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很少看國外的電影。在我看來,看國外的好電影是需要勇氣的。
《無主之作》是一直想看的電影,三個多小時,沒有辜負時間。
這是一部從頭到尾都滲透到藝術氣息和藝術情懷的電影。
男主角庫爾特很小的時候,就經常被姨媽伊麗莎白帶着去欣賞各種藝術作品。
伊麗莎白十分确定,自己的這個小外甥身上散發着強烈的藝術氣息。

伊麗莎白與小庫爾特
伊麗莎白每次從外面回來,經過公交車終點停靠站的時候,都會面對所有停靠的公交車張開雙臂。
那一刻,所有在場的公交車司機都會配合她亮燈、鳴笛,像極了某種儀式。

伊麗莎白的儀式
伊麗莎白有着與常人不一樣的思維和行為方式,她喜歡脫去所有衣物演奏鋼琴曲,隻為尋找她所追尋的真相與真理。

裸身演奏鋼琴
小庫爾特見證了這神聖的一刻,伊麗莎白要求他“别把目光移開”。
也就是在那一刻,伊麗莎白似乎找到了她所要的真相與真理。
隻是她的超乎常人的行為被母親和姐姐看到,她們認為伊麗莎白心理不太正常,并去看了醫生。
而這個醫生是狂熱的納粹分子,上報了伊麗莎白的病情。
當時正好趕上納粹分子做種族内清理。
希特勒為了保證民族的優質血統,認為一切影響民族基因質量的人都應該被清理。

納粹分子确認清理計劃
如何确認國民的基因優質與否,完全取決于納粹政府所認可的一幫醫生。伊麗莎白因為精神方面的問題也被納入其中。
當時負責确認伊麗莎白狀況的醫生是齊班德教授。齊班德是一名出色的婦産科醫生。
面對這種慘絕人寰的處理方式,伊麗莎白懇求齊班德教授手下留情,但是齊班德決絕了。于是伊麗莎白被迫做了絕育手術。

伊麗莎白懇求齊班德
伊麗莎白的悲慘命運并沒有因此而結束,最後她被納粹分子殘忍地殺害。

伊麗莎白被毒殺
1945年納粹德國投降,齊班德被關押,本該接受處罰。
機緣巧合,當時負責的蘇聯高官的妻子面臨難産危機,身在監獄的齊班德挺身而出,依靠自己出色的醫學技能成功完成接生任務。
高官欣喜異常,承諾隻要自己還在東德,就會保護齊班德的安全。
于是齊班德瞬間鹹魚翻身,又過上了體面、安逸的生活。

齊班德成功接生
而一直受到姨媽伊麗莎白的影響的庫爾特也逐漸長大。憑着對藝術的執著,他順利進入藝術學校深造。
期間他得到了老師的賞識,也遇到了生命中的摯愛,另一個伊麗莎白,也叫艾麗。

庫爾特初見艾麗
世界太小,緣分太厚。
艾麗的父親正是齊班德教授。庫爾特并不認識齊班德,也不知道姨媽伊麗莎白與他的瓜葛。
齊班德一心想讓女兒釣金龜婿,并不贊同艾麗與庫爾特交往。
年輕人幹柴烈火,難免擦槍走火,很快艾麗便懷孕。
道貌岸然的齊班德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忽悠了庫爾特,并且在他贊同的情況下幫艾麗做了堕胎手術。

齊班德準備堕胎手術
齊班德本意是想通過這樣的方式阻止二人的交往,但是事與願違,堕胎沒能讓二人分離,反而更加親密。
庫爾特和艾麗沒過多久就結婚了。
庫爾特本來在學校一直表現很好,也備受當局認可,畫着非常得體的具有鮮明政治意味的各種畫作。
可是這一切并不是他想要的,于是他決定離開東德,去西德繼續追求真正的藝術。

庫爾特與艾麗出到西德
夫妻二人來到西德之後,庫爾特申請去杜塞爾多夫的藝術學校繼續深造,艾麗則去了裁縫工廠賺錢養家。
在藝術學校,庫爾特必須要經過“瘋子”教授維頓的認可。
維頓教授隻用“毛氈”和“油脂”來工作,誰也不知道原因是什麼?

同學向庫爾提介紹維頓教授
庫爾特将申請表遞交維頓教授之後,兩人簡單交談一番,維頓并沒有為難庫爾特,爽快地通過了庫爾特的申請。

庫爾特與維頓交談
庫爾特一面聽維頓教授的課,一面開始自己的創作。
在一次課堂上,庫爾特的“樂透”理論引起了維頓教授的注意,并且提出要去參觀庫爾特的作品。
維頓教授如約來到庫爾特的工作室,一邊看着庫爾特的作品,一邊聊起了他的過往。
維頓教授甚至講了為何隻用“毛氈”和“油脂”來工作。
庫爾特能看出維頓教授對他的期望。教授語重心長地告訴庫爾特:“這些都不是你”,臨了還破天荒地摘下了他的帽子,表達對庫爾特的尊重。

維頓指點庫爾特
維頓教授離開之後,庫爾特很快就燒掉了所有的作品,重新尋找靈感。
而恰好這時,艾麗肚裡的小孩流産了。
艾麗告訴庫爾特,并且在醫生的嘴裡知道了當年父親勸其堕胎的理由完全是扯淡,原來當年的堕胎隻是父親的陰謀。
醫生還告訴她以後都不會懷孕了。

艾麗告知庫爾特真相
真正的藝術家的産生需要時間,也需要靈感。庫爾特在一張公開納粹德國罪行的報紙上得到了啟發。
他翻出老照片,開始用畫筆臨摹,很快便從中找到了思路和方向。
雖然看起來隻是簡單的臨摹,但是庫爾特添加了“模糊”的處理,使得畫作與照片相比,藝術性完全不同。

庫爾特再次創作
常言道: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庫爾特的作品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庫爾特的富二代同學提出要給他辦畫展,艾麗奇迹般地再次懷孕。

富二代同學
這是庫爾特展示自己最好的機會。畫展非常成功,各大媒體紛紛采訪庫爾特。
來自SDR的施萊博先生采訪之後,還現場做了一個簡單的報道。在報道中,他第一次提到了“無主之作”。

施萊博傾力報道
庫爾特作品的精髓正是“無主”。
庫爾特說作品中的人物可以是任何人,不認識更好。

庫爾特解釋“無主”
他認為“隻有真實的才是和諧的,每一樣真實的内容都是和諧的”。

真實即和諧
他還說一切真實的都是美好的。

真實即美好
庫爾特終于一舉成名了。
與很多藝術家一樣,他經曆挫折與痛苦,也感受甜蜜與自由。
結尾處,庫爾特經過公交站終點站,一輛輛公交車在夜幕中默默排列着。
他似乎想起了什麼,不由自由地沿着台階走到公交車前面。
和伊麗莎白姨媽當年一樣,也與司機攀談着,似乎達成了某種協議。
庫爾特轉頭走了幾步,然後轉身正對所有公交車。
這時所有公交車亮燈、鳴笛,庫爾特微微揚起雙手,恰如當年的伊麗莎白。

庫爾特的儀式
我想,庫爾特是用這樣獨有的方式來告慰伊麗莎白,也是用這樣獨有的方式來提醒自己。對于人生而言,終點即是起點,他的人生才剛剛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