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世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目的,隻有一種愛指向分離,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西爾維亞
《囧媽》延續了囧系列電影的一貫套路,主人公事業小有成就,但是家庭狀況令人堪憂。
影片在豆瓣上評分不高,但是個人認為不失為一部反映家庭關系的好電影。
這部電影把中國式親情關系展露得淋漓盡緻。
在家庭中重要的兩種關系:母子關系及夫妻關系。
母子關系會影響夫妻關系,夫妻關系也會影響母子關系。
影片中男主人公徐伊萬在兩種關系中疲憊不堪,陷入中年囧境。
阿德勒說:"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美國心理治療師蘇珊 · 福沃德的《原生家庭》介紹了原生家庭對人成長的影響。
在劇中,母親與兒子的相處方式,兒子把原生家庭的缺陷投射到自己家庭。
今天我嘗試用積極心理學的視角來解讀這本電影。
傳統心理學重點在于心理疾病的治愈,積極心理學的重點是如何讓人變得更好。

1.他人很重要
在一次論壇上,有人要求積極心理學創始人之一的彼得森教授,用一句話來說清楚積極心理學是什麼,他的回答是“他人很重要(Other People Matter)”。
他人很重要,這句話很重要,适用于普通的人際關系,也适用于家庭關系。
在家庭關系中,他人很重要,意味着他人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需要尊重對方的需求,哪怕對方是自己的子女或者是配偶。
影片中,母親不停地往兒子嘴裡塞小番茄,盡管兒子正在打電話;她要求兒子多喝水,果汁、薏仁水,因為公衆号說申時排尿好;過問兒子和兒媳的私密生活,因為是為了兒子好。
媽媽們認為:因為我是你的父母,因為我愛你,所以我可以掌控你的人生。
對于這些媽媽們,我們不禁要問:你到底是希望孩子活成他自己想成為的樣子,還是你想讓他成為的樣子?
在這種控制型家庭中長大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會發展成為兩種人:一種是習慣了被控制,在婚姻中不斷退讓隐忍。一種是長大後開始控制别人,在别人身上重複自己被控制的體驗,這個人可能是伴侶或者孩子,不良的教養方式就這樣被代代傳承。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最終長成了“我們所讨厭的樣子”。
龍應台在《目送》裡說: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隻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做父母的一定要學會放手。
紀伯倫曾說:"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夫妻之間也需要相互留有空間。
影片中,妻子張璐說:“你心裡面長了一個幻想的老婆,她應該喜歡什麼,讨厭什麼,該怎麼說話,你全都設定好了,你為什麼要锲而不舍的改造我呢?都這麼多年了,你難道還沒有意識到我不是你想的那個人嗎?”
無止境的控制與反控制,讓人窒息的愛,消耗了彼此的熱情。
手握沙的道理大家都知道:一個人用手握沙子,你握得越緊,沙子反而流失得越快。
明白他人很重要,不妨給他人多一些尊重和獨立的空間。
愛是接納和尊重,而不是強行改造。
2.積極溝通,洛薩達比例
為什麼我們總把壞的脾氣留給最親的人?
賴佩霞說中國人在家庭交流中,我們太擅于“哪壺不開提哪壺了”。
比如催婚、催子等話題。
明知交流會不愉快,我們還是會锲而不舍地詢問。
與外人交流時,出于禮貌,我們還會顧及對方的感受,但是家人之間,正因為親近,反而讓我們常常肆無忌憚,總認為我是愛你的,關心你,就可以随便說。
劇中開頭,夫妻之間的交流就反映出雙方婚姻存在問題。
男:把修好的台燈拿走。
女:我告訴你,我從來沒有喜歡過這個台燈。
女:能不能對媽媽好一點,比如說抱一抱媽媽。
男:“我都四十多歲的人了,我抱我媽,我媽還以為我爸又活過來了。”
同樣,母子之間的争吵從徐伊萬見到母親要護照那一刻開始,就一直在不停地出現。
火車上媽媽問:你吃方便面嗎?
兒子答:不吃;
媽媽問:你吃餅幹嗎?
兒子答:不吃。
中間一段,當母子争吵爆發的時候,徐伊萬甚至說出了在肚子裡憋了很久的話:“我爸不是喝酒喝死的,是你氣死的,他壓抑自己,他隻能用喝酒的方式來緩解壓力。”
徐伊萬不能忍受母親永遠把他當作小孩子看待,喊出内心痛苦:“你的心裡面住着一個幻想出來的兒子,他應該吃幾塊紅燒肉,臉上的肉是橫着長的還是豎着長的,什麼時候要孩子,膀胱幾點鐘排水,你全部都設定好了。你為什麼锲而不舍的改造我呢?我并不是那個你想象中的兒子。”
這句話是不是跟上頭張璐對徐伊萬說的話如出一轍。
徐伊萬讓表弟想方設法想弄黃張璐的單子,最後到不計代價的地步。
張璐質問:我到底做錯了什麼的時候,你這麼損人還不利己。
伊萬說:“你什麼都沒有做錯,你就是太講理了,你可不可以不要那麼講道理啊,在感情裡講道理就是最大的不講道理”。
劇中的每個人看似都在指責和控訴别人。
約翰戈特曼在《獲得幸福婚姻的7個法則》裡提到,從一對夫妻之間的談話,就可以判斷這對夫妻婚姻能維持多久。
該書中提到一個著名的洛薩達法則:在家庭談話中,正面語言與負面語言的比例要大于3:1。少于這個比例,夫妻關系會出現裂痕。
從這部劇中,我們明顯能感覺到,在家庭成員的談話中,負面語言太多,基本上對話就是吵架。
形成這種局面,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肯定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
家是講情勝于講理的地方。
要想改善關系,改變氛圍,在家庭成員交流中,不妨多一些積極的溝通,多采用積極主動回應。
當家人與你分享一件好事時,你可以主動、積極地回應,而不是敷衍式地應答。
比如說,當丈夫對你說今天獲得了領導的贊賞,積極主動回應可以是:“太好了!這麼棒。給我講講具體的情況吧……我們應該出去慶祝一下!而不是簡單的回複:“哦,嗯”。
如果要時時做到積極主動回應确實有些難度,但是多說正面語言,少些陰陽怪氣,冷嘲熱諷總可以。

3.自己很重要,心流
盡管片中大部分時間都在争吵,但也有很多溫情的瞬間,比如熊出沒那段,冰湖中奔跑那段,當然還有最後母親在紅星大劇院的演出。
母親盧小花雖然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兒子身上,好在她還保留了自己的夢想。
最終,母親在觀衆離場之際,憑借在劇院中的一曲《紅梅花兒開》忘我的演出留住了觀衆,樂隊也很快重新進入狀态,母親找回了自我,實現了夢想。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心中、生活中留一塊自留地。
在這裡可以寄托自己的夢想,可以容納自己的興趣愛好,可以從容地安排自己的時光,可以進入行雲流水、兩我兩忘的心流狀态,還可以建立良好的社會關系。
心流是積極心理學很重要的部分,也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願每個人的生命中心流常在,福流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