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當今世界的娛樂産業的兩大支柱,電影與遊戲一直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系。
它們也是大多數年輕人所熱衷的娛樂消費品。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相對于電影一百多年的曆史,遊戲的發展時間隻有半個多世紀。
雖然發展時間短,但遊戲産業的發展速度卻一點也不落後,它早已成為我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從任天堂的紅白機,到索尼的PS,電腦PC遊戲,到如今的手機遊戲、VR遊戲、AR遊戲等等。

兩個産業都愈加繁榮,電影的原創故事已經很難滿足觀衆的需求。
大家都期待有些更好的故事呈現出來,于是電影廠商便把目光聚焦到遊戲上。
因為這裡已經有了現成的故事和人物形象,還有着相當數量的遊戲粉絲。
這都是一座座潛在的,待開發的金礦。

雖然看似美好,但實際上,早期的遊戲改編電影并不成功。
除了投資方面,早期的遊戲自身劇情,背景設定都顯得太過簡單。
比如《超級馬裡奧》,簡單的大叔救公主故事。

但你改編成電影時,肯定不能記錄馬裡奧吃了幾個金币踩了幾個敵人是吧?
遊戲劇情原因,再加上主創慘無人道的妄自發揮,就容易改得面目全非。
如這部1993年上映的《超級馬裡奧兄弟》,除了名字外,整部電影跟遊戲幾乎沒有任何關聯。

電影海報倒是很唬人,但導演硬生生的将它拍成了一部cult片。
看完後你會不禁發出???????的感歎。

這位大叔就是恐龍庫巴你敢信?
除了馬裡奧這種橫版過關遊戲不适合改編外,《街霸》、《拳皇》這樣的格鬥遊戲也是改編界的神坑。

因為格鬥遊戲的劇情設定通常過于豐富,且遊戲人物極多。
這就導緻需要閱讀大量額外的資料來補充認知,否則就會雲裡霧裡。
對于觀衆來說,強行改編往往會起到反效果,劇情乏味、人物單薄。而且打鬥又遠遠達不到遊戲裡的華麗爽快。
如1994年的《街頭霸王》,雖然請來動作巨星尚格·雲頓主演,但還是逃脫不了故事空洞的弊病。

那麼到底什麼類型的遊戲适合改編成電影呢?
經過長時間的探索,廠商了終于發現了——AVG遊戲(冒險動作類遊戲)。
這類遊戲大多以第一視角進行,包含動作和解謎元素,并且擁有很強的故事性。

《殺手:代号47》
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借鑒了電影的創作方式。
玩家在遊戲過程中不僅可以體驗到操作的樂趣,更能看到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
于是,這類遊戲中的佼佼者自然成為電影廠商眼中的肥肉。
而首當其沖的便是——《古墓麗影》系列。

這款由英國廠商Eidos開發的遊戲,除了極佳的操作系統和新穎的盜墓題材,最吸引人的就是女主角——勞拉。
作為遊戲史上最知名的女性角色之一,勞拉集美貌、智慧、财富、身手于一體。
不同于之前幾乎以肌肉男為主角的遊戲,勞拉自1996年誕生以來,便吸粉無數,人氣爆棚。

好萊塢自然不會“放過”她,很快就将改編之事提上日程。
由于遊戲本身已經有了很完整的世界觀和背景,重點就在于女主勞拉的人選。
這是重中之重,稍有差池整部電影就會失敗。
這次派拉蒙押對了寶。他們選擇了一個形象氣質都與勞拉無比接近的女演員——安吉麗娜·朱莉。
婀娜的身姿兼具野性氣質,棱角分明的臉龐和标志性的厚嘴唇,仿佛遊戲中勞拉走進了現實。

借助着遊戲的影響力與朱莉高人氣,《古墓麗影》2001年在美國上映後,三天累積票房4820萬美元。
不但奪得當周票房冠軍,甚至是排名影史六月份電影票房第三高。
最終全球斬獲2.8億美元票房。

嘗到甜頭的派拉蒙,開始迅速推出續集,2003年《古墓麗影2》上映。
這時,遊戲電影的通病開始體現出來:
隻顧賺錢的廠商并沒有延續遊戲的嚴謹設定。
他們讓勞拉在世界各地與反派們作戰,俨然要把勞拉變成女版的詹姆斯·邦德。

這部電影成績未達預期,朱莉也因此決定不再飾演勞拉這個角色。
直到2018年,第三部《古墓麗影:源起之戰》才由華納兄弟推出。
但是艾麗西亞·維坎德飾演的勞拉與朱莉版相去甚遠,最終口碑票房也都表現平平。

在《古墓麗影》火爆的同時,另一部以女性為主角的遊戲開始占據人們的視野。
這就是由日本卡普空公司開發的《生化危機》系列。

這部主打喪屍,恐怖題材的遊戲,本身就非常符合西方世界的口味。
遊戲很快在2002年被改編成了第一部《生化危機》電影。
米拉·喬沃維奇飾演的艾莉絲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從2002到2017十五年間,六部生化危機電影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這位烏克蘭超模也迎來了事業的巅峰,還與該系列導演保羅·安德森結為了夫妻。

因為《古墓麗影》和《生化危機》的成功,冒險動作類遊戲的改編成為了常态。
雖然質量參差不齊,但也漸漸成了氣候。
《寂靜嶺》、《波斯王子》、《刺客信條》等遊戲名作紛紛被搬上大熒幕。

2016年,電影《魔獸》上映。
自從傳出将要把遊戲《魔獸世界》改編成電影的消息之後,全球玩家都翹首以盼。
遊戲以托爾金的小說《魔戒》為靈感進行開發,打造出了恢弘的魔幻世界。
但是畢竟有電影版《魔戒》在前,《魔獸》的出現也就沒有了初看時的新鮮和震撼。

《魔戒1》,亞苟那斯巨像
影片的劇情故事再次落入俗套。
特效雖然不錯,但過多的特效運用,讓它看起來更像是一部炫麗壯觀的加長版遊戲動畫。

除了遊戲粉絲外,普通觀衆的觀影門檻偏高,這也造成了其在北美票房的失利。
幸運的是,在中國《魔獸》還是赢得了大量粉絲的口碑與情懷。
但一個系列的電影,光靠粉絲的情懷來買單是遠遠不夠的。
所以續集被腰斬也就不足為奇了。


其實,遊戲改編電影并不一定非要是以上所說的各種大作。
同樣是2016上映的電影《憤怒的小鳥》就是特例。
這是首部以手機遊戲改編而來的電影,距離遊戲的巅峰期已過了六年。
而且遊戲本身近乎零劇情,上映前并不被看好。

但影片的改編卻出人意料:虛構出一個完整的故事劇情,貼合劇情的笑點,加上不少的小彩蛋,以及緻敬經典電影的情節。
讓這部合家歡的親子電影取得了非常不俗的成績。
誰說非得要打打殺殺?

遊戲被稱為第九藝術,它是一種沉浸感、畫面感極強的東西。
影人如何在已有畫面和影響的基礎上,進行再創作顯得至關重要。
這也是決定一部遊戲改編電影成敗的關鍵。
相信随着電影制作水平的逐漸提升,以及大IP、泛娛樂時代的來臨——
遊戲電影能在不斷地摸爬滾打中,迎來自己的輝煌時刻。

歡迎點贊、評論、分享,更多精彩陸續有來。
也可以來我的公衆号【人生電影公司】找我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