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自網絡
電視劇《金粉世家》開播時,我還小,當時不知道它是根據張恨水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如今讀了原著,對這部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
《金粉世家》的主線是愛情,但它所涉及的面比愛情還要廣闊。有人說《金粉世家》是民國版《紅樓夢》,說到《紅樓夢》,你就知道它包羅萬象,就是當時社會的縮影。
《金粉世家》細緻地描繪了二十世紀初的建築、服飾、飲食、禮儀、交通工具、娛樂形式……把一幅幅生動的民國社會風情畫展現在世人眼前。我們可以了解當時人們吃什麼、穿什麼、用什麼、玩什麼……當然,我覺得蠻有趣味的,還是金氏家族延續了中國傳統的字輩取名方式。金家的兄弟是“鳥”字輩,因此他們的名号裡都帶有一種“鳥”:老大鳳舉,老二鶴荪,老三鵬振,老七燕西。凡此種種,都可看出作者的匠心。
一部優秀的長篇小說,往往刻畫了一群栩栩如生的人物,使人過目難忘。《金粉世家》把纨绔給了金燕西,把高潔給了冷清秋,把癡情給了柳春江,把樸實給了小憐,把任性給了白秀珠,把可愛給了梅麗……每一個人物都富有個性,主角成為經典,配角也引人注目。

圖片來自網絡
小說采用倒叙的方法,從冷清秋的悲苦生活講起,追溯她與金燕西的愛情故事。在開頭部分,作者假托與朋友尋找冷清秋、解開她身世之謎的事,使自己也參與了進來,模糊了叙事層面之間的界限,達到了亦真亦幻的效果。
人生如夢,就讓我們在“夢中”來回顧那場愛戀吧:
從陌上相逢到香山定情,金燕西對冷清秋展開了花樣百出的熱烈追求:租房做鄰居、辦詩社、請聽戲……一步步俘獲了冷清秋的芳心。兩人越走越近,在征得家人的同意後,得以“華堂成大禮”。
這樁婚姻看似美滿,卻潛藏着危機。一個是總理的公子,一個是貧寒人家的女兒,雖然他們很大膽,突破了門第的限制結為連理,但兩人在性格和思想上存在着很大的差異。 冷清秋文靜溫柔,喜愛讀書,又有文人的清高之氣;金燕西淘氣貪玩,喜好無常,于家不顧。兩人的脾氣與家風相去甚遠,加上生活中誤會頻出,誰也不肯服軟,最終造成了婚姻的悲劇。
這段情因一場沖天的大火而散盡,無論是曾經的花前月下、小宴小酌,還是後來的心存芥蒂、争吵冷戰都在火中化作了煙霧。心灰意冷的冷清秋攜幼子出走,離開了金府這一“囚籠”,從此與金燕西決絕了。兩人走到這一步,實在令人歎息。

圖片來自網絡
如果這部小說僅展現愛情的悲劇,就不足以成為一部偉大的小說了。因此,在這對有情人散場的背後,還伴随着一個大家庭的沒落。
金府名滿京城,富貴奢華。從頭到尾,我們看到的是它逐漸被掏空的過程。金家的公子哥們,沒有一個成器的,倚仗着父親的官爵名望,衣食無憂,他們沉迷聲色,揮金如土;女眷們明争暗鬥,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傾軋。這種種行徑,蠶食着這個家庭的根基。 政治上的風雲變幻,剝落着這個大家庭的外殼。 金總理的意外死亡,使這個家庭失去了靠山,金太太又忍着痛,分割了家産,最後讓兒女們各自獨立去,自己卻到山上隐居起來。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一段婚姻的收場,一個家庭的離散,一個時代的風雨飄搖,都在小說裡史詩般地呈現,使你的情感随之起伏,心靈為之振動,這也是這部小說的魅力所在。
“人生的歲月,如流水一般過去”,一展眼,又要過舊曆年了。走到街上去,看着滿街的花爆攤、花燈架、福字、窗花……恍惚之中,仿佛瞅見了那位書春(寫春聯賣)的才女——冷清秋。那不過是幻覺罷了。在團圓的日子即将到來之際,蓦然想起那個三世同堂的大家庭分崩離析的結局,不禁有些悲傷。不過,金家的兒女在分家之後又組成了小家庭,大家變小家,這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我們現在,就是以小家庭的模式來生活的。

圖片由作者提供
在新春佳節到來之際,給每一個家庭都送點祝福吧,祝各位阖家幸福!
歡迎關注作者微信公衆号:Love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