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某做事很簡單,我幫你,你幫我!”

這是《成化十四年》裡汪植的做事原則,他年紀不大卻很明白“借力”的道理。

汪植不過17歲,已經成為明憲宗朱見深身邊最寵信的西緝事廠(簡稱西廠)都督。

他小小年紀,完成皇帝交待的事卻十分有手段,就因為他懂得“借力”。

...

在查太子伴讀失蹤案時,汪植沒有什麼頭緒,于是找到了推官唐泛。

唐泛那個時候為了多賺點外快,用筆名在業餘時間寫了不少小說。

不過,要查到小說的正主對西廠來說不是難事。

汪植說自己很喜歡唐泛寫的書,讓他給自己簽名留念。

單純的唐泛開心地為“粉絲”在書頁裡簽下大名後,汪植幽幽歎息道:“堂堂順天府從六品推官,竟然私下寫豔情小說……”

唐泛這才知道被汪植下了套。

...

接着汪植抛出了自己在太子伴讀失蹤案中已經查到的線索,他說自己很簡單,他提供線索給唐泛,也是希望唐泛查到什麼後能及時告知他。

其實,明憲宗朱見深覺得自己被大臣蒙蔽,安排汪植成立西廠的最初,汪植不過14歲。

汪植立刻給京城裡年紀與他差不多的小乞丐們提供了吃食,從此,京城裡遍布了汪植的眼線。

後來他又成為京城最熱鬧的“歡意樓”的幕後老闆,從尋歡作樂的達官貴人中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他還從囚犯中救下一名武力值相當可怕的高手賈逵,幫他安排好了家人,并解除了他的牢獄之災,從此,賈逵成為了汪植忠心不二的貼身護衛。

...

汪植就是這樣,利用各種渠道獲得的消息、借助各式各樣的人力,幫助自己快速、高效地完成任務、達到目标。

有時候也許會覺得這樣的人不擇手段,有些不堪。

但不論在過去,還是現代,單打獨鬥遠遠比不上“借力”“整合”身邊的各種資源來的有用。

就像一群人一起寫一個話題,肯定比一個人默默地寫要熱得快很多,而話題熱了以後,也許自己能分到的流量也更多。

這就是“借力”,互惠互利。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