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江湖。
故事發生在同福客棧,這裡集結了江湖中的各色人物。這裡的雜役、跑堂的、廚子、賬房,都看似普通,但其實每個人物都有頭有臉,在江湖上道的出姓名。
白展堂實為江湖上傳說心狠手辣、殺人不眨眼的賊祖宗——盜聖,其母是六扇門密使白三娘;
佟湘玉是江湖上威名遠播的龍門镖局佟掌櫃之女,手握唐門暗器将盜聖也吓退三步,未婚夫是衡山派掌門莫小寶,但後來成了寡婦;

圖片發自簡書App
郭芙蓉是“大俠中的大俠”——郭巨俠的千金,習得驚濤掌,起初一心闖蕩江湖,渴望以劫富濟貧來滿足自己内心所認知的俠義之感;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呂輕侯祖上為知府,是白馬書院先生口中“三歲識千字,五歲背唐詩,八歲熟讀四書五經(呂:咳,是七歲。)”的反面教材版神童,後憑借知識的力量捉拿姬無命被朝廷認證為——關中大俠;
視頻: 呂秀才當面受辱
李大嘴是京城食神的唯一傳人,擁有一把玄鐵菜刀,後被成為菜刀門的幫主,他娘是江湖傳說賭壇神人——斷指軒轅;

圖片發自簡書App
莫小貝則是衡山派掌門兼五嶽盟主,偷學了葵花點穴手,極具習武天賦,若不是因為吳先生打亂時空,恐要成為“赤焰狂魔”。
還有一人卻與他們截然不同,她沒有背景,後來也沒有得到什麼名号,什麼都平平凡凡,她是白展堂的師妹祝無雙。她無父無母無依無靠,孤苦伶仃。她身上其實有很多佟掌櫃、小郭所沒有的優點,才貌雙全、賢惠能幹,熱愛動物也樂于助人,渾身上下無可挑剔。但卻命運波折,随波逐流,她渴望姻緣也渴望穩定,卻屢屢受挫,似乎與任何人、任何地方都沒有緣分,是一個孤苦的薄命人的典型。除了無雙,其他人都有不同的顯赫的江湖背景,而無雙的這種孤苦,也是一種江湖兒女的狀态。無雙的不同,讓人在看武林外傳的歡笑和樂之餘,也常有隐隐心酸。

圖片發自簡書App
武林外傳的江湖氣十分濃厚,公孫龍、嶽松濤、衡山弟子等等一系列出場人物,都不斷的渲染同福客棧的武林氣息。同福客棧就是偌大江湖的一個縮影,魚龍混雜,書生、商人、盜賊、殺手、朝廷命官都可能在此出沒。
武林外傳的江湖氣甚至也使全劇具有奇幻色彩,比如金銀二老、美麗不打折、火焰刀等等相關情節,甚至連盜聖的“虛名”,也是加以神化後神乎其神的傳說故事。這些劇中“謠言”式的誇張,也給此劇帶來了神話色彩。
但武林外傳的奇幻氣息并不讓人對劇中表現的世界産生距離感,它是将生活的氣息包含在這江湖的縮影中,江湖不止是江湖,俠不止是要追求“俠”的快感,更是腳踏實地去的生活。武林外傳的生活氣息與江湖氣融為一體,終使同福客棧成為衆多看客心中武林夢的歸宿。
詩意武林。
呂秀才是武林外傳中唯一正兒八經的讀書人。曾看到說喻恩泰台詞功底很厲害的言語,小時候并無感覺,現在越發能覺出其滋味。呂秀才說話總有酸氣,“酸秀才”的“酸”,與甯财神寫的台詞有關,更與呂秀才角色演繹的“讀書人”氣質有關,他在說與書籍、名勝、名人相關的話語時,常能讓人感知到讀書人的驕傲和他對知識的崇尚感。

圖片發自簡書App
“那倒未必,如果‘子’還在世,必能想出哲來。”
“手镯要體現出曆史感,藝術感,滄桑感,要充分顯示出我的文化品位。”
“哦喲,不得了,有點董其昌的味道。”
“我是個知書達理的人,有什麼話不能好好說呢,憑什麼對我下此毒手啊?”
“···我聽人說起過···”
他的每一句話似乎都透着文氣,例如指某位女性得說成是“某某家的小姐”,他習慣性的講究口語中的禮數和規矩,然後又慢條斯理的說出來。
呂秀才還精通洋文,在老白開武館時用中國式洋腔說“中國功夫我們喜歡,我們現在就要報名。”,這裡隻有他能說這句話,而老白不行,因為老白不夠“先進”,不夠了解“洋人”,呂秀才此時的洋裡洋氣也與自己的知書達理并不違和。他熟背哈姆雷特的獨白,他了解培根、莎士比亞、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等人,這也使武林外傳多了幾分玄幻的穿越意味。
而其實武林外傳中每個人物的台詞都極具個人特色,是個人性格的體現。李大嘴的多嘴多舌、敢說不敢幹;老白的黑話、膽小;佟掌櫃的無休止的唠叨;小郭對衣服、化妝品、家具、遊山玩水等大小姐式的敏感······加以各地方言的體現,使每個人物都成為不可替代的典型。
一個呂秀才和佟掌櫃關于詩的情節我特别喜歡。
老白的玉牌被雷老五挂在衙門的匾額後,佟掌櫃希望把它偷回來,她把心思動到了呂秀才身上。呂秀才不算賬卻在作詩,“清風明月亂我心?饒我心?撓我心?诶這個不好,還是···摳我心?”,此時佟掌櫃卻突然走到他面前,她好說歹說,又是縱容又是誇贊又是以情服人,希望秀才以鑒畫的名義把牌子偷回來,還說秀才最聰明,這話恰巧被大嘴聽到,掌櫃的和李大嘴又互相理論一番。呂秀才終于答應幫佟掌櫃去衙門,出發前秀才又問掌櫃,說“诶掌櫃的,我是說,除了撓我心,摳我心之外還有什麼别的詞兒啊?”,掌櫃的滿腦子是“偷”,便說“偷我心!”。呂秀才自言自語“清風明月偷我心,佳句啊,佳句啊!!!”
這個情節的妙在于,呂秀才做詩,掌櫃的用心中所想随口“碰”上了佳句,這一“梗”上,時間間隔是較長的,而且呂秀才吟詩這種類似情節,一般觀衆是自動屏蔽的,所以看一次不會注意到,隻會在意呂秀才去衙門發生了什麼,隻有看第二遍、第三遍,才幡然大悟,原來還有這麼一句佳句是這麼創造出來的。這種不會被觀衆發現,對情節和喜劇效果作用不那麼直觀,但隻要體會出來就如獲至寶的細節,也許就是編劇和導演的“私貨”吧。再者,“清風明月偷我心”,真是佳句啊!!
中秋幻夢一集中,同福客棧的所有人道出自己的缺憾,遺憾過去的選擇,懊悔沒有過更好的人生。
但當他們暢想過去,發現即使沒有那些缺憾,也有不如意之處,甚至會有更壞的結果,生活并沒有比現在更幸福。而暢想中的生活沒有更好的結局,也讓他們有了新的缺憾,他們産生的新的缺憾也正是他們之前懊悔過的選擇。
什麼才是最好的生活?也許就是當下。正如佟掌櫃最後吟出的詩,“幻境再美終是夢,珍惜眼前始為真。”若一味遺憾過去,是遺憾不完的,而你又如何知道所懊悔的當下不是最好的選擇?珍惜眼前的生活和現在身邊的人,珍視現在所擁有的相遇和一切緣分,因為這正是當下你擁有的最美好的東西。

圖片發自簡書App
“莫使金樽空對月,舉杯幸會有緣人。”無論人生的經曆如何,曾做過的選擇如何,有緣人終仍聚到一起,無論是醫生還是盜聖,是結了婚還是寡婦,是酸秀才還是商人······曆經波折,最終還是聚首同福,有情人仍成為伴侶。若是有緣,必會相識,這種美妙的定數,讓人心向往之。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