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緣起》是由追光動畫和華納兄弟制作的原創動畫電影,由黃家康、趙霁執導,于2019年1月11日上映。影片在中國民間傳說“白蛇傳”基礎上有所創新,講述白素貞在五百年前與許仙的前身阿宣之間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
一部老酒裝新瓶的故事,這次新瓶子是國漫,内核依然是愛情。

《白蛇傳》的故事可謂從古至今家喻戶曉,各種版本絡繹不絕,然而對于這一代人而言,似乎最熟悉的莫過于趙雅芝版《新白娘子傳奇》與徐克版電影《青蛇》。
這兩個版本幾乎集合了所有關于白蛇所有版本故事大成,無論是寫賢妻良母,還是妖有人心。它的内核永遠是一個悲劇,一個愛情中永恒的悲劇——非我族類,天地不容。
在古今中外的神話傳說中,絕大多數的故事總逃不過人妖殊途,也用無數的故事結局告訴人們,許多時候人或許還不如妖。
而作為從小聽着,看着《白蛇傳》故事長大的一代人而言,這個故事總是悲涼的讓人如鲠在喉,不禁會問,究竟是人太自私,還是妖太癡情?
一段時間内,在《白蛇傳》的故事中,讨厭着每一個主角。
作為白蛇,她有千年道行,卻為了一個男人而水漫金山,永鎮雷峰塔。
情之一字對于妖而言,就該不屑一顧!
而作為白蛇所愛的那個男人,一個普通的男人,普通到顯得窩囊的男人,自遇到白蛇那一刻便注定再也不能如平常男人度過一生,然而自始至終卻看不到他的‘不凡’。
情之一字于人而言,是非我族類天地不容!

所以,在這個千古傳唱的故事中,在人們不斷美化的版本中,在這個以愛情為永恒精神的内核裡,《白蛇傳》的意義究竟在哪?
是人們期望有一個‘賢妻良母’,是人們盼望人與妖可以和諧相處,是人們将一些現實中無法達到的事物與能力付諸于妖?
如果這一切出發點在于美好的期盼,那麼水漫金山,塗炭生靈又是誰的過錯?
難道隻是為了證明愛情之偉大,妖之癡情,人之涼薄?
直到這部《白蛇:緣起》讓我釋懷了,人與妖本該殊途,因愛情而同歸。
故事開始設定本該是人間妖道,為求長生大肆捕蛇,白蛇要下山阻止,被重傷後,讓少年人阿宣所救,蘇醒後的白蛇忘記了先前的一切。

最初的相遇仍然是救命之恩,人們還在擔心最終的結局是否如預想的那般。
阿宣的單純率直,讓人眼前一亮,盡管面對有着精緻容顔的白蛇,少年人的喜愛傾慕來的理所當然。
可當白蛇在無意間使用法力,身後多了一條尾巴後,阿宣顯得無比淡然。
當白蛇問起“我身後那條尾巴,還真是妖怪呢。”
阿宣毫無芥蒂的回答“是就是呗,世間多有長了兩條腿的人,可他們還不如妖。”
當白蛇被妖道所傷,離開阿宣後,阿宣更是義無反顧的将自己變成了妖,哪怕是最微末的小妖也無所謂,這樣我們便沒有所謂的人妖殊途。
從思想到行動,都在表明阿宣沒有介懷白蛇的身份,更沒有因妖而看不起她。
此後,阿宣不遺餘力的保護了白蛇,保護整個村子的人,哪怕見到白蛇毀了城池,依然選擇相信愛人,保護愛人。
相較于普通男人許仙,他的前世許宣,更像是一個俠客,有一份難得的灑脫與擔當。
在許宣的改變下,白蛇亦不再是那個‘賢妻良母’,她可以哭,可以弱,可以撒嬌,可以受傷。
阿宣與白蛇,是一對男女,一段普通的關系,包括接受,付出,保護,尊重,乃至情欲,獲得正常愛情,顯得彌足珍貴。
凡人本是世間最脆弱的生靈,但依然能夠發揮出強大的能量。

作為一部IP改編的劇情,在整部劇中看到了許多經典影子。
如影片中白蛇與青蛇的關系,表現形式更趨向于徐克《青蛇》中的描寫;在影片中新加入的蛇母,作為最終Boss,她與白青二蛇的關系名為師徒,更像是主仆,頗有些《倩女幽魂》中聶小倩與黑山老妖的影子;如男主角阿宣在船上所唱的歌,整部影片中的人設狀态,也有《笑傲江湖》中,令狐沖的影子;最後阿宣與白蛇分别前,更是對《泰坦尼克》和《冰雪奇緣》最好的緻敬。
另外片中寶青坊主,一隻千年狐妖,幫助阿宣成為妖,無論從形象還是性格上都是所有‘妖豔賤貨’該有的樣子;阿宣的寵物狗肚兜,如所有的寵物一樣,它擔負了吐槽與搞笑的部分,也是一段愛情的見證者。
所有熟悉的故事與橋段放在同一部電影中,又把所有耳熟能詳的故事人物的性格特點做一個調換,全新的劇情人物就出來了,既熟悉又新穎,這該是IP改編的一大進步。
IP盛行的時代,大多數人不是不同意改編,而是改編的毫無進步,乃至不如原作才是所有鐘情于IP改編應該重視的部分。
如果,許宣便是後世的許仙,《白蛇傳》的故事該是個喜劇吧,至少對于愛情浪漫的追求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