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到昨天我才發現,3月的影評計劃還沒有完成。趕緊補上一篇。也和大家說一下,你看,想要堅持一個Flag有多難。多容易把它給忘掉。
今天的影評是關于王小帥的新作,《地久天長》,175分鐘,接近三個小時的電影,讓我看出了電影拍攝的一種新思路。
稍微說一句,《地久天長》是一部有悲劇内核的劇情片。如果在院線上映的話,和《地久天長》類似的電影,都存在一個普遍需要面對的問題:如何表現苦難。
可别覺得這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就這樣想,一家人一起去看個悲劇片,結果片子裡面各種賣慘、煽情、哭得淚眼婆娑。
先不說這樣的電影适不适合一家人去看,就算你真的老老實實在那裡看完了。出了電影院後,除了慘就是哭。一點也不高級,給人的感受也不好。
沒錯。苦難是屬于全人類的事情,生個病失個戀,喪而痛苦的事情人人都有經曆。但如何把苦難表現得高級,甚至能給人苦難以外的東西,還真的挺考驗手法的。
《地久天長》給出的方法是,将苦難的周期拉長,放到一個更長的時間線裡。
簡述一下影片中人物遇到的具體苦難吧:青年喪子、強制節育、朋友不相往來、下崗潮、96年嚴打、中年危機、客居異鄉、養子叛逆。
随便選取其中的一個事件,都可以賣2個小時的慘。王小帥把電影拉到3個小時,隻是為了把這些故事全部裝進去麼?
當然不是,電影是剪輯的藝術,3個小時的電影讓每一場戲都顯得遊刃有餘。從而讓悲傷這滴墨汁,融入了生活這杯水裡。我來舉個例子:
影片最後,主角夫妻給自己死去的兒子掃墓,花了好久時間拔野草。完事後,在亂墳崗上兩人一左一右坐着。
這時,妻子從包裡掏出礦泉水,擰開遞給丈夫。男人沒有接,端起了用來祭奠孩子的白酒,很有默契,兩人同時舉起來喝了一口。
如果電影沒有3個小時,這個場景很可能被簡化帶過,變成兩人掃墓,一個燒紙的特寫,直接接入下一場戲,畢竟目的已經達到了。
但添加了這些充滿質感的細節,整場戲從簡單的“悲情”變成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給人的感覺更複雜了、更有層次。高級感也出來了。
我再舉個例子,你就能明白時長能增加高級感。片中的男主角可不是一個完人,影片中有一條長長的男主出軌線。
在一般的影視作品中,男人出軌基本上坐實渣男,永世不得翻身。但是在漫長的叙述中,女孩的青春活力,男人的中年危機都鋪在了觀衆面前。
觀衆不再是以旁人視角,去批評渣男。而是站在男主的視角,去思考一個問題:你深陷中年危機,許久不見的女徒弟找到了你,她年輕貌美,早對你暗生情愫。
但如果她明天出國,想和你再續前緣,那麼你選什麼?
反正我絲毫不覺得男主渣,并不是因為婚戀觀出了問題。
男主遭受的苦難在劇中太過細緻入微了,讓我很難從道德上評價他。
而且放縱之後,男主再一次受到了懲罰。“壽長乃無間地獄中之大劫”,看電影的我這樣想。
總結一下吧。
《地久天長》是一個内核充滿苦難的電影。電影整體呈現出的高級感,不僅僅來自演員的演技、鏡頭的克制,還來自于時長帶來的從容。
整部電影表達的無數苦難,被平均分配在了3小時的點滴中,變成了主人公的生活。而主角們在苦難的生活中表現出來的隐忍,才顯得溫情又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