ミ❤ミ
喜歡人水的文字可以關注人水的公衆号-禾勿集
那個彩虹一樣的人之所以色彩斑斓,是因為你終于看到了。
電影分享系列-2-《怦然心動》

圖片來自電影《Flipped》
01
影片圍繞一對同班同學兼鄰居的男孩(布萊斯·羅斯基)和女孩(朱莉·貝克),通過對同一事件的不同視角和各自心理活動的自述,展開了一段從小學二年級到七年級的懵懂初戀故事。
男孩之于女孩,乍看怦然心動、漸識黯然失色、相知後萬千情愫複蘇;女孩之于男孩,初逢避之不及、漸識五光十色、相知後撲通心跳不已。這不是單純的一段戀愛故事,而是一場關于認知自我和他人、認知愛和世界的向内探尋。
男孩布萊斯·羅斯基全家搬到小鎮,女孩朱莉·貝克對那雙閃爍光芒的藍眼睛怦然心動,視線相交的那一瞬間,二年級的朱莉對布萊斯一見鐘情,從此,朱莉開始了暗戀和追逐。不幸的是,布萊斯對她從來沒有感覺,從此,布萊斯開始了躲避和逃脫。
朱莉·貝克有主見,浪漫而勇敢、聰明而堅定,喜歡爬到梧桐樹的最高處眺望世界,喜歡光線透過雞蛋的生命迹象,喜歡自己不富裕但善良溫暖的家庭。但布萊斯·羅斯基有偏見,晚熟而怯懦,自大而彷徨,諷刺梧桐樹愚蠢,嫌棄雞蛋不衛生,嘲笑朱莉家庭貧窮。
直到布萊斯的外公開始稱贊朱莉是個有骨氣的好女孩,到了八年級,布萊斯開始覺得朱莉不同尋常的興趣和對于家庭的自豪感使她顯得很有魅力,而朱莉的父親提醒朱莉思考布萊斯部分的總和與全部的關系,于是朱莉開始覺得布萊斯漂亮的藍眼睛也許和他本人一樣其實很空洞。
後來,布萊斯開始反省、道歉、追逐,并親自在朱莉家的院子裡種下朱莉最愛的梧桐樹,朱莉看到布萊斯的漂亮藍眼睛又充滿了閃爍的光芒。
02
有些人淺薄,有些人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有一天你會遇到一個彩虹般絢麗的人。當你遇到這個人後,會覺得其他人隻是浮雲而已。

圖片來自電影《Flipped》
這句話我經常在公衆号文章和一些視頻剪輯中看到,很美的一句話,每次讀到都很動容。但問題是,它隻給你了一份“有一天你終會遇到那個彩虹般絢麗的人”的期待,卻沒有告訴你,你應該怎樣去發現那個人身上如彩虹般絢麗的光芒,就如同羅曼·羅蘭說了“生活中不缺少美,隻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卻不告訴你該如何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也許是由于個體差異,一千個人對“彩虹般絢麗的光芒”有一千個定義,這個問題讨論起來太過于私密和複雜了,說實話我也想不出來答案,早戀的話也許能解決,看的多了就自然會了,那麼,我想讨論的是看到一個人“彩虹般絢麗的光芒”的時間。
女孩朱莉·貝克對那雙閃爍光芒的藍眼睛怦然心動,視線相交的那一瞬間,二年級的朱莉對布萊斯一見鐘情,從此,朱莉開始了暗戀和追逐。多浪漫的橋段啊,“一見鐘情”,“确認過眼神,是對的人”,全是怦然心動的感覺。
事實上,朱莉喜歡的隻是布萊斯那雙閃爍光芒的藍眼睛和陽光明媚的笑容,如果這兩樣東西在另外一個人身上,那朱莉還會喜歡布萊斯嗎,那個有偏見,晚熟而怯懦,自大而彷徨的真實的布萊斯?也許她不會的,可朱莉花了6年時間的暗戀和追逐才看清布萊斯真實的樣子。

圖片來自電影《Flipped》
而布萊斯則花了6年時間的躲避和逃脫,直到收到外公的提醒,他才看到那個一直很奇怪的朱莉身上有着彩虹般絢麗的光芒,如果,他的外公沒有出現呢,他還會改觀嗎?還會有這個怦然心動的故事嗎?
一見鐘情的浪漫裡糅雜了一葉障目的幻想,裹挾着不清不楚的模糊視角,隻有時間寫得出答案,但随着年紀和經曆的增長,從一葉障目到視角清晰所花費的時間會越來越短,當孩子長成大人,留給大人去經曆和擁有“一見鐘情”的機會并不多。
經常看到這樣的說法,“一見鐘情其實是一見鐘顔,不靠譜”,于是大多數人選擇不相信一見鐘情。其實,我認為一見鐘情是審美的匹配與契合,也是一段感情最好的開始時機,而早戀時候去經曆一見鐘情的體驗是時間成本最低的時候,趁着能夠早戀的時候,“靠譜”這件事情隻管交給時間,時間會帶來一場午後的大雨,讓你發現他彩虹般絢麗的光芒,亦或讓你看清他裸露出的空洞全貌。
03
布萊斯和朱莉小學二年級就情窦初開了,他們的家人不論是布萊斯的爺爺還是朱莉的父親,都在引導着他們關于認知自我和他人、認知愛和世界的内向探尋,這對于孩童的成長是非常必要的,或者說“早戀”是不可避免且必要的。
早戀,也有叫做青春期戀愛,指的是未成年男女(一般指18歲以下的青少年)建立戀愛關系或對異性感興趣的行為。在中國,“早戀”一詞帶有長輩一方的否定性感情色彩,經過二十年的調查表明,在中學階段沒有發生過感情的人很少,而大多數都是暗戀、單戀,隻有相互有好感,才能發展成為戀愛。然而,在中國,思想傳統的長輩們與應試教育界一般認為青春期戀愛會帶來很多問題,如影響青少年的應試能力和學業成績等,或者是認為早戀常常以失敗告終,很少出現早戀能夠終身厮守的。但是,亦有教育學家和青少年家長認為早戀是青少年對男女關系的探索和學習,為将來的戀愛與婚姻作準備,不宜過份禁制或壓抑。
如果把影片中二年級的朱莉·貝克放到中國,我想這樣的女孩以及這樣的年紀都太過早熟,即便是現在長大後自诩觀念開放的我,仍然覺得不可思議。
說起我的二年級,真是有些尴尬呢,那時候我還蹲在路邊玩“把砂礫、泥土和水混合堆砌成一個泥碗,再勾勒出自以為精美的弧線邊沿,并為此手舞足蹈”的遊戲,你要是問我“喜歡是什麼”,我肯定是大寫的問号臉。
等我初次意識到“喜歡”這個詞語,已經是小學六年級,和我的朋友聊起,她們一緻認為六年級的我太早熟了,畢竟她們開始有意識的時間都集中在初中、高中,當然也不乏大學乃至工作之後。某位工作好幾年的奇葩母胎solo每次說到感情問題就“你們談論的問題都好難,我不懂,殺了我吧”的反應
粗略統計了周圍朋友的情感萌芽期,由于國内對于情感早教的規避,我們這群誕生于21世紀90年代的中國孩子的情感萌芽期大多始于七年級,如今的千玺後另當别論,他們接受的訊息和教育已經進步很多。不是老阿姨們可以比的,暗自抹淚……
對于我,父母一直堅守着非常傳統的中國教育觀念“不許早戀,不許和男孩子厮混,不許過晚8點回家”,又由于自身敏感内斂的性格,所以很多關于情窦初開、暗戀、戀愛的心情都隻會出現在我的日記本裡,而那些書寫,是我探索和思考這一切的唯一途徑。
對于情感和親密關系的處理,尚且還是做不到得心應手,總是充滿太多“該不該、要不要”的疑惑,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會試圖回到童年,希望那時候的父母早已經教給我答案,我便不用囿于困惑,而我周遭的同齡人,大多也同樣困惑着。
早戀,其實是可以幫助孩子提早地探尋人際關系和伴侶選擇偏好,在這個過程中給予孩子适度的引導,有利于人際關系和親密關系的處理。對于現在同樣困惑着的我們,我想,如今解決困惑的方式不是依靠父母的答案,而是來源于對很多他人觀點分享和文字閱讀的獨立思考。
鼓勵早戀可能會被爸爸媽媽打但還是要鼓勵呀。
過了早戀年紀的你,其實還是可以一見鐘情的
ミ❤ミ
喜歡人水的文字可以關注人水的公衆号-禾勿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