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我心記真實

文/情緒化的大笨蛇

第[234]篇

新近上映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反響還不錯。據說有觀衆因此部電影哭倒在電影院。

抱着到底有多悲傷的好奇心,我和朋友們今天做伴去看了。在看之前,也預料到自己必然會哭,但心裡預設不會過分悲傷--好歹也看了很多悲傷愛情電影,承受點更高;況且悲傷的分寸其實不好拿捏,一不小心過了,劇情很容易就讓觀者覺得虛假。

...
電影票

等我真正看完,卻感覺自己對愛情的定義真的很狹隘:

電影中其實有兩種愛情。

一種愛情是男一号和女一号的。男女主角的愛情,建立在各自沒有親人(一個是客觀離去,一個是主觀離開),也沒有特别要好的朋友,也沒有特别投入的愛好存在的基礎上。所以,他們在十幾年的相處中,早已把對方當做了自己生命的全部。她們了解對方,也理解對方,把對方的願望當做是自己的願望去實現,把對方的快樂當成自己的快樂去享受。

因為太美好,太理想,結局是悲傷的,反而才理所當然。

而第二種愛情,就是男二号和女二号的愛情。

這種愛情更接近于現在社會中普遍的愛情觀--愛情隻是生命當中的一部分,除了愛情,并非一無所有。所以,沒有愛情,還有朋友,還有工作,還有親人,甚至還有電視小說旅遊遊戲等愛好。

愛情也并沒有想象的那麼重要,在愛情中,雙方很容易因為各種原因發生猜忌懷疑從而互相傷害,也很容易因為誘惑選擇分開;而一旦選擇分開,也會像男二号女二号一樣,就算心痛難受,照樣堅強生活,照樣理智面對。

盡管理智上,我已經捋清了這些道理。可當我在看電影的時候,依然會被刺激到哭的說話都帶鼻音:

一開始,男一号因為自己的病情,選擇隐瞞不敢向女一号告白,選擇破壞别人的感情張羅着給女一号去找歸宿,選擇隐藏悲痛和折磨認為是對女一号好……

這時候我是憤怒也不屑的。我認為兩個人既然相愛,就應該真實表達自己的情感,也要相信對方,不能打着“為你好”的旗幟卻做着傷害自己也傷害别人的事。

可後來,看到男一号在女二号不理解也不支持的話語下,爆發的絕望無奈;在女一号的視角下,看着男一号為了隐瞞而苦苦掙紮,看到女一号在悲痛之下做出的同樣隐瞞舉動……這時候,我才開始深刻理解,什麼叫為了對方的快樂而快樂,為了對方的選擇而選擇。

這部電影,也不清楚是真有其事,還是純屬虛構。我想,它之所以輕易的戳中我的淚點,也許是因為我本質上接受女二号這樣的愛情觀,卻希望自己能夠總有女一号那樣的愛情。

可是啊,人和人之間的感情都是相對的。隻有你對他是同樣的情感,對方也才能有同樣的情感付出。如果隻是單一的付出,不僅不公平,也不是一個完美的愛情,或者達不到你想要的愛情結果。當我們要求别人如何對待自己的同時,是不是也要先想一下自己應該怎麼去對待别人呢?

所以,雖然我知道這部電影有可能是真實故事改編的,但更大程度上我願意相信它是假的。因為現在的生活,并沒有太多人真正的把愛情當做了生命的全部。也或者說在我狹隘的愛情觀中,我已經不相信有願意為了愛情把整個生命都投入進去的人,我也不敢也沒信心去接受這樣的人。

我想,被低估的或許從來不是人,而是愛情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