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喜歡科幻類題材,但是鑒于我性格中的三分鐘熱度特質,所以不敢聲稱自己是一個科幻迷。昨天我間歇性的科幻粉特質發作,妥妥入坑《星際迷航》系列。
之前不知何故對看過的一個科幻電影印象深刻,因為隻看了前十分鐘,全程情節不吸引人,果斷放棄,并堅決記得電影名字叫做《星際迷航》,所以一直不理解大家為何喜歡《星際迷航》系列。
昨天在思考要看什麼電影時,星際迷航2出現在眼前,索性再試試吧(那一瞬間,可能是被無聊催化後的想法),或許很好看呢,于是神奇的發現,原來這才是星際迷航嗎,那我之前看到的那個電影到底是什麼呢!
在我看來,電影首先要有主旨,即電影想表達的東西,科幻類題材首先想要表達的東西一定是對未知的探索和對宇宙的開發,這個不再表述。其次電影的情節安排需要引人入勝,張弛有度。最後需要的是表演者的全情投入和制作班底的良心打造,一般來說,系列電影演員和制作還是在線的。
雖說美國大片更注重個人英雄主義,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他們更注重人權。在劇情一開始便是柯克艦長為了挽救史波克的生命,将企業号曝露在外星人眼中,而被降職。不得不說,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個點,死守規則并不一定是好的,當然規則還是要守的,所以才需要人去靈活應變。
在約翰•哈裡森出現時,掀起了一場恐怖襲擊,很多無辜人士喪命,就連帶柯克走進艦隊的派克艦長都沒有幸免于難。柯克艦長很生氣,後果很嚴重。他重新帶領企業号去抓捕哈裡森,沒成想一不小心真相了,哈裡森也是一個有故事的人。原來哈裡森是活了三百多年的具有超強戰鬥力的一個艦長,他本已被冰凍,結果被自己的頂頭上司為了一己私利而複活,還被威脅幫助建造威力強大的武器,不然他的船員隻有死路一條。哈裡森可以為了自己的船員主動投降,也可以為了他們邪惡複仇,他的底線是他的船員能夠活着。其實不太理解,他是想要船員活着所以才有戰鬥力,還是隻是因為他是艦長,所以要保證船員的生命安全?

不過呢,柯克艦長的選擇是有目共睹的,在哈裡森的強烈武力反擊下,他想要保護船員的生命,即便是需要他付出生命的代價也在所不惜,因為那是他父親的選擇,也是他生命的底色。
所以我們需要相信的是愛是可以傳遞的。
史波克可以和柯克默契的思索當下的困境,在柯克和哈裡森離開艦隊之後,迅速想到改換魚雷,設置陷阱,為挽救艦隊做出決定性一步。柯克在回來之後,冒着被輻射的危險為企業号恢複動力。他們的目标隻有一個,就是保護艦隊可以活下來,當然作為一個團隊,醫療官老骨頭麥考伊、輪機長蒙哥馬利史考特、通訊官烏胡拉、舵手蘇魯、契可夫還有克裡斯多佛派克上将甚至更多不知名的船員都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尤其是老骨頭麥考伊最後成功複活了艦長柯克呀。
作為一個人,是有自己的個性的,因為經曆不同,可能底線就不同。熱播劇《知否》裡明蘭說,與人相處,要看那人品性的最低處,是否能接受。
哈裡森的底線是船員的生命,但是他品性的最低處是複仇,這是他自己選的。社會的發展需要優勝劣汰的機制,錯誤的選擇需要被摒棄,正确的選擇會留下。但是這種選擇永遠不會停止,或許還有很多哈裡森,但是一定會有更多的柯克艦長。
圖片源自網絡,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