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美麗人生》重映,這部二戰題材影片,一改傳統反戰題材的固化模式,以獨特的基調傳達了戰争的殘酷和小人物動人的情感。

今天玄兒跟大家聊一部類似題材的電影《穿條紋睡衣的男孩》。

...

影片講述8歲男孩布魯諾一家離開柏林,随納粹軍官父親來到鄉下,在這裡布魯諾結識了一位不一樣的小夥伴,“農場”裡的希姆爾。

兩個同齡的孩子開始了屬于他們的歡樂時光,不一樣的是,他們中間隔了一張通電的鐵網。

布魯諾被“農場”裡穿條紋睡衣的人所吸引,小希姆爾告訴他,他們不得不穿睡衣,士兵拿走了他們的衣服。

這裡并非農場,而是集中營。

...

布魯諾幾乎每天都穿過自己的秘密小道,給希姆爾帶食物,兩人無話不談。

希姆爾的父親原來是鐘表匠,但他現在隻是每天補靴子,布魯諾很驚訝,他想為什麼大人都不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比如原來是醫生的帕維爾現在卻在給自己家裡削土豆。

他不能理解為什麼希姆爾拒絕玩球類遊戲;為什麼帕維爾在家裡态度慎微,父親的随從可以對他大聲咆哮;不理解附近的煙囪時不時冒出的黑煙和散發的惡臭是什麼;母親為何與父親開始不停争吵......

他問父親,附近農場的人為什麼都穿睡衣,父親告訴他,他們跟自己不一樣,他們幾乎都不能算人。

家庭教師告訴他,想找到一個好的猶太人比發現新大陸還困難,他們生來就是敵人,不可能成為朋友。

慢慢的他目睹了父親餐桌上對帕維爾大發雷霆,因碰倒酒杯被父親随從暴打折磨緻死。

幫布魯諾家幹活時,希姆爾因為一塊布魯諾給的面包被父親手下暴打。

布魯諾開始懷疑父親并非人們說的,他并不是造福社會創造美好生活的使者。

他問希姆爾是否懷疑過自己的父親是好人,說明布魯諾當時對父親的感情,從以前的崇拜到懷疑。

後來在門外偷看父親制作的電影宣傳片,集中營裡人們過着惬意幸福的生活,豐富的娛樂活動和小餐館,俨然一片人間樂園。

他慶幸父親還是那個給大家創造美好生活的人。

布魯諾母親斷定這裡不适合孩子成長,父親最後做出妥協,決定由妻子帶兩個孩子離開。

臨行前一天,希姆爾告訴他自己的父親已經失蹤三天,他答應希姆爾會在離開前幫忙找到父親。

第二天布魯諾在鐵絲網下挖了個小洞,穿上希姆爾帶的條紋睡衣,鑽進了集中營。

他看見路上很多同樣穿條紋睡衣的人,恐怖壓抑的氣氛讓他感到不安,此時他才發現父親電影裡的娛樂和小餐館都不存在,這裡的人跟電影裡的人也完全不一樣。

...

剛進屋子裡的兩人和其他人就被趕到路上,士兵的咆哮聲,鞭子打人的聲音,人們急促的呼吸聲中,他們被集中在房間裡,在士兵命令下脫光衣服,走進了毒氣室。

...

...

布魯諾母親在鐵絲網外抱着他換下的衣服痛苦,父親站在雨中,默默看着緊閉的鐵門。

影片最後長達一分鐘的長鏡頭,沉重的鐵門裡一陣拍打和喊叫後,隻剩下一片死寂,還有門外走廊挂着的無數條紋睡衣......

看到這裡,很多人會為布魯諾的死痛心,他直到死亡都沒能弄明白這裡到底是怎樣的人間煉獄。

但是,首先想到希姆爾,以及那些一同死在毒氣室被扔進焚燒爐的生命的觀衆又有多少?

...

“在黑暗理性到來之前,用以丈量童年的是聽覺、嗅覺以及視覺。”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不同于其他相同題材的電影,不像以往紀錄片式展現集中營中的苦難人生,而是以一種特殊的叙事手法展開描述,采用兒童的叙事視角來觀察人和事,從而更加突顯戰争的殘酷和人性的惡。

對話框回複片名,獲取影片資源

...

微信号 : 玄兒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