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森是日本東北農村的一角,有梅雨季的地方,氣候相對潮濕,女孩市子一個人住在這裡,春種、夏養、秋收、冬藏。
要在合适的時候播下種子,并且護理剛剛長出的幼苗;要拔出雜草,還要将拔出的草苗帶出水田,不然就會再一次長出來;在适當的時候采摘核桃,處理好挂在房梁上;寒冷的冬季享受溫暖的爐子,一邊跟鄰居聊天一邊吃着烤甘薯片……
不停地利用當季的食材做出美味的食物,獲得“廚娘市子”的稱号,并在每一餐前雙手合十,認真地說一句“要開動了!”,也會在嘴饞的時候釀出米酒,與朋友們小酌一二……

日子看上去恬淡溫馨,隻有在收到賬單時小聲問一句“隻有賬單嗎”這樣的時候,才讓人發現,原來,市子的心裡一直有着淡淡的惆怅。
裕太是小市子兩屆的學弟,在一起打工随意的交談中,市子詢問裕太回到小森的原因,裕太說感受到城市裡的人都會誇大其詞,而小森的人都言之有物。
市子當即意識到,裕太是回來面對自己的人生,所以他做所有事情都心安理得地拼盡全力。而自己則是逃避人生。所以面對怕雨的西紅柿,才遲遲疑疑不能下定決心搭塑料大棚,因為如果那樣做了,就意味着她要一直在小森待下去了。

在一道一道的料理中,市子不斷回憶起媽媽,那個五年前,就突然消失在這個家裡的人。
市子的料理中少不了媽媽的味道,在相同的節日裡做着相同的食物,當初媽媽視為秘密的方法她已經用的随心所欲,而也有極其簡單的菜式——炒青菜,市子也始終炒不出媽媽的味道。
她在多種嘗試裡思考着,終于發現,媽媽做法的秘密原來是去掉青菜的筋絲,她回想起,從前在媽媽炒青菜時她總說這是個不費心的菜,等到自己知道了其中奧秘,她才懂得,原來,媽媽也是很用心的。
媽媽離開時是一個普通的冬天傍晚。後來,市子跟朋友回憶起她家的藏書,盡管家裡有很多書,她卻從來都不愛讀,有一天她開始在書架上找起自己想看的書時,媽媽忽然說,要看什麼書就自己去找吧。然後,有一天媽媽給市子準備好晚飯,關了家裡的燈,就離開了。

小森的冬天非常寒冷,經常白雪皚皚,最适合吃一鍋暖暖的炖蘿蔔面片湯。将一鍋湯湯水水放在爐子上,面團醒在一旁,出門除雪回來制作剛剛好。那天市子跟朋友紀子發生了争吵,回來時卻發現紀子帶着一鍋咖喱等在家門口,沒有特别正式的道歉,兩個人将咖喱熱好,市子突發奇想用醒好的面團做了印度烤餅,兩個人吃得熱火朝天。小森的生活裡,也有着這樣小小的變化。
冬天的時候非常适合制作凍蘿蔔,将蘿蔔一根根切好,挂在屋檐下,就會成為日後嚼之有聲的美味。冬天會有很多變冷而産生的麻煩,但也是制作許多食材剛剛好的時候,市子說,寒冷,本身也會成為一道調料呢。
有一個早晨在一摞賬單中寄來了媽媽的信,訴說着自己現在的生活,開始經營果園。從那之後,媽媽的信變得多了起來,慢慢的,媽媽告訴市子,自己發現生活曾經都在重複着同樣的軌迹,一圈又一圈,看似在原地,自己卻認為是在螺旋着上升,所以,就算到了那個年紀也不甘心,還是又給了自己一次機會。市子放下信,不知道媽媽确切是什麼意思。

有一個春天到來,在耕種蔬菜時,市子做了新的決定,離開小森。也許她那時懂了媽媽的意思,曾經從外面無法立足而回到小森的她也決定再給自己一次機會,也許正是媽媽的話讓市子不再遲疑。
再回來時,市子帶着自己的家庭,參與小森的傳統活動,還跳了神舞。市集裡人們買賣着成熟的蔬果,而市子的心,也在經曆播種之後獲得了安定和成熟。

小森林是一部聞名已久的美食電影,看的時候開始也是當做隻有做菜這件事來看的,整部電影基調都十分舒緩,沒有激烈的轉折,在一道一道料理的銜接中穿插着回憶的片段,主人公市子在略顯寂寞的生活裡跟周圍的人們進行着不多不少的互動。電影裡四季輪轉,市子的内心終于完成了一次轉變。
日本的很多同類電影都是相似的細膩處理,講故事娓娓道來,像極了每天普通的生活,其實,真實的人生裡,究竟沒有多少轟轟烈烈的時刻吧。據說古代人過着天人合一的生活,我想就是想電影裡市子說的,人們,把氣候都會當做一種調料,緊緊地把自己跟天地連接在一起。
年輕的心總是有一點躁動,可能很快像裕太那樣明白了自己渴望的是真是平淡的生活,也有可能像市子那樣,經曆小小的掙紮和迷茫,可是沒關系,就像萬物生長,所有播種的問題,總會結出一個答案。那之前,就做好手裡的事情吧,就像市子,把自己,融入到每一天,每一道料理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