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烈火英雄》上映第一天,影院幾乎滿座,這是一部主旋律災難片,雖然在此之前有過一些災難片,但在目前的市場上作為“職業”災難片幾乎是空白,所以吸引了許多觀衆觀看。

《烈火英雄》改編自同名長篇文學報道,該書以方城籍青年王鋒三入火海救人被燒成重傷到不幸去世的感人事迹為背景,用寫實的筆法、生動的細節、感人的情懷,全景式地描述,再現了王鋒三入火海救人、社會各界愛心救助王鋒、王鋒親屬不離不棄真情守護等動人故事。
以“2015年8月12日23:30左右,位于天津市濱海新區天津港的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發生火災爆炸事故”為藍本,講述消防員這個崗位上的特殊人群,在一次事故中的表現。
許多觀衆看電影時都被影片中的故事打動,幾乎從頭哭到尾,作為觀看者之一也數度哽咽落淚。
在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任何人都顯得渺小,在生死攸關之際,也将任性展現的淋漓盡緻。

開篇以火鍋店發生火災,特勤中隊隊長江立偉帶領人員前去救火,店主告訴江立偉他的孩子在裡面,江立偉等人二話不說沖進大火将孩子救出。
就在馬衛國帶着一個新隊員孫岩前去檢查,當江立偉在外面接受小朋友的感謝,裡面一個被人遺忘的煤氣罐儲存室突然爆炸,孫岩因公殉職。
人性的撕扯就此開始。
身為店主,在大火中隻記得自己的孩子,卻忘了提醒消防人員還有個儲物室放着很多煤氣罐。
作為隊長,江立偉救人後見明火熄滅,馬虎大意沒有持續使用水槍,導緻掃尾檢查的同志死亡,整個街道居民樓被炸毀,一片狼藉。
對人性的評判從來不止一面
江立偉因隊員孫岩的去世被撤職,馬衛國勝任中隊長,江立偉被調到郊區做隊長,同時也背負起“殺人”的心理負擔。
難得有時間陪兒子參加親子活動,學校小朋友卻直接叫嚣着“你爸是殺人犯,大家都知道,你爸殺了人!”
小朋友不懂事,連一旁的家長都熟視無睹,在家長的心中,江立偉就是一個“殺人犯”,并且是應該被譴責的。
當孩子為了維護父親,動手打架時對方家長直接把孩子推倒,素質可見一斑。
是啊,江立偉“害死”自己的同志,所以他是個“殺人犯”變得理所當然,卻沒有人想到他的職業特殊性,沒有人想到大火無情,任何意外都有可能發生。

隻要你做過一件惡事,你之前所做所有的善事都會被遺忘。
油罐區發生爆炸,全市的人員全部趕過去,甚至不斷有外地的救援陸續趕來。
當江立偉聽到油罐中氣體湧動,預感到油罐快要爆炸,拼命攔着同事,讓大家撤退。
鄭志大聲指責江立偉“你看看他們!他們有後退嗎!我們是消防員,你卻讓大家撤退,你怕死,不代表我們都怕死!”
對啊,消防員不能退,所有的大火等着他們撲救,所有的人員财産需要他們守護,無論環境多麼惡劣,消防員必須向前沖!
當江立偉讓大家撤退後油罐瞬間爆炸,晚一秒所有人或許性命不保,江立偉錯了嗎?
或許他真的錯了,錯在消防員不能撤退,錯在消防員不該撤退。
衆人都在忙着救災,港口負責人卻一而再再而三的隐瞞重要信息,暗地裡打電話讓自己的家人先走。

“我以為你們可以把火撲滅,我要守着這個港口,幾百萬人指着這個港口生活,我不能讓他毀在我手上!我要是說了實話,你們沒有人再願意進去!”
負責人是自私,且狹隘,但說的不是全無道理,這個港口是整個城市的命脈,即便是消防員,也是血肉之軀,面對危險本能逃避。
“你太不了解消防員了!”
正因為不了解,所以江立偉在第一時間和工程師去關油罐的閥門;因為不了解所以馬衛國帶着所有的隊員一次次的向前沖,想把火撲滅;因為不了解孫小斌在總部沒有水源的情況下,拼命清理河道,争取早一刻恢複遠程供水。
江立偉第二次沖入罐區關閉閥門,徒手八千轉,他義無反顧的死扛到底,為了減少傷亡,用欺騙的手段讓一名新兵逃出生天。
“我最大的願望是任務結束後回去見老婆孩子。”
從把同事送出去的瞬間,他一往無前,無所畏懼了。
如同他在操場下跪,既是對死去同事的愧疚,也是對自己的譴責。
在面對爆炸讓大家撤離,是他的“心理創傷的應激反應”但也是對同事的保護,不能有過多的傷亡。
從第一次沖進罐區就以将生死置之度外,隻是心中時刻有着對家人的牽挂和對生的希望。
人生在世,生是許多人的希望,死也是一部分人的選擇,隻在于生與死有沒有意義。

災難面前,就該人人自危?
影片中有三個細節,第一個當所有人都急着逃命,躺在病床上的阿婆和醫生有過這樣一段對話:
“我全身不能動,死了就死了,你們為什麼不走?”
“我走了難道你要自己給自己做手術嗎?”
第二個細節,孕婦緊急生産,餐館裡的一群人卻無動于衷,不想讓他們進來。
老闆的驅趕,其他人的冷漠,孕婦的哭聲,李芳焦急的拍門聲和丈夫無措的神色,一個場景将所有情緒都表現出來。
第三個細節,一對老年夫妻,在逃命的路上救下和媽媽走散的江淼,爺爺堅持給孩子買了船票一起走,奶奶一路唠叨,嘴裡不願意可心地善良,不想真的丢下孩子。
醫務人員,警察消防,特殊崗位下,因為使命和責任,即便面對危險他們都不能松懈;沒有職業使命的,為數更多的普通人,每一種選擇都是人性使然。
立意深遠,影片表現卻不足
如果這是消防員的日常,那太過殘忍,影片中每一次爆炸,每一個災情都有可能奪去無數人生命。
在影院中配合着音效,每一個爆炸都讓人揪心不已。
可作為一部電影,它的故事并不出彩,整體顯得平淡,甚至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比如整部影片太過表現江立偉的“個人行動”,典型的個人英雄主義和正式的紀律有些格格不入。
比如八千轉的時間到底是多久,在相對真實的情況下如果沒有及時滅火根本等不到關閉閥門。
比如在所有救援行動沒有到達之前,光憑一個省的力量是否能有效控制火勢。

可從消防部隊的情懷立意來看,這種“不合理”隻是一種電影藝術表達手法,因此極有可能造成這部影片口碑兩極分化。
喜歡的人無不贊歎,因為它讓觀衆有了共鳴,有了感動和感觸,呈現了消防官兵較為真實的一面。
不喜歡的人會覺得無聊,因為它并不是一部好的電影,更算不上精彩。
不過即便如此,電影中除了人性的表現外,還有關于愛情和父子親情的表現也頗為動人。
孫小斌和王璐本是一對正在拍婚紗照的新人,因為一件小事吵架,忽然要執行任務。
孫小斌前去提供遠程供水,王璐在營地提供技術支持,王璐十分擔心孫小斌的情況,拿着對講機十分不安,每次隻有聽到孫小斌的聲音她才會放松下來。
馬衛國和父親總是理念不合,馬衛國覺得父親不認可自己,父親覺得兒子總是沖動,頗有些恨鐵不成鋼的意味。
就連兒子成為中隊長,父親也不過說一句:如果江立偉不下去,你也沒機會。
可從新聞中看到馬衛國在救火,卻十分擔心,連小孫子在家不抽煙的規矩都打破了。
兒子回家後,父親給予兒子最大的肯定是對他敬一個軍禮,他是一名該受到崇敬的軍人。
在江淼的心中父親一直是個英雄,面對小夥伴說父親是殺人犯,他感到無比委屈,但在逃亡的路上哪怕把行李丢了,懷中還牢牢抱着父親曾經獲得的榮譽勳章。

江立偉以實際行動向兒子和所有人證明了自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英雄,如無數沖在火場前面的消防員一樣,時時刻刻将自己的生命放在群衆财産生命之後。
除此之外,演員表現和場景十分用心,1:1的實景搭建以外,鏡頭在馬路上和地鐵站的運用場景十分真實,所有逃難的人,為了減輕負擔,将自己的行李丢在路上,一個遠景足可見衆人的匆忙和對生存的渴望。
這部影片讓不少觀衆對黃曉明有所改觀,他隻要好好演戲,不凹造型,一點都不油膩,台詞功底也好。
杜江的哭戲,細膩卻充滿張力,一度上了熱搜。
總體而言是一部優缺點同樣明顯的作品。

直到後來搜索消防員,可以看到下面一些比較偏頗的拓展搜索,從實際出發,雖然無奈,但也無可厚非。
突然想起影片結束,走出影院,中午時分,陽光炙熱,30℃高溫,無意間手碰到一旁的欄杆,特别燙手。
所以,30℃都會讓人本能的放開燙手的物品,在大火中的溫度是不可估計的,消防員們是如何忍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