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全文算我造次,畢竟修行尚淺。諸君且看且評,隻當交流心得,若你有所得,随喜贊歎。
我覺得他們很棒。
僅此而已。
震撼?偉大?使我頓悟?
很抱歉,都沒有。
有信仰的人,本該如此。如果你覺得不是,那是你對信仰的理解不夠,或說,你與世上許多人一樣,将宗教、信仰、佛
看作:
進寺燒香拜佛求加官進爵、求“生男而非女”。
看作:
五六十歲背着帆布包向你布道的老太。
看作:
路邊要給你算命的“僧人”
……
你曾挑燈夜讀一本過一本佛學典籍嗎?你曾向真正的高僧大德求佛問道過嗎?你甚至從未在書山學海裡考究過“信仰”二字的含義。
所以你尚不具備指谪他人信仰的資曆,否則就是坐井觀天,帶着自己片面的主觀臆斷對别人的人生指手畫腳,是狂妄自大,是不夠謙卑……
若你開始明白你隻是“滄海一粟”,你也有佛心,佛也有七情六欲,我們或可坐下來好好談談這部電影。
未解如來真實義
佛經中常用不同話語傳達一個道理:菩薩、佛現男人身、女人身、山川草木身、叢林身……反之,也說,誓願救苦救難,發大慈悲心,愛護衆生者,即為菩薩真身所在。
你看,佛經是佛弟子當尊如佛之所在者,也是佛之奧義所在。佛何曾說過TA可佑你萬全,保你富貴?既未曾有,可見世人對佛有諸多謬誤。
宗教與哲學本就同宗,緣起于世人對自我與世界的追索: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對這幾個核心問題,有人給出了不同見解,佛也好,基督也好,真主也好,都是用于解釋世界和本我起源的某種載體,每個宗教的說辭本質都是在對這些終極問題進行解答,傳遞的是一種人生觀、世界觀、宇宙觀。
至于馬克思主義哲學,我們常說的各種經濟學原理,乃至“世界本是物質的”這類觀點與宗教觀點之間的沖突,實際還是一個謬誤。這一類觀點隻對世界的一部分進行了總結、概括。馬哲書上曾系統闡述過什麼是“愛,幸福、真善美、信念”嗎?這些東西不是物質吧?但你能說這部分東西不存在?對我們來說不重要?
當你把宗教的觀點,譬如“萬法皆空”套用到科學、物質的一部分,你發現無論如何也說不通,你開始罵娘,你說佛祖欺你。佛祖何曾欺你?佛之種種不過教你如何與自己相處,與他人相處,與你所在的世界相處,誰讓你非要拿“真善美”去做化學實驗的原料呢?
痛苦往往緣自對自身、對“人”、對所處世界的狹隘認知。
如果有人來向你傳道,說佛在西天極樂世界,沒有任何痛苦和煩惱,若你信佛,你就可脫離苦海,請甩他一個大白眼,因為這個人很笨,不僅笨還愛吹牛,不僅愛吹牛還覺得别人好騙……這種舉動就很狂妄,一點都不可愛!
信仰,是堅定不移的信
信仰,是從不動搖的信。不是非要成為某個宗教的信徒,你堅定不移信的就是你的信仰。
中國人常說“人在做,天在看”,“善惡到頭終有報”……天是誰?誰來報?
這個天,這個上蒼,這個藏起來的“誰誰誰”不正是一種堅定不移的信嗎?
所以中國人一直是有信仰的,至于近年來,很多人作惡了良心也不會難受,無論你說報應、天上有神明……他統統無所畏懼,這的确也可算作“信仰缺失”。
我們所處的世界,除了物質世界、精神世界,尚有未知世界,譬如鬼、靈魂。你能确信這些東西不存在?有人提出,或許整個世界都是更高文明的生物所進行的一次統治實驗,如《楚門的世界》,你我都是楚門。
注:有研究瑪雅文明的人曾做這種猜想。
對于我們所不知、不了解的部分,說“我不知道”比武斷判定不存在要好。若你沒有信仰,無法理解此處所說的某種堅定不移的信,或持尊重、觀望态度更好。
堅定不移的信給人們帶來的勇氣和力量曆來是存在的,在宗教信仰中則出現得更多(2016年上映的電影《血戰鋼鋸嶺》即根據真實故事改編),宗教将這種信形象化、具體化、儀式化,通過參拜、教會、服飾、禮儀等加深人們對信念的認知,這種信念也會反過來給信徒以力量。
難道佛真的有種冥冥中的未知力量嗎?
坦白說,我不确定。但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一定是非常善良的,一個連螞蟻都不忍心傷害的人對旁人又怎麼可能不好?所以這種力量也會擴散并幫助這位佛教徒“廣結善緣”,有時也表現為此人“福澤深厚”,有神佛護佑。這也即與我們常說的物質世界相與為一了,不再矛盾了。
既知如此,為何還要堅定信佛?
我的師父、師兄們一直告訴我“人成佛成”“求佛不如求己”,那我為何還要吃素、誦經、燒香、拜佛?這豈不可笑?
就我而言,我隻是一聽佛經就全身過電,我很喜歡佛學的種種說法,它們使我更加豁達、自在。
就像有人僅僅因為看了師父們穿海青時衣袂飄飄的樣子覺得很仙就出家了。我也隻是因為喜歡。
真沒有那麼多高深的道理。
喜歡就行啦!
開心就行啦!
善良于我,亦複如是。
善良是一種本能,善待是一種選擇。
我沒法對别人壞,這幾乎就是一種本能。
我沒覺得這有多高尚,因為我也很努力地想要學壞過,我曾像個怨婦一樣怨恨這個世界,我放縱自己,讓自己變得自私、善妒、也說過别人壞話,背後使壞過,但是每次我都心驚膽戰、痛苦不堪、萬分羞愧,雖然被欺負也讓我很難過,但比起幹壞事的痛苦,要好點。而且我發現,老是想這些陰暗的東西人也會變醜,所以我放棄了……
可見我這個人是真的很笨,根本不是做壞人的料。那就算了吧,我就老老實實做個好人,安安心心吃點虧,大不了阿Q一點,睡一覺起來全部忘記,再做個自我催眠,告訴自己:本仙女全世界最美,本仙女全世界最牛!
我隻是想為自己所信奉的真理尋找一個寄托。我也是人,也常妒忌、不滿、自私、有情欲、有貪念,我和每一個你、我、他一樣,同屬“芸芸衆生”“恒河沙數”。我也隻是通過吃素、每周一次燒香拜佛誦經撣撣心上的灰。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是神佛。
我非神佛,隻能“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釋永信對佛的理解夠深,但他究竟未成佛,故而破戒;我親見寺中僧侶買煙抽——他究竟也未成佛。你我都是凡夫俗子,對别人指手畫腳不過“五十步笑百步”。
若你明白,娑婆世界的萬物生靈與你本無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是位高者居高臨下的憐憫而是你由愛自己而衍生出的對小小生命發自内心的“憐愛”,你離佛,離“岡仁波齊”就又近了一點。
對電影中的朝聖者來說,坦然經曆所有,以一種奮發向上的姿态活着,對他人,乃至蝼蟻都充滿憐愛,對神充滿敬畏,那是他們的本能,善使他們感到快樂。
互聯網加快了我們的生活節奏,也讓人所想變得越發複雜。其實活着,超越活着這件事本身就是我們存在的意義,因此“一箪食,一豆羹”都值得感謝,就連此刻心上的痛楚也使人感受到生之美好。
The End
佛無所不在,
無所不見,
無所不知。
慎獨,是人與神之間的對話。
信仰,
是我在“靈與肉”的“天人交戰”裡向靈靠近,
是一場漫長的自我修行。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