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曆史片”的蓬勃發展,上至夏商周,下至民國上世紀。
千百年的曆史,似乎再沒有一片淨土是中國影視界從未企及過的。
先是明清時期,源源不斷的穿越潮;
再到秦始皇也能為女子棄江山于無物。
在導演的精心指導下,衆多富于童心的觀衆和打着方向标的導演一起沉迷于虛拟中的舊日輝煌,流連忘返。
更有誰管它真正的曆史到底是如何?
但是就算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依然有一些導演,隻因對舊時某些事物的留戀。
虔誠的,真正的,用心的還原了那一整個時代。
而這個時代對于程耳來說,就是民國。

羅曼蒂克消亡史
The Wasted Times
2016-12-16
導演:程耳
演員:葛優
章子怡
選擇民國這個時代作為背景其實并不讨巧,甚至還很費力。
民國是個極為特殊的年代。
承上,是兩千年極為“尊貴”雅緻的封建王朝;
啟下,是解放自由也極為平等俗氣的新時代。
用作品來舉例的話,民國以前就是《紅樓夢》似的雅而端莊;
民國以後就是《廢都》似的俗而狂放。
民國,承了先前的雅,抑或說是克制,幹什麼都極有儀式感的模樣;
也啟了之後的新,抑或說是迷茫,幹什麼都極有新鮮感卻也小心翼翼,因為什麼都不甚了解。

程耳最聰明,也最像民國這個年代的點,就是他的高度克制。
《羅曼》的整部影片裡,沒有炫技式的剪切,隻有寥寥的幾個大俯拍展現一下大環境。
餘下的,基本就都是固定鏡頭,連動都是懶得的。
不僅如此,配色是極冷的調。
甚至就連配樂的悠揚空蕩,在絮叨說來的故事裡也變得空靈遙遠。

也就是導演這樣的克制,民國那年代的莊重與疏離卻也是展現的淋漓盡緻。
程耳原先就說過,他是昆汀的鐵粉。
就連《羅曼》的剪輯,用的都是昆汀式的碎片化拼接。
也不知到底是有意還是無心,碎片式的拼湊當真是最适合民國那個年代。
那時候的故事也是破碎的,人心也是破碎的,甚至就連整個家國天下都是瓦解般的破碎。
用《清明上河圖》般的群像圖,再加現代主義式的破碎,合成的就是一整個破碎的民國。

在人物的設置上,整部影片就像是快速掠過的跑馬燈,你方唱罷我登場。
每一個人物都有屬于自己的悲慘和柔軟。
無論是博愛了所有人的陸先生,亦或是似乎罪無可恕的假上海人渡部。
每一個人物都有屬于自己的小傳,有自己的痛苦、迷茫。
王媽(闫妮飾)作為陸公館的管家,手握掌管整個家族事務的鑰匙。
代表的是整個陸氏家族的臉面。

看似像是不起眼的人,卻是整個陸公館裡最為舉足輕重的存在。
有她所有事情都是順心如意的,沒有她,就連飯菜都變得不好吃。
而王媽内地裡帶着的就是舊時候的端莊雅緻。
就算是中槍,就算是瀕臨死亡,也要在扶手椅裡端正坐下。
放下使命般的鑰匙,平靜地迎接暴風雨的來臨。

被老司機嗤笑了一路的童子雞(杜江飾)。
平常看過來,不過就是個看似文文弱弱的小弟,連争兩句口舌都會憋得面紅耳赤。
可是就在人家說了“你看上去跟我兒子一般大”之後,居然能發瘋式的敲爆别人的腦殼。
殘暴到就連一邊的老司機都咂舌不已。

原本也都已經說好,是為了家鄉的相好守身如玉,絕不破戒。
可是再等後來,當純潔的處男遇上貌美的妓女,家鄉的一切都當不得真了。
但也就是這樣破碎式的羅曼蒂克,竟成了全片唯一還帶着些溫情的結局。
早先的交際花(章子怡飾),是個黑幫老大為了自己離婚再娶都無動于衷的高傲女人。
就算是黑幫頭頭再三威脅,無論是舞蹈老師,抑或趙先生。
她都随意玩弄。

可是不管再怎麼張狂,她也不過就是個溫和而善良的女子。
因為溫和,所以就算是渡部在餐桌上為自己曾經拾起過手帕的好,都能記得許久;
因為善良,所以就算是舉起了槍對着那個很可能會撕碎自己的男子,都下不去手。
等到“曆經了萬千磨難”,這個原本高傲的女子,似乎是真的活了下來,似乎又是真的死了。
不是自殺,也不是他殺,一些誰也說不清楚的因緣際會,引得導演都頻頻落淚。
于是最後,她終于還是拿起了槍,親手打破了所有的旖旎哀傷。

那個日本人渡部(淺野忠信飾),自以為對中國人早已了如指掌。
不過就是一群懦弱的東亞病夫。
所以就算是小六(交際花)拿槍對着他,他都能視若無睹的繼續挖坑。
在他那裡隻有他對中國人的憐憫。
所以就連槍殺之前和妻子的最後溫存都是帶有悲憫的姿态。

然而,因為自己的兒子,就算卑劣如斯,也不惜違抗軍令,隻為護得兒子的一絲生機;
就算最後明明可以輕易折斷小六的生命,卻還是“無端”地住了手。
可是到頭來,他還是有好多不懂。
他不懂為什麼戰争說停就停了;
不懂為什麼中國人(陸先生)居然能下令槍殺自己的侄子;
也不懂為什麼最後殺了自己的人居然是小六。
渡部的迷茫,掩去了指着鼻子痛罵的撕心裂肺。
多出來的,是兩個民族戰争下,所有平民式的困惑。

再到需要照顧一大家子的陸先生(葛優飾),貫穿了整部影片。
似乎無處不在,卻又在哪段感情裡都當不得中心。
陸先生的老婆小五(鐘欣潼飾),看上去嬌嬌悄悄的一個不受寵的小娘子。
在民族大義面前,居然也敢沖上去槍殺自己叛國的二哥。

堂堂的一代電影明星(袁泉飾),文弱多情的一位妙人。
卻能被自己的丈夫說送人便送人了。
就算被賣了之後也沒有太多怨言,不過一個嘲解的笑,便化去了所有的悲哀。

衆生群像,區區兩小時的片長,程耳居然能拍的破碎而又完整。
所有人的矛盾與掙紮,都在各自為數不多的片長裡展現。
無論是冰山一角,抑或大篇幅的撰寫,劇本編的好,演員也選的好。
無論是哪個,上來隻是轉兩圈,都能讓人知曉絕對是個極有故事的存在。

程耳用電影的方式,将整個故事打碎,又用電影的方式,将它們重新組接。
像是個快被玩壞的哭泣娃娃,卻也是最像民國那個時代的“破鏡重圓”。
每一個故事,都像是車夫拉車。
拉車隻收拉車錢,幹旁的或是殺人,或是買布料都不收錢。
荒誕而真實,有血的刺痛感,也有美的炫目感。
哀哀民國,大中華的悲涼史,竟然讓程耳隻用一部電影就寫盡了。
真的是妙極。

文末點贊~
喜歡小朕,點個[關注]再走呗o( ̄▽ ̄)d~
想要資源的小夥伴,點贊私我φ(>ω<*) ~
該文章由小朕先生獨創,轉發請詢問作者并注明出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