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了幾天的大蘋果爛了,一打開紙箱,讨人厭的小飛蟲灰塵一樣一下子揚了起來,上次桃子的葬禮上也是這樣的情景。有些事情一直在那裡放着,一開始以為能發生什麼呢?直到過了幾天,打開包裝袋,裡面的物品早已變了質。期待人情也能如想象中的一直保鮮,天天在你身邊卻視而不見的物品都會腐爛,那些遙遠的人情怎麼有信心不會變呢?現在年輕的肉體,在社會上久經風沙,哪還能稚嫩如初?
組建了家庭,就要忙着生小孩,帶小孩,除了小孩還有老人要照顧,這是大多數人長大後的責任。不是每個女人都想變成女強人,這其中有20歲的迷惘,30歲的堅持,40歲的無奈,除此之外還能怎麼樣呢?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丈夫能和自己一條心,一起在困苦的時候相互扶持,在人生得意的時候一起勸勉,這應該是婚姻裡最穩固的關系。可是現實,要麼是女人年老色衰信傳銷,要麼是男方事不作為難得糊塗高高挂起,心太軟太硬都不行,唯一能行的是銀行機器每月吐出的賬單流水。她該怎麼辦呢?要離婚也過了二十年了沒到非離不可的地步,他堅持到現在,她呢?
大學時留戀象牙塔裡的單純和不值錢的哀怨,哪怕有些人情算計還可以戲說是蓬頭稚子學垂綸,可是長大了,煩惱就真正來了。煩惱來自做底下,煩惱來自繁瑣工作,煩惱來自沒眼光,煩惱最終還是來自沒本事還沒錢,有了錢可以辭去工作自己做老闆,有了錢可以自己給家人買保險買養老一起去旅行,有了錢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去提升自己做想做的事而不是每天被你該努力你該學習洗腦催眠,有了錢我可以自己把催眠過成現實。
該意識到的事實是,大多數人還是要努力工作努力做好自己的角色的。有些人一輩子住在長大的地方出不去,眼裡隻有一畝三分地,沒有智能手機沒有危機意識,穿的衣服都是粗布花色,我無法完全用他們的思維想問題,他們也不想和我一樣過生活,我們是人生的相互平行線,我不完全了解他們他們也疏而遠之。但是他們一定過得比我辛苦嗎?有一次加夜班回來已是淩晨兩三點,看見小區裡一對烙燒餅的夫妻推着長長的燒餅車出來,後來在家裡吃飯的時候無意中提起,我說那麼早就出來有那個必要嗎,媽媽不經意地說,有些工地上幹活的工人就是起那麼早在路上買幾塊燒餅當早飯的,不過他們都習慣了。習慣是被逼無奈,有的習慣是自然而然生活的營養餐,但有的隻是生活所迫,我必須要起得很早才會賣出更多的燒餅。為了養家糊口。
《女人四十》裡的女主角,既在公司裡做主管,穿着套裝還要在回家的路上等活魚死掉才能買上一條既新鮮又便宜的魚,她不僅僅是對買回來的魚束手無策不知怎麼吃,她還有對這個匆匆碌碌的家庭生活感到費解的麻木,她拿着菜刀對着魚發呆的時間一方面是真的發呆,另一方面,那是她從早上被鬧鐘吵醒晚上關燈睡覺之間難得的空暇時間之一,她真的太累了。電影中,比女主角還累的人是疼她的婆婆,她有一個生活能力為零完全無法相處的公公,連在商店買一隻面包都要讓好久沒打上一把麻将的兒媳婦拆包裝袋,這其中的尴尬與無語,有更深體會的婆婆應該有更多髒話要飚。我想,如果我是那個婆婆,那個文化程度不高的婆婆,我可能早會和他離婚,我的人生不能是受氣菲傭的自述。這是在我現在的視野下做出的選擇,在那個年代,擁有一個空軍中隊長做老公是很值得驕傲的事情,一輩人有一輩人的快樂與煩惱,我又何嘗不是。我隻是看别人的生活自己動動嘴皮子就結束了,别人可是要生活并生活了大半輩子的。不在其處,難會其意。我眼中無趣的工作竟然成為她對抗庸碌家庭生活的唯一信念,我逃避的是金錢壓力,她逃避的是家庭主婦。看着蕭芳芳主演的女主角為了生活所做的抗争和小心思,配上羅家英飾演的怕老婆又愛家人的男主角,笑過之後想要落淚。
生老病死,在所難免。蕭芳芳的人生豐富又波折,她身上的那股勁與電影中女主角相似,如果給她選擇題,她願意做自己還是做一回電影中普通平凡女性的大多數,這部電影也隻能給我們一些參考而已。鴿子會飛回來的是電影,不會飛回來的可能就是平平無籍的生活了。
敬這些真正的生活戰士,他們太偉大了。
題外話:我知道知乎的用戶喜歡看些什麼,可是我還是喜歡寫這些文章,我将來寫作的主要中心還是會集中在這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