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發自簡書App
“媽媽,為什麼這個車這麼慢呀?”
“因為我們坐的就是慢車…”
“那為什麼不坐飛機或者高鐵?”
“車慢一點媽媽陪你的時間就長一些…”
我們隻能同行一段路,我們走慢點。

圖片發自簡書App
《山河故人》是由賈樟柯導演,趙濤、張譯領銜主演的一部影片。
也是賈樟柯拍了這麼多年的“地下電影”以來,第一部正式上映且第一次按劇本拍攝的影片。
影片以三段式講述了張晉生、沈濤和梁子三人間的情感糾葛,以近三十年的叙事時間折射社會變革。

圖片發自簡書App
影片的第一部分很像賈樟柯早期的電影《小武》,小城市、下層青年、寫實,展現青年當時的焦慮、困惑及初入社會的種種坎坷。
故事以三個主角為線索展開,小學教師沈濤、煤老闆張晉生、礦工梁子,三個人的命運展示了這個時代最為典型的三種分裂。1999年,新世紀即将到來,這個時期的人們沉浸在新千年的喜悅中,生活如同喧嚣的迪斯科一般熱鬧。

圖片發自簡書App
舞獅、紅燈籠、遠處雲霧缭繞的雷峰塔,伴随着一陣陣響亮的鞭炮聲,展現了中國小鎮人們的生活現狀。影片開頭濤兒跳的傘頭秧歌是北方社火秧歌的一種,是當時非常流行的一種娛樂文化,極具年代感,也是許多人的青年記憶。
“三角戀”煤老闆晉生和梁子同時愛上了女主角濤兒,而女主角濤兒在二者之間搖擺不定,從而加劇了兩者矛盾的迅速惡化。晉生在城市淘金,言行誇張,非常驕傲,是一個極具野心的男人。此時的晉生有了些錢,收購了梁子所在的煤礦。晉生找到梁子,明确表示了自己對濤兒的心意,并對梁子揚言,不退出就從礦上滾蛋,這為後面梁子的出走埋下了伏筆。

張晉生
梁子是一個樸實的、溫和的有些過分的男人,用今天人們口中時常提到的“老實人”三個字來形容再合适不過。他與晉生代表的是兩種生活狀态,兩者所呈現的是傳統與現代,貧窮與富有,邊緣人群與“高端人士”之間的差異與對比。

梁子
導演還巧妙的運用了多處三角構圖來表現三人的感情現狀,最為典型的就是河邊放煙花一幕。

圖片發自簡書App
晉生梁子分站兩邊,濤兒站在兩人身後,這是一種看似穩定的狀态,實則當一方打破這種平衡時,穩定也就不複存在。
就像濤兒問晉生的那句話:“啥問題?幾何問題還是代數問題?”“是三角問題”晉生答。

圖片發自簡書App
幽暗的迪廳中,人們搖晃腦袋,抖動身體,瘋狂的發洩着心中的愁緒。
這種姿态是晉生和沈濤所共有的,梁子卻無法進入這個世界。結果可想而知,正是這種差别,宣告了沈濤最終的歸宿。
影片的第二部分主要講失去,濤兒失去婚姻失去兒子失去父親、晉生失去故鄉、到樂失去母語。都說文藝片導演的歌單是最動聽的情書,此言不假。片中起關鍵因素的有兩首歌,其中一首葉倩文的《珍重》,從梁子扔掉了家的鑰匙離開了,到兒子到樂也随着晉生去了澳大利亞,再到後來的到樂記不起母親的名字,唯一留下的是脖子上那把母親親手給自己的鑰匙,這首歌都充當了紐帶的作用。

圖片發自簡書App
導演賈樟柯大量運用了新聞事件中的實事,将鏡頭伸向底層人民,這種紀實性,表達了一種濃濃的人文關懷。
飛機從濤兒的眼前滑落墜毀,這裡采用了魔幻現實主義。而有人說墜毀的是一架軍用飛機,梁子本名梁建軍,這既暗示了世事無常,又暗示着梁子即将離開,也存在一定的道理。
影片中還有一個非常經典的空鏡頭,一輛超載的運煤車倒下後引得人們紛紛哄搶,這裡載不動的真的是煤嗎?載不動的是時間,是人心。

圖片發自簡書App
濤兒的父親去給老朋友送禮的途中死在了車站,幾個坐旁邊的和尚為其超度。雖然沒有了祠堂和院落,濤兒依舊按照舊俗來舉辦葬禮,馬路邊搭靈棚,這其實隐喻了每個人都是生命的過客。
濤兒又是從什麼時候失去了兒子的呢?從離婚那一刻?從兒子離開身邊那一刻?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不,都不是,從到樂不願意喊媽的時候,從到樂在姥爺葬禮上不願意下跪的時候,從濤兒坐着最慢的火車送别到樂的時候,從到樂忘掉母語的時候。
“鑰匙”在影片中是一個很重要的“符号”它隐喻着家
到樂脖子上一直挂着一串鑰匙,雖然忘記了母親的模樣,雖然已經不會說母語,但這串鑰匙是故人最珍貴的符号。濤兒的聲音仿佛依然在耳畔回蕩:“這是家裡的鑰匙,你應該有一副,大的是家門的,小的是客廳的。這個家是你的,随時可以回來。

圖片發自簡書App
文峰塔和黃河都是山河的象征,它們是根、是文化、也是精神的象征,山河仍在,故人已逝。它們代表着那些時間摧毀不了的東西,卻又見證着一切失去的東西。
“每個人隻能陪你走一段路,遲早是要分開的。”這一句話是整部影片的眼,不禁令我聯想到作家龍應台《目送》中的一段話“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母子女一場,隻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圖片發自簡書App
影片的第三部分穿越到了2025年,從CD到ipad,再到黑膠唱片,像張晉生讨論的自由一樣,未來的人好像越來越懷舊。此時結束,也意味着新的開始,聽着故人講着過去的故事。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三角戀中折射了時代、歲月的變遷。

圖片發自簡書App
張晉生把玩着手裡的槍,不耐煩的聽着耳畔到樂操着一口英文所叫嚣的自由。“以前不讓有槍,如今終于合法持有了,卻一個敵人都沒有,所謂的自由就是個屁!”張晉生把槍往桌子上一摔道。
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人物,張艾嘉扮演的Mia,Mia是一位華僑,在澳洲教華僑中文,是到樂的中文老師。
這位老師氣質優雅,但卻遭遇了婚姻不順。到樂從小缺失的母愛造就了他的“戀母情節”這段不合乎世俗常理的劇情安排,也把影片推向了高潮。

他對親情的渴望,對母親的懷念,演變成了一種畸形的愛,從與自己母親年齡相仿的老師身上,看到了母親的影子。
如果問我,最喜歡哪一部電影的舞蹈,《山河故人》當屬第一。

圖片發自簡書App
影片結尾,老年的濤兒正在家中包着餃子,耳畔仿佛聽到有人在叫自己。濤兒穿上衣服,給狗戴上狗繩,一個人來到雪地中伴着那首熟悉的《GO WEST》 起舞。
開頭是一群人的狂歡,結尾是一個人的獨舞。濤兒的嘴角始終帶着溫柔的笑意,這抹笑是釋然,使人頓覺歲月靜好,但不知為何,一股淡淡的悲傷伴着舞蹈在心中靜靜流淌,濤兒的笑容在腦海中久久不曾抹去。
黃河水經曆千年依舊像前奔湧,遠處雲霧缭繞的文峰塔仍然孤零零的站在那裡。
煙花絢爛,劃破暗色天際;故人不在,空歎人世滄桑。
人,怎麼可能真的回到過去呢?
我們下次見面,又會是什麼時候呢?
牽手握手分手說再見,是釋然。
這個世界沒什麼好畏懼的,反正我們隻來一次。
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