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流浪地球》是目前為止,最傑出的一部中國科幻電影。此前,中國從未有過真正意義上的科幻電影,所以,有人說2019年是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
作為劉慈欣小說改編的一部電影,非常震撼的特效立刻将其與其他粗制濫造的國産玄幻類影視作品區别開來,特效根本不輸好萊塢電影。劉慈欣作為首個獲得雨果獎的亞洲作家,其代表作為《三體》系列,《流浪地球》作為他2008年的作品,也是首個被改編成電影的作品,相信這隻是個開始,大劉寫的很多小說估計慢慢都會被拍成電影,包括觀衆最期待的《三體》,但是期待越大,要求也就會越高,拍攝的難度也就越大,衆口難調。現在觀衆的口味一下子被《流浪地球》提升了,所以後面如果拍的不好,很難得到大衆的認可。
《流浪地球》講述的是2075年,太陽即将毀滅,不适合人類生存,面對絕境,人類開啟了“流浪地球”計劃,帶着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影片選取的是地球已經停止自轉,離開繞太陽軌道,即将到達木星這個時間點。這一過程中最大的危機就是地球因為太靠近木星,差點被木星巨大的引力捕捉撕裂,但最終,人類憑借智慧及巨大的勇氣,化險為夷。
根據小說的描述,人類的逃亡分為五步:第一步,用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停止轉動,使發動機噴口固定在地球運行的反方向;第二步,全功率開動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飛出太陽系;第三步,在外太空繼續加速,飛向比鄰星;第四步,在中途使地球重新自轉,掉轉發動機方向,開始減速;第五步,地球泊入比鄰星軌道,成為這顆恒星的衛星。人們把這五步分别稱為刹車時代、逃逸時代、流浪時代I(加速)、流浪時代II(減速)、新太陽時代。 所以影片中的地球嚴格來說,正處于逃逸時代。雖然在小說中,對于後面三個時代也沒有詳細描述,但我還是很期待出第二部的,裡面可能包括利用引力彈弓效應,木星給了地球很大的加速度,幫助地球逃離太陽系,以及人類反叛軍反抗聯合政府的故事。
影片雖然存在很多的bug,但不失為一個好的電影,畢竟科幻電影隻是基于現有的知識幻想出來的,并不能完全自圓其說。例如根本不可能做出那麼大的行星發動機;木星的氫氣含量那麼高,即使把地球中的所有氧氣都吸過去,也不能點燃;木星與地球的洛希極限距離小于木星的半徑,也就是地球不可能在不與木星碰撞的情況下被撕裂;最大的bug就是太陽目前正當壯年,至少還能燃燒50億年。
不管怎麼說,《流浪地球》真的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最優秀的科幻電影了。不用去在意晚上的那些惡意攻擊,因為他觸動了某些人的利益,但對中國電影發展與廣大普通觀衆來說絕對是一件大大的好事,代表着那些隻靠流量明星拍攝的爛片不再得到觀衆的認可,而有些人害怕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
我很感謝郭帆,吳京,吳孟達和劉慈欣等人,他們給我們貢獻了一部真正好看的電影。面對前所未有的災難,我們并沒有選擇乘坐太空飛船離開,而是選擇帶着地球,這個見證了生命的奇迹與承載着人類的文明的小破球一起離開。人民不再是單獨作戰,也沒有個人英雄主義,而是共同成立了聯合政府,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去克服災難,獲得新生。
正好今天看到NASA介紹的一篇文章,研究表明,地球比20年前更加綠色了。并且NASA的衛星數據發現中國和印度,地球人口最多的兩國,是地球新增植被的主要貢獻國。也許不僅僅在别國的印象,甚至使我們自己很多人也認為,中國的發展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但是,我現在明白了我們在環境保護和綠化方面所做的努力,我們可以自豪的表示,中國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我們也更加重視環境,努力保護環境,我為我作為一名中國人而感到無比自豪,我愛我的祖國。

寫于2019年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