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葩說第五季
國慶期間在旅行的飛機上,聽着隔壁座位的小女孩看着《奇葩說》裡60/30時,時而笑聲連連,時而沉思不語,看着她,好像看見了三年前的自己。
新一季的奇葩說上線,對于奇葩粉來說,不可謂不驚喜。
“窮,則思變”,每個做内容的團隊,不論開始如何一帆風順,在時間的擠壓下,或早或晚,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拿什麼樣的内容給觀衆們看,而不會給大家有炒現飯的嫌疑呢?
變,是唯一的途徑。
正如它的預告片中對自己的審視和危機,評分下降,口播不再有新意,廣告主的更替,以及在綜藝節目層出不窮,口碑佳作輩出時,如何把握自己的立錐之地,而不被時代所淡忘,是它必須面對的問題,以及對危機做出及時應對。

image.png

image.png
那麼在看了最近幾期的奇葩說後,在網評或觀衆心中對最新一季奇葩說殘忍賽制的質疑聲中,不得不感歎其“壯士斷腕”的決心。
面對紛繁複雜的賽制,各行各業形形色色的選手,也許你會覺得眼花缭亂,似乎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你以為奇葩說還在不斷的做加法,甚至以為将獵奇發揚光大,那你就大錯特錯。
奇葩說不隻是一個對觀點包容的平台,從實質上來講,它也是一個節目,一個需要生存,需要有觀衆和用戶留存以及忠實度的節目或者說綜藝節目,也就不得不面臨最根本的問題——觀衆需要什麼樣的内容?
賽制
在你以為奇葩說給與60個選手參賽資格是奇葩說在做加法時,其實它用更加殘酷的賽制在做減法。
彼時在北京,有幸參加奇葩說第二季的現場錄制,頗有決戰紫禁之巅的意味,賽場上的唇槍舌戰,中途無停頓的現場演繹,以及過後我看完整視頻時的佩服和感歎,現場的完成度極高以及後期剪輯幾乎看不出有大段剪掉的痕迹,那是我僅是一名看客,但依然知道彼時彼刻,内容的産生沒有絲毫浪費。
不得不說,那個時候,奇葩說算是茁壯成長期,角兒對,内容對,所有的所有一帆風順,賽制似乎也僅僅起到一個流程化的作用。
而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推陳出新的内容,以及高速更替的大V,網紅的出現,也讓奇葩說逐漸走入一個混沌的更替期。
而看似在做加法的動作,似乎在不知不覺中為今後的減法做鋪墊。
60/30的賽制,是決然而殘酷的,1V1的分組辯論,存在着各種不确定性,不确定的對手,不确定的現場發揮,不确定的導師意見,甚至不确定的觀衆反應,都會成為你能否留在舞台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而奇葩說團隊,似乎選擇了最樸素或最回歸本質的方式,“薛定谔的貓”,一切,就交給打開那個盒子的時刻去決定吧。
例如在60/30那一期,你會發現看似無厘頭的辯論組合,看似不合理的淘汰,在當下的時刻,都會有它合理存在的意義。To be or not to be , that is a question。在當下那個時刻,當你說完你的一番論點,當你從容不迫,當你把控現場的節奏,準确的調動現場的情緒時,恭喜你,你就是那個有娛樂精神的奇葩;而當你被對方帶走節奏,惶然失措,并沒有融入奇葩說的氛圍,自以為是的抛幾個尴尬的金句或者押韻的辭藻,或哭或笑,或吵或鬧,沒有找到節目中你存在的意義和位置以及可以發揮的功能時,必然被殘酷淘汰。
當然,在之後的賽制裡,也或多或少存在着弊端,因為這看似運氣于一體的淘汰賽制,确實有着運氣的成分,在小組PK賽制中,正反雙方3人1v1後,輸的一方會從3人中淘汰,就如最新的第5、6期,當你看到高質量的對抗,就會為高質量的淘汰者感到惋惜;當你看到低質量無趣的觀點陳述時,也會與導師有同樣的感覺,為什麼隻能淘汰一個。
而快速做減法的過程中去粗存精,也确實會存在各種各樣的遺憾和賽制需要完善,也會産生如何留存本可以在節目中找到自己位置的選手的思考。
辯手
其實很有趣,從第一季到現在,我們似乎能看出奇葩說對于選角也在不停的做出改變,而改變過程中,也能發現它的那根娛樂與辯論之間的杠杆在不停的調整。
第一季
當我接觸并理解二八原則後,發現其實很多時候确實不得不承認,在很多場合,都有這樣真實而殘酷的映射,例如第一季的18強裡,我們到現在真正記得的,大約也就是五強,還有溫暖花希,以及戴花姜思達。

第一季海選

五強名單
當我們看到十八強的名單時,或許很多人早已不記得其中大部分人的表現,還有他們曾經說到的觀點,但依舊會記得“不如養條狗啊”,“不要壓抑自己的天性”之類難以忘卻的聲音。
這些人,就是激活一個節目的種子選手,或者在互聯網的語言中,類似于種子用戶般的存在,是可以帶領這個節目走下去,能夠産生無可估量的影響力和傳播力的,讓這個節目有看頭的關鍵所在。

複賽嘉賓辯手
不得不說,從第一季的刺客團踢館賽制中,亦可以看出奇葩說在為今後的選角路做的一定試探,由黃執中、胡漸彪、陳銘一流組成的純辯論咖,以及曾經在《康熙來了》節目中擔當超級搞笑的娛樂咖的沈玉琳、趙正平、陳漢典、小甜甜一流組成的娛樂擔當,與第一季選出的辯手的狹路相逢針鋒相對,來試探節目效果和觀衆反應。
也許觀衆對純辯論的用力過猛不太感冒,也許是台灣綜藝人猛然嫁接到内地綜藝裡,有點水土不服,總體的效果似乎并不驚人。
第二季

image.png
第二季的賽制調整則有點小意思,新咖試煉站中新奇葩與老奇葩對抗,篩選出來的選手再由老奇葩帶領組隊打循環賽拼BBKing。不得不說奇葩說對于角色選取又有了那麼一絲絲小心機,第二季處于關鍵生長期,在第一季的試煉中找到了能夠很好的調整,立即汲取經驗,繼續吸納與老奇葩能夠比肩能力相當的選手,因此新咖試煉就相當于打造這樣的标尺,然後再經過循環賽争奪BBKing階段,讓選出來的新咖與老奇葩之間找到一個最佳磨合和組合點,争取赢得更好的節目效果。

第二季新咖試煉戰

第二季新咖試煉戰

八強
可以看到第二季又挖出邱晨、姜思達、陳銘、花希等選手,這些在辯論環節上可以讓觀衆能聽進去你在說什麼,會跟着你的思路走的選手。
當然這個階段也有不少具有個人特色的選手湧現出來,經過高密度高強度的循環争奪BBKing,能在這個環節中獲得BBKing稱号,也必然有自己獨特的色彩,像我自己也有鐘愛的柏邦妮,“大灰狼和大灰狼,小白兔跟小白兔”之流的言論再結合紅樓夢的演繹,确實很對我自己的胃口。
第三季
第三季的辯手選擇則更見端倪,将辯論和娛樂這兩個看似對立面的特色愈加鮮明化,除了前兩季積累的種子選手老奇葩們之外,有越來越多辯論場上叱咤風雲的辯手:顔氏兄妹、胡建彪、陳詠開、黃執中、羅淼之流;也彙聚了在娛樂上更有風格的選手:康熙十八線藝人黃豪平、有初代網紅、配音大咖、史航老師、李林這位老道、咆哮警察、民生采訪記者董婧也都有不俗表現。

image.png

image.png
在賽制上可以看到愈加繁複,奪得每一季的奇葩之王難度在愈來愈大,而正是在這種強壓之下,不僅新奇葩在辯論技巧和切入點方面會琢磨,老奇葩中也有不乏泛着奇光異彩之士——姜思達封神的那十三分鐘,實至名歸。
第四季
在我的感知裡,我對奇葩說的要求和喜愛,是第一季萌芽,第二季第三季的感知越來越深,随之而來的是對節目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胃口也越來越刁,因此面對第四季奇葩說時,老奇葩身上的光點似乎已經燃盡,而新奇葩還并未做好擔當主咖的準備,也缺乏這樣的能力。
在辯論過程中似乎并沒有常常出現高密度的輸出與針鋒相對的精彩,即使是脫穎而出的新奇葩也并不能在每一場比賽中能穩定發揮出其最高水準,也緻使第四季的奇葩說會偶爾出現選手的包袱并未抖響亮的場合。

image.png
從辯手名單中可以發現其中有表現尚佳的新奇葩,互聯網企業老總劉楠,會給以全新的角度理解職場、親子等方面的問題,臧鴻飛、馬劍越、蔡聰等則會以他們所在的各行各業,親身經曆等給觀衆們更多角度去觀察生活,傅首爾則在其中算是抓住奇葩說現場觀衆的所思所想,以其做公衆号的強大觀點輸出和幽默的表述,也确實能有其一席之地。
而這些新奇葩中卻再難有像黃執中、邱晨如鲶魚般的存在,不僅新,還會使人充滿期待,像鲶魚般攪得現場緊張,針鋒相對,新老奇葩之間的天平已明顯傾斜而不再有勢均力敵可能,甚至逐漸成為老奇葩的追逐甚至有所謂意氣用事的場面。
但也不難看出奇葩說在選角上依舊有其新的嘗試和伏筆,不似與之前對辯論和娛樂的針鋒相對,甚至連辯手的選擇也遵循這樣的安排,更多的則是将各行各業的辯手挑選出來,讓大家對不同領域的成員有個全新的認知。
第五季
那麼第五季,也就是對辯手選取上将之前埋下的伏筆進一步執行,我們可以看到角色上有公務員、農村大姐、嘻哈說唱選手、越來越多的網紅……
最初我們覺得奇葩說的林子越來越大,什麼鳥兒都有,然而看到後來才發現,原以為做加法的他們,實際上遵循市場遵循觀衆的選擇,客觀而又殘酷的在做着減法。

海選
不知道這群選手今後會有怎樣的表現,隻能祝願他們能夠在殘酷的賽制中用自己最真實最高的水平去争取自己留下來的機會。
同樣也不得不思考,奇葩說賽場上辯論與娛樂的邊界,到底有着怎樣的一個平衡和變化,純辯論的大咖選手們如何思變,能讓觀衆們聽進去他們所謂莫大高深的道理,同時能赢得現場觀衆的認可和思考;娛樂型的選手們又該怎樣在發揮特質的同時,有着巧思來内化自己的深度,現代社會的娛樂在變,奇葩說對娛樂的理解也必然會随之改變,說唱、網紅……不同娛樂形式的選手加入,到底會水土不服還是野蠻生長,也隻能随着節目的質量和觀衆的感受來評判,暫且拭目以待吧。
辯題
不得不說,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辯題,都會有其相似性,例如第五季最新的鍵盤俠到底是不是俠,與曾經的辯題醜聞主角活該被萬人虐,都是探讨互聯網背後亦正亦邪的力量的問題,這樣的辯題還有很多。
奇葩說對于辯題的探讨,毋庸置疑,最初的策略當然是做加法,愛情、親情、工作、職場、道德、文化……能想到的,會逐一挖掘;之後的辯題選擇可以看出開始結合當下的熱點來進行深入化,場景化,越來越多的結合現實當中大家必然會遇到的矛盾對立的領域來進行辯題的篩選。
辯題上做減法,大約是奇葩說會走向的趨勢,當大的方向和領域已盡趨完善和全面,必然會從中進行最會引起大家讨論的話題領域的篩選,當廣度已經加無可加,則更大可能會從深度入手,從更細節化和現實主義題材中提煉辯題。
導師
第一季的“馬曉康”想必是奇葩說老粉們吹爆的導師組合,康永哥的溫柔一刀,曉松老師的降龍十八掌,再加上馬東東的易筋經讓大家舒筋活血,用個小木魚兒讓你靜心甯神,控場之強也是佩服不已。
第二季的金星老師的加入,重新的KJM組合讓那個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的導師組合似乎更加接地氣。
第三季的“馬曉康”回歸,大緊和肉松之間戰火熊熊,戰鼓累累,讓我們有經典重溫之态。
第四季有羅胖、張泉靈老師的加入,不得不說踏着知識付費的浪潮,羅胖在這場知識付費的場中,确實占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同樣也向年輕人傳達出這樣一種行業潮流的影響力。
而第五季,除了有“馬曉康”的重新合體,更讓我有所期待的是李誕的加入,如果說曾經在奇葩辯手中加入鲶魚,可以激發辯手的求生欲和求勝欲,我相信李誕也是那條加入導師團隊的鲶魚,可以讓導師們從神壇上走下來,聽一聽年輕的聲音。
李誕的身上大約透露出像我這樣的“年輕人”(?我還算年輕人麼?)的特質,道理我都懂,可我就活成這樣了,沒有像曾經的年長的導師們身上或多或少的說教的色彩,反而更多是身處于現在這個年齡階段的許多不得已後面對矛盾和沖突後自我的選擇和妥協。
馬曉康大約不會從嘴裡說出“人間不值得”,或許甚至會告訴我們“人間很值得”這樣的願景,而蛋總這樣的黃小邪的存在,大概會用他的方式跟導師們說一句“人間真TM不值得,可我們還TM得繼續活着”。
曾經我以為導師的溫柔,浪漫,現實,平衡,觀點,博學……是他們成為導師的理由,或者我喜歡他們的理由,蛋總的加入,讓我發現,原來我還蠻期待看到兒子跟一堆老爸說“人間不值得”的場景。
當然還有鋼鐵直男薛兆豐教授,他則從最最現實主義的角度,經濟學的觀點來對每個辯題背後存在的經濟含義進行解剖,哈,那就更好啦!畢竟曾經的風花雪月,很多都是浪漫的美好,而浪漫的背後,公主與王子在一起後,還有更加現實的一生要度過。

image.png
原本的導師不斷的做加法,我們像見到了各式各樣的家長,爸爸媽媽,叔叔阿姨,他們有不同的人生閱曆,說着不同的話語,讓我們聽着好有道理,我們聽着,大約也就是聽聽而已。
最新一季的導師,雖然有新的家長加入,但我依然看做是在導師上做一個減法,不再是不同類型不同風格不同種類的導師之間的對抗,更多的,則是我們這一輩,與所有所有閱曆豐富的成功長輩之間的一場對話。

兒咋,記得叫爸爸
說實話,第五季奇葩說上線時,我似乎沒有像對待第三季第四季的那樣審視或極度的歡喜,而是等待一位相識相知已久的老友,捧上一杯茶,看着它努力,看着她改變,看着他成長,或許有一天,也會看着它與我們後會無期……
但,曾經有這樣的陪伴,真好。
(作者:星雨小妖童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