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欠小北一次。”所有人都曾是陳念,但不是所有人都會遇到人生中屬于自己的小北。


...

圖片來自時光網
01

  初看片名,有一個地方引起我的注意,這部作品的英文名稱叫Better Days,這讓我很是不懂,明明中文名稱叫少年的你,而看見Better Days第一時間讓我想到的就是“好日子”,那麼“好日子”和“少年的你”這之間有什麼共同的聯系點嘛?這我看片前的一個深深的疑問。看完片之後,我仿佛像懂了一些,但又似懂非懂。

  或許,對于片中的陳念和小北,像影片最後的那樣,兩個人一前一後在街上走的,過着那種在平凡不過的生活時,就是他們的Better Days他們的好日子。而這些對于我們平常人來說,可能不過是稀松平常的一日罷了。

  有時候,對于在這個世界某個角落裡的一群人,好日子就是一種念想,就是一種奢求,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饑荒、内亂、戰争,還有可能是校園霸淩。


...

圖片來自時光
02

  “那說好了,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

  這是劇中小北和陳念說的一句話,所以陳念是幸福的,因為她有小北。能有走進黑暗的勇氣,固然是值得欽佩的,但是在這個世界上,又有多少個陳念能夠遇上一個願意為自己舍棄光明的小北?

  本劇的主題,青少年的校園霸淩,我記得之前有一部作品叫《悲傷逆流成河》,講的也是校園霸淩。難得的是,我在看完少年後的第二天也就是10月26日,看見了國家機關在官微上發生對校園霸淩零容忍,我在想,這會不會又有幸能成為一部促使社會進步促使相關部門出台新規的作品?

  校園問題在國内一直算是一個敏感又心照不宣的問題,劇中有一幕很寫實,當陳念被推下樓梯終于忍不住報警之後,他們的班主任被撤換了。說是老師都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可是哪個老師能夠做到完全沒有私心?在孩子與自己的前途間,如果是老師,老師會怎麼選?這裡面觸動了太多太多人的利益,或許劇中換的是一個班主任,實際背後可能整個年級的領導班子都被換了,所謂别人的孩子被欺淩,班主任站出來了結果自己被撤了,這可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得到的。大多數老師庸庸奮鬥一生,最終還是為了保住自己這飯碗而奮鬥,并不是為了孩子。

  所以隻有當孩子間的問題與老師主任校長的利益站在同一邊的時候,大家才會憤然站出來,否則大多問題會不會從來連外界知道的機會都沒有就被按下去了?特别像欺淩這種影響學校聲譽直接影響未來招生的事情,說白了哪個家長會願意把自己孩子送到一家欺淩成風的學校去讀書?沒了生源這群老家夥怎麼辦,工資怎麼發,獎金怎麼發?

  或許話題有些尖銳,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卻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對欺淩零容忍的同時,是不是也應該對校方坑蒙拐騙處理欺淩事件的手法也做到零容忍呢?孩子不懂事,是的沒錯,大人就能說自己懂事兒了嘛?

  對待欺淩,應該是從家庭和學校兩手抓的,就像片中魏萊的家庭一樣,這或許是很多孩子心目中的理想家庭,片中有一個細節,即便在認屍的時候,魏萊的父親也是沒有出現的(隐約記得魏萊在片尾懇求陳念不要報警的時候提了一下自己的父親一年沒有理自己了),然後在通過影片中間的家訪側寫出了這個在外人看着非常幸福富有的家庭其實精神是十分空虛的,媽媽不顧一切的攬着自己的孩子,不承認魏萊有錯的同時還責怪别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殊不知這個在幸福家庭長大的魏萊卻是校園欺淩的元兇,而那個看似不太健康的家庭中成長出來的陳念卻堅強了許多,有時候欺淩其實是對自己極端的不自信,通過折磨别人來證明自己存在着。而這些往往是一個家庭給孩子最深的傷害,并不是孩子哭着鬧着才叫受到了傷害,很多時候歡聲笑語背後更是無形的傷害。


...

圖片來自時光網
03

  “從來沒有一節課教會我們如何變成大人。”

  這是陳念在車上對着鄭警官說出的一句歎息,對于受欺淩的那個她,她太想長大了,太想變成大人了。可是在學校裡讀了這麼多的書上了這麼多的課卻從來沒有一節課教她如果在不久的将來變成大人,而諷刺的是變成大人這件事卻是她最重要的事情。

  無可否認的是,國内的教育一直在進步着。對于我這個從師範畢業的人來說,感觸其實是挺明顯的。公立學校多了,學位房取消了這些都是一些更開放更好的變化。

  教育教會了我們數理化美術音樂等各種技能,但卻從來沒有教會我們如何融入社會,如何成為這個社會的一份子,至少站在人群中如何可以讓自己顯得不要那麼另類不要那麼愣頭青。而往往這些很重要的人生指引都是我們在摸爬滾打之後,摔得滿身是傷才能漸漸明白。于是這是社會上有了老鳥和菜鳥之分,老鳥依仗自己資曆深厚,菜鳥依仗自己天地任我展翅飛翔,各自在社會上過着自己覺得還過得去的生活,殊不知,老鳥在成為老鳥的過程中,早已折了翅膀,于是老鳥告訴菜鳥别得意,飛得太高終有一天也會摔下來,一開始菜鳥不信,後來摔得多了,也就漸漸相信了,于是開始遵循老鳥的路子,那雙翅膀也是等同于無形。

  生活總是叫我們不忘初心,周遭很多人和事好像在不斷的提醒着我們自己的夢想是什麼,但是有時候我的夢想和初心僅僅隻是不想折了翅膀而已,所以渾渾噩噩庸庸碌碌過着生活。社會好像一直在扭曲着一個事實,就是隻有讀好大學,在大公司工作,才有未來可期。不然人生就廢了,從此也得不到任何的尊重和地位。于是太多的少年們惶恐,生怕自己被社會抛棄,擠破頭了想往好大學去。

  好像對于成為大人這件事,惶恐的情緒是多于欣喜的,可是卻又不得不的一件事。


...

圖片來自時光網
04

  被欺淩而不發聲,為的是不影響高考。

  出了人命進行調查問話,上課鈴一響就要繼續回教室,考生的時間耽誤不起。

  現在混得不好不重要,熬過高考,考上北京,一切就會好。

  這些在劇中貫穿的徹頭徹尾的高考高于一切的思想,在我看來是難過的。國内教育不論如何變,似乎高考改變未來這件事卻一直未變,時至今日許多少年也在為了改變自己未來的人生,過上向往憧憬的好生活而努力高考。

  記得以前,我還在讀大學的時候,我問過父母一個問題,我說你看喬布斯、比爾蓋茨、紮克伯格、馬斯克這些改變世界的人,哪一個是讀完大學的,全部都是中途辍學的。現在想起來這個問題我真是問的很搞笑很沒有技術含量。但是當時我的父母是這麼告訴我的,你說的這些人卻是都是中途辍學的天才,但是在不同的地方對于教育的重視程度不一樣,在你生活的地方,教育就是全部,不讀書什麼都得不到。

  那天我沉默了好久,一直在想這個問題。而今看來,并不是辍學不辍學的原因,而是社會對于技能認可度的原因。國内的創業環境一直并不可喜,許多大學生連商業計劃書是什麼都不一定知道,這樣的情況在近兩年有所改善,但也是依然很缺失的。因為太多太多的種種原因,社會不尊重技能和創新,反而更尊重學曆,學曆就是一切,我在辦公室裡看見了太多高分低能的人,當然我這并不是說現在的大學生都是高分低能而是很多人的工作能力和在校時的學習能力是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上的。

  學習能學的很好,但是一放到工作上就一塌糊塗,在工作上的能力培養幾乎為空白,這是學校從來不會帶給我們的知識點,即便學校會講,這根本就不是高考題目所以也自然不重要。

  高考當中,數理化英是常規科目,既然高考是改變未來的,那麼社會學是不是也應該是一門高考科目?之前我聽過一個很有意思的笑話,就是說中國踢得最爛的國家足球隊,隻有一個辦法可以拯救,甚至說,不止是國家隊,這個辦法可以拯救中國足球,那就是把足球納入高考成為其中一個項目。這雖然是一個笑話,卻很深刻的揭示了高考在少年求學之路當中的重要性,高考的光芒在國内已經被眼中的過分放大了,這種人生最重要的一程應該教會我們的除了數理化,更多的是如何在社會上得到别人的尊重以及如何在社會上尊重别人。


...

圖片來自時光網
結語:

  《少年的你》被大家衆說紛纭,有人說是愛情片,有人說是校園霸淩片,有人說是教育片。我認為都對,這需要觀看的人從那個角度去欣賞這部作品。作品在暑期檔撤檔的時候,其實我們大多都以為涼了,但是很欣慰的是在10月還能看到這部作品,并且久别多日歸來仍是少年乃至更甚于少年。

  這期主要還是來說影片,以及觀影後的一些思緒,至于影片最大的主題校園霸淩也是我很想聊聊的一個點,身邊曾有同學遭到霸淩而自己也憤憤不平這些霸淩事件,這些話題有機會單獨抽一篇來聊聊往昔的故事,聊聊那些小夥伴是如何在黑暗的欺淩中堅持下去,走到了光明。

  我們都曾是少年,我們都曾是陳念,我們卻又不是陳念,不是每個陳念都會遇到小北,不是每個你都應該有小北在身邊,更多的時候,我們把自己從陳念活成了小北。

  我支持對校園霸淩說不!

  祝願那些曾是少年的我們,那些還是少年的你們,歲月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