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當然誇大,所謂的兩個人,對應的是主角自己總結的那句。
從窮人爬到社會頂層,隻有犯罪和從政兩種機會。
片子前面出場的女部長顯然是前者,在權力的加持下,嚣張跋扈,厚顔無恥地向富人索賄,她直白說不是給d捐錢就是給自己捐錢。在基層農村打着sh主義者的旗号騙“無腦”村民,幫助她赢得選舉。選舉獲勝的結果是要求富人捐贈更多的獻金。
對于政治的時不時提及,也是本片的社會背景,例如我們的主角巴拉姆反複強調了幾句,印度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阿克肖也諷刺到這就是最大的民主國家,經過甘地雕像時他們剛行賄結束。
巴拉姆生在最大的民主國家,但他的家庭沒錢,生老病死似乎沒有多少的改變,廣大農村地區與封建時代仍然相同的赤貧,農村大地主的剝削和對資源的掌控,這些地主不僅擁有廣大土地,增加私人租稅,他們甚至直接掌握了奴仆以及家屬的的生殺大權。
因而奴仆不敢越雷池一步,幾乎和被用籠子困住的那些待宰的雞相同。類似用社會的無形規則牢牢地牽制了每人底層的人。窮人的反抗之路寄托在犯罪和從政上,不過實在太過微茫,幾乎無人可以跨越種姓制度和家族這兩道門。如果他想成為實現自我價值,也許他可以出國,成為美國人或者其他人,再開始自己的人生。
然而印度的出國的人群,如果家族在印度,還是擺脫不了印度的性格,一種沒有經過革命後的封建制度,人身關系延續的是幾十年前甚至幾百年前的一套内容。
巴拉姆是後一種,通過犯罪達到了頂層,擁有了體面的生活中。他學習開車成為二号司機,又排擠出穆斯林司機,成為正式一号。成為一号後,他對待主人畢恭畢敬,明白自己的身份,位置擺在最後。甚至默認為女主人定罪,他不敢反抗,沒有動力也沒有想法。被忽視、被打壓、被羞辱半桶水。
自己心有不甘能怎麼辦?看着父親的結局在自己身上重現嗎?
但是他可是白虎,看電影的人都知道 他不會一直如此恭順,白虎一代隻有一隻啊。
在他得知自己要被替換後,他徹底覺醒了。男主人是精神啟蒙者,告訴他不必奴性,而女主人反抗着整個制度。雖然她最後無能為力,選擇可以一走了之,但她也啟發了巴拉姆,
種姓制度就是個狗屁!你不應該相信這種事!
他是不可能一輩子忍受這些禁锢。可他不能回美國,成為美國人。但他也可以有機會成為頂層的印度人,用他們印度人自己的方法,這就是他總結的兩種經驗。
他暈倒的鏡頭穿插了自己所有的奴隸生涯的反抗和辛苦。巴拉姆看到了白虎,這種他從小就知曉的生物,白虎在籠子踱步,它被囚禁卻不會不做反抗,白虎的威嚴和沉重的腳步叫巴拉姆又一次暈倒了,第一次暈倒是在父親的葬禮上,他明白抗争自由是徒勞無用的,而這一次他改變了,他決定拼一把。
一代隻有一隻白虎,我巴拉姆就是這隻白虎。
想起了自己的前半生,出生底層農村一家靠着父親蹬三輪車,自己有讀書的天賦但是被家人阻攔打工。
觀察富人後,他說,富人的機會總是很多,所以讓它們溜走也具不在乎。
巴拉姆的後半段就是對這句話的實踐,家人将它視作工具,認了主人後就自願為奴隸,阿克肖從來沒有将他視作平等的人,阿克肖在最後還是說,自己不去美國是因為不想裝作另一個人。他在美國的熏陶終究還是不能革除自己家族教育下的心态。
阿克肖大概是是個印度海歸的形象,有西方的禮貌和眼界。但在印度他擁有的隻是家族力量,他做什麼互聯網或者其他幾乎是被直接拒絕。他沒有勇氣,離不開煤礦生意,去不了班加羅爾。
從開始對巴拉姆平等,和小孩子接觸親密,對待底層人還有憐憫之心,可是時間久了或者妻子和自己離婚後,收到大哥和父親影響的他徹底印度化。
從他不要搞印度主仆關系這一套到默認巴拉姆為自己的妻子定罪,再到最後直接斥責他為賤種,巴拉姆給乞讨者硬币時他會大聲斥責,認為他不守奴仆的規矩。阿克肖的價值觀被現實的印度,身邊人改變了,或者說他的價值觀被糾正了
比如,巴拉姆在阿克肖生氣時,想着要為自己的主人送上涼拌秋葵,因為在夜市上他表現出了喜歡。阿克肖直接摔了碗并且毫不留情,他的心從那一刻真正被觸動了。
紅色的皮包挑逗着他的欲望,所有的機會化成一個裝滿鈔票的大包。他想過逃走後的遭遇,于是他否定了想法,并實話是活。阿克肖沒因為他的坦白對他有改變,讓他回家休息,給他放假。
實際上這個時候他已經放棄了抵抗,其他司機做的事情他也做,坑騙主人的錢來報複他,這些小打小鬧隻是發洩,僅限于此。
阿克肖換司機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這直接帶走了他的性命。最後巴拉姆成功了,寫信給某領導人,說白人的世界統治已經結束,很有意味,同為第三世界的集體,要爬上世界舞台,也隻有他說的兩種方式吧。這點頗有深度了,巴拉姆怎麼積累資金的?他解決了一個海龜的問題,是不是就是白人呢?哈哈哈哈哈哈,不敢再說了。
我不知道小說怎麼描繪,如此諷刺這個世界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