉芙在生女之後,不去找楊逍與之雙宿雙飛,實際上,從本質講紀曉芙早已窺見自己的命運:正教與魔教的戰争,不允許你置身事外。
讓我們先來抛開最美好而最無用的愛情,來看紀曉芙這個人吧!在正邪的對立中,正教視邪教為大敵,在鏟除邪教這件事情上,由于高舉正義的大旗,正教不擇手段的惡毒行徑也就變得理所當然,不加節制。在這種不加分辨的對立中,紀曉芙在三大事件中産生了反思,盡管反思的原因,個人感情發揮了一定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對于正邪之争的整體認識。
紀曉芙出生正教,是滅絕師太的愛徒。同很多正教人士一樣,堅信自己的正義屬性,視消滅魔教為己任。但是這種認知,完全是來自師長的教誨。她對于魔教的認識是基于别人的灌輸以及自我的想象。當紀曉芙意外的遇到了楊逍,就等于為她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紀曉芙從與明教教徒接觸的過程中,發現這些人并不是師父口中臉譜化的人物、怪物、邪魔,而是活生生的人。
紀曉芙的“開眼看世界”可以說是打破了她之前的固有認識,但是對于正邪的深刻反思,是基于後來的各正教門派對于武當的圍攻,同門丁敏君的陷害,正教圍剿彭瑩玉。在這三件事中,正教人士的醜惡被她看在了眼裡。
“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這句話也充分體現在了這三件事上,我們來看一看,紀曉芙都是如何表現的,她的首次出場,便是不忍張翠山夫婦甯死不屈,摘下金項圈安撫張無忌,在一個典型政治戰隊的場景裡,就連武當七俠也隻是維護兄弟,并沒有認同。但是紀曉芙卻公然表達了同情和不滿。
在場英雄豪傑,都如洪水猛獸,張牙舞爪,醜陋不堪。即使偶有人同情與不認同,也隻是暗藏于心,大勢所趨,要講求政治正确。
且看曉芙,對于“主流輿論”的質疑,對内心本能情感的遵從,與“孤高自負”的楊逍交相輝映,或許這正是紀曉芙對于楊逍的特别之處,也隻有紀曉芙這樣的女子,才能俘獲楊逍的一顆浪子之心。

圖片發自簡書App
之後,紀曉芙等六人追查謝遜的下落,逮到了彭和尚、逼迫他交出天鷹教白龜壽,以便拷問謝遜的下落。彭和尚被刺瞎一隻眼睛仍然不肯屈服,還揚言“武當張翠山張五俠甯可自刎而死,也決不說出義兄下落。彭瑩玉心慕張五俠的義肝烈膽,雖然不才,也要學他一學。”
名門正派作惡,将善行義舉發揚光大的是所謂的魔教、邪教。多麼的諷刺,紀曉芙受此刺激,不僅口頭阻止丁敏君,還三番對同門出劍,即使丁敏君以當衆揭發其未婚生子相脅迫,也不肯放棄。
随後形勢逆轉,彭和尚反過來想殺了丁敏君替她守密,她不肯。紀曉芙說:“她雖對我無情,我不能對她無義。”
可以替陌生人主持公道,可以違背師門利益,可以犧牲竭力維護的隐私,堅持自己的道德标準,可以容忍小人惡意傷害,一人承擔不利後果。紀曉芙是一個内心相當堅定的人,這種執着果決,再次與“有容人之雅量而無禦下之道”的楊逍不謀而合。
果然紀曉芙和楊逍是一對天造地設的情侶,兩個人之間産生愛情有其必然性,暗戳戳的在相互吸引。在正邪較量之下,這段愛情顯得離經叛道、驚世駭俗,雖為主流價值所不容,但是紀曉芙卻始終“不悔”,而楊逍在曉芙之後,“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

圖片發自簡書App
如此種種,就不難理解,紀曉芙和楊逍之間的愛情,這段愛情起點的高尚,源自于彼此的惺惺相惜。紀曉芙後來行走江湖十年,目睹衆人圍剿張翠山夫婦;目睹名門正派十數年如蠅逐血争搶屠龍刀;目睹滅絕師太時時把驅除鞑子挂在嘴邊,卻不敢到官府奪回倚天劍;她開始回想起他說過的理想,直到她離開峨眉,獨自謀生,對于時代的壓迫、真正的矛盾,才有了如此清晰的認識。

圖片發自簡書App
十年,她終于離楊逍很近了,近到聽說楊逍氣死孤鴻子的往事,她感到驕傲!也因此,她那句今生不悔,也更加堅定明了。
關于曉芙之死,衆人皆道她迂腐,為何不假意應允滅絕的要求,換得與楊逍厮守終生的機會。曉芙的慷慨赴死,恰恰是她最吸引人的部分,也是展現她人性光輝的時刻,她用身死來做到幾廂成全,不欲以私人之愛,累及峨眉派清譽、殷梨亭名聲;雖不能與相愛之人執手偕老,但用生命驗證了對此情無悔。
這種覺悟和境界很多人不能比的,她不是沒有選擇,她可以有對于她自己而言更好的選擇,但是她沒有,這才是她最讨喜的地方,不唯愛情至上,獨立堅定,有深刻的大局觀念。這是一個女子難得的風骨。
趙敏可以為了愛情抛家棄國,少時,覺得風骨烈烈,後來才知道人生不是有了愛情就所向披靡,一切妖魔鬼怪都會随風飄散。如果愛情至上,重要的隻此一事,那麼對不起,那是瓊瑤劇,請自動跳自瓊瑤頻道,去找楚濂,他會跟你講:“你不過是失去了一條腿,可是紫菱失去的是她的愛情啊!”

圖片發自簡書App
論男子隻論其志向行止,私德隻是閑筆,那才是最大的敗筆,正如同我們不要因為一個人的才貌或者财富、才氣愛上一個人,雖然以上三者很有吸引力,可以由他開始,但不是繼續愛情的主力。同理,我們認同一個人可以由其志向行止開始,但是抛卻表象,内在吸引與共鳴更為重要。
論女子隻論風月,不論其他,似乎形容女子除了敢愛敢恨抑或放蕩淫賤就再沒有别的詞了。論紀曉芙隻看她與楊逍一段孽緣,令人遺憾,且不屑與之為伍,更顯淺薄。
紀曉芙的人生就像是我們每一個沒有主角光環,充滿無奈選擇的人生,我想,曉芙的“不悔”,即是對于與楊逍感情的“不悔",也是對自己整個人生軌迹的"不悔",正是楊逍的出現跌宕了她的整個生命,她從未像此刻一樣如此清晰的認識這個世界,認識自己。
紀曉芙當之無愧的是金庸筆下唯一有俠骨之風的女子,她雖無主角的光環,她的一生以及她這個人的風采勝過許多女主,在這裡沒有“霸道總裁愛上我”的戲碼,也沒有“世間男子皆為我傾倒”的場面,更沒有“唯愛情至上”論。隻有無限的留白和寥寥幾筆的描繪,卻讓我們能夠深深挖掘她人物的特性。
她與楊逍的情緣,是那麼語焉不詳,卻讓我們不斷在玻璃渣裡找糖吃。每一版《倚天屠龍記》都有着對紀曉芙和楊逍不同的理解與描繪。但我最愛的、最符合我心中楊逍和紀曉芙形象的隻有TVB張兆輝和滕麗名飾演的楊逍和紀曉芙。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為女子,本應傾慕男子,至少該大篇幅的寫寫楊逍才對,奈何我對紀曉芙的欣賞與喜愛已遠遠超越了楊逍。
紀曉芙,真真是金庸筆下唯一可以稱得上女俠的人,在她之後,又有誰同她一樣,寥寥幾筆,風采可與主角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