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季換了新導師爾冬升導演,挺合理的.李真的沒看點,不适合綜藝節目.至于說爾導“毒舌”,真沒覺得.有的人演得真會觸及你最後的底線,演員門檻這麼低的嗎? 第一組真的全場最爛,沒有之一,演夜華的全場最差,沒有之一.如果女生對綠茶的厭惡程度,大概等同于我對他的态度了.演技是什麼東西,根本不存在的好吧.特别是最後回答問題,那句“她是我心愛的女人,我怎麼吧啦吧啦......”雞皮疙瘩掉了一地.男的對作女可能會容忍,但是作男真的忍不了......演素素的,沒啥好說的.就像導演說的,這種女演員太多了.演不好,誰記得你.
第二組,小彩旗脫下春晚外衣真的就啥也沒有了.聲音太讓人出戲了.哦,前兩組都是快進看的,實在太尬.男演員還好,中規中矩.
第三組不是說演技的問題了,演技完全沒問題,她們要探讨的是全局,怎麼演才最符合人物,符合劇情.要說前面兩組還卡在最後一道題不會做,學霸已經開始研究最後一道題有幾種解法了.馬蘇挺可惜的,以前挺喜歡的一個演員.隻不過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互聯網時代,被定義标簽了就很難跳脫出來.
第四組《少年的你》,兩個年輕人都挺不錯的.任敏給我的感覺是少年老成,太會演了,每個細節都處理得很到位,仿佛一切都設計好了,這種狀态在一個年輕人身上看到反而讓我覺得不自然.當然,這隻是個人感覺,小姑娘很棒.我和趙薇導演的觀念很像.演員演的是一個感覺,一種狀态,至于細節方面,可以但非必要.男演員除了台灣腔,都還好.話說,台灣腔是不是自帶“軟弱”屬性,飙狠話都兇不起來.
最後一組,綜藝套路,張大大,也就那麼回事.話說,這人設标簽也是有好處的,一看到張大大,就煩,厭惡.然後看他被導演批評,diss,簡直大快人心!最後小人物完成逆轉,受到導演誇獎,贊許.從此走上人生巅峰......即使最後又演砸了,也沒什麼損失,還是之前的人設罷了.至于王智,真的平平無奇,“秋雅”的标簽不能挂一輩子,歌手可以靠一首歌活一輩子,但演員不能靠一部戲活,況且《夏洛》沒續集了.為什麼導演們都沒怎麼關注她,反而關注張大大呢?人物屬性真的很重要,即使是“黑”屬性,至少别人會對你有印象.從《乘風破浪》到《演員》,王智給我的感覺就是沒有存在感,這樣下去就一炮灰,也許有人“洗白”,有人“翻紅”,但王智可能還是“秋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