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節期間,《流浪地球》以勢必破竹之勢上映,一上映便火遍各大影院,在朋友圈還有各大網站上也是一直處于霸屏狀态。大部分人對于這部影片給予了特别高的評價,最大的贊歎還是對于電影的整個場景,甚至都有點不相信我們的科幻電影也能做到這麼好的地步了。所以,《流浪地球》在票房和口碑上都是非常好的。


...

電影講述的是太陽老化,地球氣候巨變,人類不得不移居地下。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進器,去尋找新家園。影片整體圍繞着回家這兩個字,情節上凸顯了犧牲小我拯救大我的精神,表現出了人類為了生存所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所以在電影裡面的空間站内的“機器人”莫斯說的最後一句話就是“看來讓人類永遠呢保持理智太難了”。

《流浪地球》中國科幻大片的第一次嘗試,就算是以美國的科幻電影為标準,《流浪地球》在各方面也都達到了一流的水準。好的科幻片就是要把最瘋狂的幻想描述成新聞報道那樣的真實,而《流浪地球》所創造的充滿厚重史詩質感的場景做到了這一點。并且,電影第一次把中國人對自己故土和家鄉的情感在太空中展現出來,可以說是震撼人心。


...

《流浪地球》算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大片”,它讓我們感受到中國科幻電影的飛躍般的進步,從而也認清了我們與西方同類作品之間的距離。這部影片的表現形式和視覺上的呈現效果,還有故事的推進都是西方電影的标準。但是,在關于家的主題,以及對故土的眷戀則是《流浪地球》作為中國科幻電影的特征,和西方科幻是有着明顯的區别的。

有人說,對于地球出現危機了,跑路卻還要帶着地球一塊跑這個設定很奇怪,有些人表示不能理解。其實,這個設定來源于劉慈欣的原著,并且是這部影片的世界觀賣點。而且在原著中,對于“為什麼跑路要帶上地球”更是詳細的進行了說明:因為目标星系沒有合适居住的星球,必須把地球一起帶走,讓地球變成半人馬座星系的一顆行星。但是這也恰恰體現出了東方觀念的特殊之處,說白了就是對“故土”的眷戀。所以在對待“家”這個全球性的話題上,西方人更加的靈活變通,我們相對比較“保守”而已。


...

在特效上,《流浪地球》的特效針對性很強,在特效選擇上面多是以靜态或動态的背景場面,或者遠景和宏觀效果為主,細節和微觀展示的部分相對較少。因為知道自己幾斤幾兩,所以選擇把一些細節上的特效在分鏡腳本上給pass掉了。知道不能夠做的像西方科幻大片那樣好,所以就幹脆不做,把自己能做的做到了極緻,這就足夠了。所以,《流浪地球》在特效方面完成度已經非常不錯了,在能力範圍内發揮到了最大限度,而且這部影片的特效功能性也很強。

可以說《流浪地球》完成了很多突破,勇氣的突破、故事的突破、特效的突破、裡程碑式的突破。《流浪地球》不僅是中國科幻電影的裡程碑,更是一個起點,如果找準一個定位,便會是“中國電影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