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學初中那陣,是日漫大張旗鼓攻占中國市場的幾年。那時候我們沒有真正意義的動漫,有的隻是《喜羊羊與灰太狼》之類的兒童教育動畫。我那時還沒有強烈的國家文化感,隻一心向往日漫構造的熱血世界。不知何時,國漫悄無聲息地發芽滋長,如今已枝繁葉茂。

《哪吒之魔童降世》讓我第一次徹徹底底體會到國漫蘊含的力量。中國古典樂的恢宏之勢,中國古代故事的意味深遠,中國動漫的波瀾壯闊,使我發自内心的折服。最近聽很多人興緻昂揚地談論“國漫崛起了!”沒看《哪吒》之前,總有霧裡看花的不真切感,昨天看過後,我想沖到那些歡呼着“國漫崛起”的人面前,大聲附和“對!哥們,國漫崛起了!”

我無法準确表達這是一種怎樣的澎湃感,或者說是歸屬感。我們在自己的文化上又多了一份自豪感,我們銜接上了現代科技飛奔的腳步與傳統文化保持的驕傲,就像是那麼多球迷與國足相愛相殺相伴相随一樣,我對國漫就是這樣一種類似的感情。

回歸到電影本身,《哪咤之魔童降世》塑造的哪吒不再是兒歌裡唱到的“我們的英雄小哪吒”,他是魔丸降世,是錢塘百姓唾棄懼怕的妖怪。他看起來是個玩世不恭的混世魔王,實則是個渴望被世人認可接受的小孩子。

“人們心中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

我生來為妖,即使我救了他們的孩子,他們仍舊會對我棍棒相加,世人惱我,懼我,折辱我,我為何要憐愛世人?

與生俱來的魔丸命運,讓哪吒險些自我放棄。我們如果自出生之日起,便預見了自己的悲劇命運,那我們憑何抵禦這注定之命?

“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才算!”

“若命運不公,那就和他鬥到底!”

有時候我們的成長不在于年歲或閱曆,隻是在接受了不公後依舊抗争,在是非對錯、進退維谷之間選擇不悔的那一步。

這種成長在于哪咤拒絕父親以命易命後坦然接受天劫,敖丙擺脫龍族沉重期望與唯一的朋友哪咤共擔天劫,錢塘百姓目睹哪咤不計前嫌的舍身營救後放下成見長跪緻歉。

每個角色都有自身的成長,我們在每個角色身上都能窺見自己的影子,看到與命運抗争的渺小卻又閃光的自己。

國漫崛起了,在我這裡,它的崛起一部分是因為精良的制作,唯美的畫面,扣人心弦的情節,更多是因為它照進了現實,引起了共鳴。

“美好的祝願總不嫌多。”是啊,帶着我這一份吧。祝願國漫照亮更多人,更多人走進劇場為國漫心潮澎湃。


...

圖片發自簡書App


...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