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在爆款輩出的時代,《小時代》也算一朵奇葩。

但我其實很喜歡看《小時代》,因為它太适合吐槽了,裡面不管是精緻的做作的浮誇的,又或者膚淺的看臉的惡俗的,哪個角度你都可以找到槽點,而看電影——尤其是和朋友一起看電影——的一大樂趣就是吐槽。

所以,《小時代》留給我的記憶很歡樂,作為一部娛樂片它很成功。

當然,再成功它也隻能是個一直被吐槽、很難被超越的爛片。

直到我看到了一部非常經典的高分韓國電影:《陽光姐妹淘》。

噢,我的天呐,我瞬間覺得自己太對不起《小時代》了。

人家好歹明晃晃的爛,而你,《陽光姐妹淘》,是暗戳戳的爛。

所以,郭敬明導演和《小時代》,我要向你們的真誠道歉。

...

8.8分,你憑什麼?

《陽光姐妹淘》在豆瓣上評分8.8,位列top250第119位。截止到我打分時,共計444234人給出評分。

加上之前也聽說過這部片子,于是我以為自己錯過了一部佳作。

直到我昨晚看完,惡心。

神特麼top250。

《一代宗師》才隻有8.0,《流浪地球》才7.9,《大護法》才7.8,《哪吒之魔童降世》8.5。

同樣8.8的喜劇是什麼呢,

...

《讓子彈飛》《布達佩斯大飯店》《低俗小說》排在它之前;《幸福終點站》《菊次郎的夏天》排在它之後。

《讓子彈飛》就不說了,打分人數超出它兩倍,拿來比較算是欺負它。另外四部,《布達佩斯大飯店》形式之精妙,《低俗小說》結構之精微,幾乎能載入影史;《幸福終點站》孤絕之境的溫情,《菊次郎的夏天》孤獨失意中的陽光,确乎可撫慰人心。

青春片就更不能比較了,《陽光燦爛的日子》都在它之後。

所以,《陽光姐妹淘》憑什麼?憑它爛俗的套路,還是惡俗的三觀?

先介紹劇情。

女主,人到中年。丈夫事業有成,每天打發妻女嶽母的方法是錢錢錢買買買;女兒青春期和女主不親。說不幸福吧,家庭表面很和諧;說幸福吧,肉眼可見的空氣尴尬。

這天女主的媽住院,女主去探望。炫完用丈夫的錢新買的香奶奶,女主路過一間病房,裡面的女病人痛苦得打滾。女主一瞧門外的名字,嘿,莫不是我那二十五年沒見的大姐大?第二天再去探望,哇,果然是我那二十五年沒見的大姐大。

原來大姐大癌症晚期,還有兩個月就要去見上帝。

于是,女主接到任務:要在餘下的兩個月内,召齊當年的不良少女團體Sunny。

于是導演用極為NB的“PPT”式剪輯法,把女主找人的過程和當年加入小團體的過程一鍋端了出來。

女主轉學第一天,被後桌的大姐大一眼相中,入了小團體。

...

進小團體當然需要納上投名狀。

接下來的兩個不良少女團體罵街大賽,從頭到腳直冒傻氣的轉校生女主,憑借自己的羊癫瘋式撒潑秀,成功逼退對手,被小團體奉為英雄——除了模特。

...

模特是她們小團體的顔值擔當。

模特不光長得美,還飒,而且講義氣。

模特抽煙喝酒,打起架來一個頂仨。

模特在冒傻氣心中就是女神。

但模特看到冒傻氣就來氣。

...

冒傻氣想,我難道不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絕世小可愛嗎,模特怎麼會不喜歡我呢?

好在冒傻氣真有辦法。

一通二鍋頭下肚,冒傻氣鼻涕眼淚一大把:女神,我好愛你啊,沒有你我活不下去。

模特酒精上頭,脫口而出:我也愛你。

...

冒傻氣終于攻克了模特。

你看,隻要酒到位了,沒有什麼關系是打不通的。

當然,同所有爛俗的青春片一樣,冒傻氣也順理成章地喜歡上了一個帥哥,享受着那些若有若無的暧昧。

功夫不負有心人,帥哥與模特在河邊月下,接吻了。

目睹這一切的冒傻氣心碎了。

但,畢竟是和女主搶男人的女人,即便是又美又飒和帥哥天造地設一對的模特,也是要付出沉重代價的。

對一心要當模特的模特來說,什麼代價才足夠沉重呢?

作為爛俗青春片的集大成之作,模特該有什麼樣的經曆,說到這,觀衆應該不難猜測。自然是——毀容了——被冒傻氣的羊癫瘋惡心到的那個團體回來複仇,用刀劃了模特的臉。

于是,冒傻氣們的青春戛然而止。

團體的其他成員,雙眼皮,成了賣不出保險的銷售;髒話精,成了“賢淑溫柔”的妻子;小姐,真下海成了陪酒小姐;醫生女,成了被姑婆欺負的主婦。

可畢竟是爛俗青春片。别忘了還有大姐大,事業有成、癌症晚期的大姐大。

她終于死了。

葬禮當天,二十多年沒有聯系的“少女們”歡呼雀躍。

因為大姐大把錢都留給了她們。

衆所周知,錢是萬能的,于是,她們的問題都不會是問題,都不再是問題,“少女們”開開心心,永遠生活在了那個暴力和金錢可以解決一切的世界裡。

哇,不愧是盛産偶像劇的韓國,套路用的真是妙呢。

相比之下,郭導就需要更加努力了,套路用得好,不僅票房高,還會有一堆人免費幫你吹噓呢。加油,小四,我看好你!

...

再講三觀。

首先,影片對暴力的吹捧是匪夷所思的。

影片中幾乎所有問題都是用暴力解決的。

剛轉學怎麼融入新團體?一起去打架啊。

和其他同學關系不好怎麼辦?誰讓你不爽就揍誰呗。

自己被欺負了怎麼辦?讓姐妹幫自己揍她啊。

女兒被學校的小團體欺負了怎麼辦?一群中年婦女去揍小姑娘啊。

竟然被警察拉去問話?多管閑事,我們老“姐妹”打架打得爽關你們警察什麼事。

...

有人說是因為你不了解韓國,那時可是軍政府末期,可就算軍政府和财閥權力轉移的背景下,暴力是值得吹捧的嗎?

那紅衛兵打砸更加情有可原咯。

而且就算這一套理論是成立的,當時背景特殊,她們年輕不懂事,那二十多年後呢?

四十歲的中年人,各自有了事業家庭,還是隻會用暴力解決問題?

其次,金錢解決所有困境。

成年後的她們過得不如意,于是大姐大分給了所有人一大筆錢。

于是,失敗的保險銷售成了銷售冠軍,寄生蟲不用賴着出軌的老公了,陪酒小姐不用下海了,唯唯諾諾的主婦解放了。

這種解決辦法真是棒呢,不用去反省自己的二十年是怎樣虛度的,不用去思考自己的處境為什麼糟糕,不用去想辦法解決現實的難題,不用拼搏進取為生活拼盡全力,甚至都不用做出假裝努力的樣子,老天自有安排,等着就好了嘛。這往淺了說,是逃避問題;往深了說,是浪費生命。可是,電影中對此的态度是什麼呢?就像是把畫面調成明亮的顔色,主角們灰暗的靈魂就也能變亮一樣。

然後,關于友情。

最好的友情是什麼樣的?片中的一起打架鬥毆口吐芬芳?還是她們的二十五年不聯系?反正我是想不出什麼樣的“深情厚誼”才能二十五年不聯系。

有人說一起SB的日子很珍貴,見證過彼此的中二少年時,那些人會成為你生命中的不可代替。哦,是啊,誰還沒個中二的時候,可是如果隻有一起SB,且SB過頭,變成一起犯渾了呢?

那一點也不珍貴。

如果有未成年的朋友看到這裡,我想告訴親愛的你:

真正珍貴的友情是互相扶持、一起前進,一起奮鬥、一起NB的日子回憶起來才更金光閃閃。

如果你的“朋友”隻會帶你一起打架鬥毆口吐芬芳,那麼不要猶豫,請離開TA。

最後,關于青春。

青春太美好、太值得懷念了,也太容易引起共鳴、太容易被觀衆加上厚厚的濾鏡了。

所以海内外好看的青春片層出不窮,《陽光燦爛的日子》《死亡詩社》《壞孩子的天空》《怦然心動》《猜火車》《我和厄爾以及将死的女孩》《绯聞計劃》《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少年的你》《閃光少女》《七月與安生》……它們可以輕松愉悅,可以冷酷深刻,可以陽光清新,可以搞笑耍賤,可以壓抑黑暗。但不管是那種風格,一昧堆徹元素、無腦煽情,把一包毒藥裹上糖衣,都不能說是好的青春電影,而充其量是個爆米花不爽片罷了。

電影是大家的,但青春是自己的。你懷念的、你珍惜的,終會變成人生的底色,它可以是你披荊斬棘的力量源泉,可以是回不去的烏托邦,但也可能成為午夜驚回的噩夢。

片中七人二十五年沒有聯系,導演沒做說明,我倒是可以做一種猜測:因為那段時光連接了那麼慘烈的收場,那是她們不願回憶的過往。

而,願你的過往都能給你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