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前就聽聞這部《頭腦特工隊》,但是直到今天才和三歲女兒一起看完了全劇。
劇情很簡單,隻是大腦中五個主要情緒樂樂,憂憂,怕怕,怒怒,厭厭的跌宕起伏的冒險經曆和主人公萊莉從美國西北小城明尼蘇達州搬到舊金山後,諸事不順想獨自回明尼蘇達州的故事情節。
看完了電影,我卻久久不能釋懷,也颠覆了我許多的看法。

情緒是沒有對錯的
情緒本無錯,隻是我們人為給她們賦予優劣,而讓孩子們不敢表達自我。
在萊莉的大腦中有一個情緒主控台,裡面有她剛出生時的樂樂,憂憂,之後怕怕,怒怒,厭厭相繼到來,讓房間越來越擠。但是他們的存在,在一定程度着保護着萊莉。
在危險來臨,怕怕幫助萊莉停止危險動作;
在萊莉生氣時,怒怒幫助萊莉發洩獲得注意;
在萊莉參加重要場合,厭厭總會讓萊莉更時尚得體;
而萊莉的童年,主管喜樂的樂樂是情緒控制台的大Boss。我們的童年不是如此,無憂無慮更多的是快樂和幸福。
而憂憂卻是情緒控制台最不受歡迎的,因為她代表着消極和傷心,代表着不愉快,代表着悲傷。在萊莉從明尼蘇達州搬到舊金山後,新環境,新同學,新學校讓她不斷失衡,憂憂更是控制不住自己想去觸碰情緒核心球。但是卻被他們屢屢禁止,因為在他們心中,認為快樂才是萊莉擁有的,憂傷是不該觸碰萊莉的。
于是萊莉在悲傷時卻不能表達出來,苦苦掙紮着,最後讓樂樂和憂憂都丢失了。而現實中的我們不也是如此嗎?
當我們壓抑自己的悲傷,不能釋放自己的情緒,要麼麻木了,要麼身體出現疾病,要麼成了抑郁症……
情緒是需要釋放出來的,不僅僅是快樂可以笑出來,生氣也需要表達出來,悲傷也需要哭出來。
長久以來,悲傷被我們賦予壞情緒的标簽,快樂被賦予了好情緒的高帽。于是,萊莉活成了父母眼中的開心果,活寶。
可是當她的悲傷無處安放時,快樂也就沒有立足之地了。于是怒怒控制了萊莉的情緒控制台,和爸爸大吵一架後,她的淘氣島、冰球島、友誼島、家庭島、誠實島相繼淪陷了,萊莉偷錢悄悄離家出走了。
當憂憂和樂樂曆經磨難返回情緒控制台,憂憂登上了操作台。悲傷讓萊莉意識到思念,讓萊莉返回了家,讓萊莉釋放出壓抑了許久的失落,傷心。而悲傷也進一步聯結了萊莉和父母,讓他們敞開心懷,解開了心結,重新擁抱新生活。
悲傷過後,我們才能體會到快樂和喜悅。情緒是我們身體的正常反應,沒有優劣的。
一味的堵和壓抑隻會适得其反,釀成不可挽救的災難。而我們的疏和引導會幫助我們覺察他們,接納他們,進而和他們和諧相處。
張德芬在《女性成長課》中講到覺察情緒流淌身體的過程,體驗他們,和他們融為一體,靜靜的陪伴他們,不論是憤怒還是傷心,就是感受他們流經身體的反應。當我們覺察到他們,就輕輕的告訴自己“我覺察到你了,生氣”
也把時間管理訓練營中崔崔老師的情緒大寶藏-自我關懷送給看到此文的朋友“睡前抱抱自己,告訴自己”辛苦一天了,我愛真實的你,也接納真實的你“雙手環抱,撫摸下自己的雙臂。
成長就是不斷斷裂,不斷聯結的過程
在電影中,萊莉的童年是被快樂主導。偶爾被憂憂和怒怒、厭厭、怕怕控制,但是更多的是樂樂。所以她的童年是快樂,她的人格島主要是淘氣島、冰球島、友誼島、家庭島、誠實島,而且基本是快樂的記憶。
而當從童年的明尼蘇達州搬到舊金山後,陌生的環境,陌生的同學和家讓她傷心失望,憤怒,害怕,厭厭開始輪流掌控她的大腦,她的童年的人格島相繼坍塌了。
當核心記憶球返回,樂樂和憂憂重返主控室一起掌控情緒時,悲傷讓萊莉釋放和傾訴出來,也讓她和父母聯結起來。
于是,萊莉的人格島也開始擴建,重建了争論和平區,每個情緒的控制台也升級了。
我們的大腦如同操作系統,在成長中不斷升級叠代。而成長就是不斷斷裂、重新聯結的過程。
記憶是在睡眠中強化的
影片的開頭,情緒主控台的五個情緒小人每天都會在萊莉入睡後,把她一天的記憶歸類入庫。
短期記憶放入海馬體存儲起來,長期記憶放入大腦皮層中永久的儲存,而那些重要的記憶則被存儲在核心記憶球放在了主控台上。
而睡眠會幫助萊莉強化白天的記憶,幫助萊莉消化歸類。但是如果我們不分白天黑夜讓孩子的大腦連軸轉,就會适得其反導緻記憶力衰退。而睡眠是有助于提升孩子的記憶力的,所以不要被市面上的所謂24小時熏陶唬住了。
在影片中,當憂憂和樂樂與萊莉童年的幻想朋友-冰棒開始冒險之旅,踏入潛意識區,奶奶的掃地機、綠色的西蘭花、小醜王都讓他們瑟瑟發抖。而也正是潛意識的小醜王驚醒了熟睡中的萊莉,啟動了火車返回了主控台。
在心理學中,潛意識是有療愈作用的。當我們挖掘出潛意識并且直面它,好多的心理疾病都會被療愈了。這也是為什麼心理學會用做夢來治愈來訪者。
記憶也是用進廢退的,大腦中清理記憶的工人,思維火車都是如此形象而貼切。
悲傷的魔力
當樂樂、憂憂和冰棒冒險到童話王國,冰棒的火箭被抛棄了。自以為是的樂樂以為快樂才能拯救冰棒時卻無功而返,而憂憂的共情讓冰棒放壞大哭,卻也讓冰棒滿血複活,繼續探險之旅。
憂憂”我很抱歉他們拿走了你的火箭,拿走了你最愛的東西,一切都無法挽回了。“
冰棒大哭:那是我和萊莉之間最後的信物!
憂憂:你和萊莉一定有過很棒的冒險。
傾聽和回應幫助他們重新聯結,重新站起來。所以在孩子情緒來臨時,先感受再道理吧。
哭泣不是無能,不是消極,不是壞的,是觸底反彈的彈力。沒有悲傷,何有彈起來的喜悅和驚喜!
情緒是沒有對錯的,是身體傳遞給我們的信号,當我們的情緒信号出故障,我們也就失控了。
當我們看見情緒,感受情緒,也就可以接納它甚至愛上每一種情緒。
影片以樂樂發現核心記憶少不了憂憂而結束了,那麼現實中我們發現了憂憂的魔力了嗎?
接納孩子,不僅僅接納孩子的快樂和喜悅,還有悲傷和憤怒。悲傷過後的快樂,才是最動人美麗的風景線,永遠刻在核心記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