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夏天,熱的讓人融化。
但電影院的屏幕上,更熱。
尤其是小編看了近期上映的一部最燃最熱血的新片-------
《烈火英雄》

看海報就知道,這是一部有關消防救火題材的電影。
有關這類題材的經典電影其實影史上有很多,美國的《勇往直前》,韓國的《摩天樓》,日本的《等救火的日子》。
香港的《救火英雄》,《十萬火急》,《逃出生天》都是描寫“最美逆行者”的故事。

但就是這樣觸動人心的題材,我們内地的大銀幕上卻很少見,直到《烈火英雄》的出現。
才填補了内地影視劇這一區塊的空白。
是的,這是我國内地第一部聚焦消防工作的火情災難大片。

《烈火英雄》從一開始就自帶“火”的屬性,一上映便引爆了票房,2天破3億!
其中最大的看點,無非就是場面震撼,劇情緊湊和催淚感人。
但,最打動人的就是真實二字。

影片改編自鮑爾吉·原野的火災紀實性長篇報告文學《最深的水是淚水》。

故事原型是被稱為「世界消防史一個奇迹」的中國大連7.16新港油庫爆炸火災。
事故發生在2010年,當時,一條輸油管線爆炸,引燃10萬立方米的油罐,瞬間火光沖天。

大火,熊熊燃燒的大火,幾乎貫穿整部電影。
在電影中,威脅着消防官兵的除了無孔不入就燒起來的流淌火。

還有,時不時就會有一次又一次的爆炸發生。

在看完電影後,有不少人質疑影片演的不真實。
有人說油罐爆炸相當于“20顆原子彈”太誇張。

呵呵,小編隻想說,你們說的對,電影的确不真實,它過于美化,理想化了。
導演是真的在“造假”,故意把火場整個規模給縮小了。
在鏡頭之外,那場真實的猶如地獄一般的火場裡,整個港口的TNT當量大概為200萬噸以上。

要知道,我們熟知的二戰投在日本的兩顆原子彈,一顆當量約1.5萬噸TNT,另一顆約2萬噸。
也就是說,真實事件裡的爆炸物,相當于100-133顆這樣的原子彈。
别說威脅整個大連市人民的生命安全了,如果真的爆炸了,就連周邊的國家日本,韓國,朝鮮都面臨着危險........

小編不是在跟你們開玩笑,是真的,電影中發生爆炸的是101号罐,現實中發生爆炸的103号罐。
爆炸地點在大連中石油國際儲運有限公司保稅區油庫,這個油庫,總儲量為185萬立方米。
它一共有5萬立方米原油罐3個、10萬立方米原油罐17個,103号罐就在其中。
在這個油庫的北側,是國儲油公司罐區,有10萬立方米原油罐30個。
東側是大連港罐區,10萬立方米原油罐12個。
而且,就像在《烈火英雄》裡提到的那樣,那些油罐緊挨着起火點,最要命的是不遠處還有液體化學品儲罐,裡面存貯着二甲苯等易燃、易爆、劇毒而且腐蝕性極高的危險品。

這些化學品如果爆炸,那麼後果簡直不可想象。
為了解除這種危險,消防官兵們必須要關閉油罐與油罐之間的閥門,阻止更多的原油洩漏。
由于大火斷電,平時電子裝置控制的閥門必須要手動去關。
電影裡,負責去手動關閥的是江立偉(黃曉明 飾)和同伴,負責人告訴他,隻要轉十幾分鐘就能關好,可他們轉了四十多分鐘還沒有反應。

神情緊張的負責人這才說出實話:
每轉動80圈螺絲才能前進1扣,而1個閥門有100扣,要關閉一個閥門總共需要8000轉。

不瞞大家講,小編在看到這一部分的時候,氣的都恨不得沖進大屏幕裡去抽這個負責人幾巴掌。
在關乎生命的争分奪秒情況下,居然一而再再而三的欺騙消防官兵。
小編一度以為,這是導演為了調動大家情緒,而故意使用誇張的手法進行這一情節的拍攝。
然而,現實是真的可怕,在現實中關閉一個油罐的閥門根本不是8000轉,而是80000轉!

在電影中,為了弱化消防員的艱難,把現實裡的80000轉改成了8000轉。
4個閥門,真實的消防員其實足足擰了320000轉啊!
看到這個數字,小編的淚真的奪眶而出......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現實“7·16救援”中參與關閉閥門的三位消防員戰士沒有傷亡。
在電影裡,黃曉明所飾演的江立偉,在關閉閥門後犧牲,我們可以理解為他角色上自我救贖的需要。
是的,這賺足了人們的眼淚。

但小編想說的是,在觀看這部影片的時候,第一個讓小編爆哭的鏡頭,其實就是歐豪所飾演的徐小斌犧牲的鏡頭。
說實話,他戲份不重,卻是讓我哭的最慘的人。

實際上,歐豪的角色是有原型的,他是大連支隊戰勤保障大隊遠程供水編隊分隊長張良。
其實他真正的死因,并不是在處理浮艇泵上的漁網時被網纏住溺水犧牲了。

而是,由于原油洩漏,原油的比重大,和海水攪到一起變成了泥潭,浪頭劈頭打過來,人想鑽也鑽不出來…

他是此次救火行動中唯一犧牲的消防戰士,那年他才年僅25歲。
這是當時一位攝影師拍下了張良生命的最後時刻,334秒,68張照片。

要知道,過幾天張良原本是打算去拍婚紗照的。
可是,他卻永遠的回不來了。
電影是仁慈的,還記錄下了他穿軍裝,她穿婚紗的美好樣子。
而現實卻是殘酷的,兩個人僅有的一次合照是結婚證上的那張。

在這個和平年代犧牲率最高的職業,其實就是消防員。
還記得今年的四川涼山森林火災嗎,造成31位撲火人員犧牲,其中包括27位森林消防員,他們平均年齡是23歲。
有2個00後,24個90後。

王佛軍是所有犧牲人員中年紀最小的消防員,幾天前出任務時發了一張圖,背景是森林的山火,他說:“來,賭命。”
明知道是賭命,還是去了。

這群可愛可敬的消防員,又是誰的兒子,誰的愛人,誰的父親?
他們不怕嗎?當然怕。
消防員不是神,他們是活生生的人,也怕死在這滔天火場中啊。
但他們選擇了這份職業,于是身上肩負了責任感和使命感。

在《烈火英雄》裡,有這樣一條副線。
當聽到新聞說油罐大火可能會發生爆炸,從而波及整個城市時,全城的人都陷入了恐慌之中。
趕地鐵的,乘飛機的,坐輪船的,每個人都不顧一切的往外逃。
擁擠,慌亂,恐懼。

但,隻有消防員,是往火場裡沖。
眼看着火勢不斷的蔓延,杜江飾演的馬衛國,帶領着特勤中隊死死的守在化學罐區前。
火場情況瞬息萬變,泡沫水源也即将殆盡。
馬衛國用消防車開辟出一條路,和特勤中隊一起用碎石塊擋住了流淌火。
然而,他們也被困在了火場絕境。

馬衛國拿出手機,讓隊員們給家人留一段話。
即便是死在這,也要讓家人知道他們在這幹了什麼。
救火時一個個英勇無比,沖勁十足的小夥子,在面對鏡頭時,卻全都哽咽流淚了。
在這個充滿絕望氣息的火場上,對家人的牽挂和思念,是那麼的純粹,真實,動人。

電影中的這一幕,絕非虛構。
在九年前的7·16火災現場,大連電視台記者想拍下火場第一線的真實畫面,卻無意中看到一位消防戰士流着淚給妻子打電話——
你善待我媽,對孩子好一點。
從150多公裡外趕來的增援隊,一看到眼前的火情,全車人都不再吭聲了。
車上一共9個人,有8個都是剛入伍半年,沒見過任何火場的新兵。
隊長讓車上的攝像員把燈打開,讓每個人都留下一句話,他們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7·16大連新港火災現場
在家裡,他們也許是頂天立地的父親,也許還是剛離開父母不久的孩子,也許像片中的徐小斌一樣,新婚燕爾。
但穿上那身軍裝,他們義無反顧,以血肉之軀面對滔天火魔,從不曾退縮,向死而生。
穿梭于刀山火海,交錯于人間煉獄。
哪怕前方熊熊烈火,也要做無畏前行的逆行者。

2015年天津濱海新區發生危險品倉庫爆炸事故,其中一位犧牲的消防員,曾在筆記裡寫下自己對這份職業的理解——
消防員,就是為了人民的生命幸福生活能随時出征的雄獅。
他們在雨中負重奔跑,不分晝夜的操練;
他們負載水帶,空氣呼吸器等設備,總重在50斤以上;
他們從1樓爬到10樓隻需要一分鐘左右,200米跑隻需要30米左右;
他們24小時,365天,全程待命,嚴陣以待……

8月1号《烈火英雄》上映當天,電影還沒有開場,就陸陸續續走了一群人。
原來,這群觀衆是組織來看電影的消防員。
還沒來得及觀看,就接到了指揮中心的警報,起身離開的11人,全部是出任務的消防員。
而他們的消防車,就停在影院門口,車上還放着戰鬥服。
一有警報就立刻救援,他們真的是時刻都在準備着。

在多數人眼中,消防員更是無所不能。
除了火災,洪災,地震。
他們還要負責尋找走失的孩子,懸空營救輕生人員,開鎖剪戒指,專治各種卡手卡頭,摘除馬蜂窩,甚至幫110撬開手铐……

無論是火場災情,還是生活瑣事,消防員一定會使命必達。
但有些瑣事,真的不屬于他們的工作範疇,而是義務為人民做事。
他們也不是無所不能,而是竭盡全力。
即使如此,有時候還是會換來誤解和侮辱。
電影中,江立偉因為失職被分配到了郊區消防隊,而他的日常,就是給當地的居民抓豬。
累的大汗淋漓,狼狽不堪,還要被居民責罵,連個豬都抓不住。

罐區的火災現場上經理一番話,同樣讓所有人氣憤不已。
他怕一旦說出火災的殘酷真相,就沒有消防員敢進去救人了。
火災,是如此的無情,人性的弱點又那麼明顯。
偏見,誤解,不屑,理所當然。
反倒讓人想起了涼山大火後,辱罵消防英雄的網民,那些刺耳的言語,寒的是一直替我們負重前行的人的心。
總指揮官的一句:“你太不了解消防員了!”,也讓人不禁淚目。

消防員不怕犧牲,他們怕的是,人們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
當人民群衆身陷險境,他們将會決然前行,哪怕付出自己的鮮血和生命。
這群平凡的人,在做最偉大的事。
主演黃曉明在這部電影的發布會采訪中一再強調——忘掉我們,記住他們。
忘掉這些演員,記住這些消防員。
他們需要的,不光是銘記,同樣也是一份理解,一份尊重。
雖然這部電影,評價褒貶不一。
但看到這些消防員不畏生死,看到他們奮不顧身的沖向火海的一瞬間,依然會淚流滿面。
能讓更多人了解并且記住這些平凡英雄,還不夠嗎?
向這群最帥的逆行者緻敬,謝謝你們為我們負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