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回味完一遍94版的《射雕》。不得不說老一輩演員的演技再次令我歎為觀止了一回,更不用說年輕時候的張智霖和朱茵果然是男神女神級别的人物,讓我這個幾乎不追星的人也深陷于他們的盛世美顔中做了一回舔屏狗。

圖片發自簡書App
當然,抛開演員,故事本身更是足夠精彩。金老先生已經作古,可他留下來的經典之作依然能讓人一遍遍的回味無窮。先不說小說本身,單就電視劇而言,雖然因為當時技術條件限制,特效做得很差——譬如那一對從頭到尾仿佛被p上去的和周圍環境格格不入的白雕[捂臉],但其硬生生憑着跌宕起伏,環環相扣,柳暗花明中見曲徑通幽的故事情節和演員們精湛的演技從而成為了一部經典之作,完爆了當下不知道多少鮮肉古裝劇。

圖片發自簡書App
接着我們再說思想。看過原著的都知道《射雕》《神雕》和《倚天》并稱為"射雕三部曲",抛開最後一部,前兩部金老其實一直在圍繞"俠之大者"這個主題來寫,作為主人公無論是郭靖還是楊過,金老都将其塑造為一身正氣,忠義兩全,憂國憂民的大英雄,即為大俠。其中尤其是郭靖,簡直就是正面形象的代表:内心純潔幹淨,外表忠厚老實。虧得他有一個聰明過人的蓉兒,也不知為他擋住了多少暗箭。至于楊過,初時劣迹斑斑,差點讓人擔心他要走他爹的老路,中時又困于情思,曆經磨難後才徹底醒悟人生的意義何在。當他終于明白郭靖的思想,由衷的欽佩他的郭伯伯才是真正的俠之大者後,他也是成了一代大俠。順嘴再提一句《倚天》,雖然隐約有點《射雕》的遺風,奈何主角太不争氣,一個溫溫吞吞的性子,武功确實夠高,做事卻總是瞻前顧後,還想并擁四美,終有失俠者風範。當然金老是故意為之,使得每個人都有自己鮮明的性格,不像"鬥破三兄弟"般千人一面,淪為了笑柄。

圖片發自簡書App
然後再說人物,一千個心中有一千個哈利波……哈姆雷特。當然蘿蔔白菜各有所愛,說起《射雕》中的人物,有人說黃藥師清雅不群,神秘莫測,正是我輩偶像;有人說成吉思汗金戈鐵馬,傲視天下,實乃一代天驕;有人說郭靖頂天立地,心懷蒼生,不愧俠者風範;甚者有人說歐陽鋒不擇手段,锲而不舍,當得一方枭雄。而對于我來說,在這個顔值既正義的時代,我也不能免俗,我最喜歡的還是蓉妹妹(也不知是否因為女神的緣由)。當然抛開顔值,就人物形象而言,打個比方,如果說金老對郭靖的人物塑造是在畫一條龍的話,那麼蓉兒就是那一雙最明亮的眼睛,她使整條龍都有了神采,從而可以栩栩如生。換而言之,假如《射雕》中沒有了蓉兒,那整部書将會失去色彩而變得平淡乏味。

圖片發自簡書App
形容黃蓉最多的就是"古靈精怪"這個詞,實際上單這一個詞,遠遠概括不出她的形象來。她清麗脫俗,卻又不會冷淡似仙子不食人間煙火;長袖善舞,卻又不會市儈如俗客斤斤計較眼前;知書達理,卻又不會迂腐似老生拘泥世俗規矩;嬌俏任性,卻又不會肆意如幼齒蠻橫無理取鬧;冰雪聰明,卻又不會倨傲似名士矜驕鋒芒畢露;柔腸百轉,卻又不會癡怨如閨婦嬌弱顧盼自憐。她永遠是郭靖最堅強的後盾,無論她是最初時拿了郭靖贈送的身上全部盤纏替那些苦力贖身後又将全部功勞推到郭靖的頭上,還是最終在郭靖作為那顔于蒙古軍中時通過魯有腳為郭靖出謀劃策攻城略地從而使郭靖落得一個用兵如神的稱号,她一直都是默默地站在郭靖的背後,隻做好她的靖哥哥的賢内助。如此一個七竅玲珑,大方得體,知曉進退,通達世故自身卻又絲毫不沾染世故,依然保持初心如舊的妙人兒,況且還燒得一手好菜,真真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典範,如何不惹人愛憐呢。

圖片發自簡書App
而兩人能走到最後,也算是曆盡坎坷,有情人終成眷屬吧。記得有一句是這樣說的“每一個不谙世事者都想做黃蓉,逃離桃花島,遍閱世間繁華;每一個飽經滄桑者都想做黃藥師,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然而在未閱盡世間繁華之前,又如何能算作飽經滄桑呢。當看到結局時蓉兒依偎在靖哥哥的懷中,深情的說道“我們終于能永遠在一起了”的場景,又會不由自主的想起兩人初相遇時候那個剛出大漠的懵懂少年和那個髒兮兮的小乞丐,緣分就是如此奇妙而又令人猝不及防。上天何其眷顧黃蓉,讓她遇到了自己一生的依靠;上天更何其眷顧郭靖,讓他遇到了自己一生的摯愛。在這份感情中,蓉兒可是比郭靖付出了更多。畢竟如果不是黃蓉一次次憑借着自己的智慧甚至不惜以身犯險去化解她和郭靖之間的一次次誤會的話,單憑郭靖,等到他明白事情的真相時,恐怕早已悔之晚矣。其實論綜合實力,黃蓉絕對是強勢的一方,即使後面郭靖武功比她高得多,但明眼人都相信,隻要黃蓉随便耍些小手段,連歐陽鋒都不是對手,更何況郭靖。但她因為純粹的愛生生把自己變成了弱勢的一方,她對郭靖更多的是真誠和包容,包容他的傻笨,包容他的犟脾氣和一根筋,總是想方設法的為對方好,她總能一眼看穿别人的心思并設身處地的為對方着想。可是比起身世來,其實郭靖從小都是不缺愛的,雖然父親橫死,母親孤身來到大漠,可他從小到大一直有母親無微不至的照顧好友安答托雷和青梅竹馬華筝的陪伴,蒙古大将師父和後面江南六怪等多位師父的教導。而反觀黃蓉,雖然名義上是桃花島的小公主,可從小喪母,父親雖對她寵愛,但從後面她偶然的抱怨中卻也得知黃藥師因醉心武功又陷于亡妻的追思中無法自拔,其實父女倆單獨陪伴的時間并沒有多少。當黃藥師在她小時候将自己的徒弟全部趕出桃花島以後,她就隻能面對一群聾啞的仆人,無聊就看書打發時間,難過時也隻能對着母親的墓室傾訴。由此可見她内心的孤寂。可她非但沒有因此變得多愁善感,性格偏激,反而出落得活潑明豔,聰慧善良。記得第一次郭靖打算和蓉兒說出他和華筝的婚事時,蓉兒在他話剛出口時就制止了他,她說“既然是不開心的事,那就不要說出來了,搞得大家都不開心,我隻要現在我們一起快快樂樂的就好了”。這話有點“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意思了,其實未嘗不能解讀為她非常容易滿足,想要的真的很少,打小的經曆讓她明白快樂的來之不易,并且以她的聰慧肯定明白未來的不可控性,那還不如好好把握當下。所以給我們看到的就是無論蓉兒受了怎樣的委屈,會怎樣的難過,但隻要一轉眼,她馬上就可以再次的用最明媚的笑容來面對一切的困頓與苦難。這并非沒心沒肺,而是她強迫自己忘掉所有的不愉快,那麼剩下的就都是快樂了。因此,她最終用自己堅定而執着的追求收獲了屬于自己的幸福。

圖片發自簡書App
相比于幸福的男女主角,故事裡其他人的感情經曆就顯得無比慘淡,用一個詞來概括那就是“愛而不得”,我知道那是一座城,一個人,一生心疼。無論是故事導火索的完顔洪烈與包惜弱之間,還是糾纏不休的楊康與穆念慈之間,亦或情仇難解的周伯通與瑛姑之間,無不讓人慨歎金老當年關于癡男怨女的八字批語"無人不冤,有情皆孽"。佛雲: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于愛者,無憂亦無怖。然而愛别離,怨憎會,人之常情,有它們才會有故事,有他們生活才精彩。酸甜苦辣,隻有嘗過方知個中滋味;做人,亦在不癡不慧間即可。身在紅塵之中,何必非要追求什麼出塵之心。就熱熱烈烈的去愛和恨,但求無悔于情,無愧于心就好。

圖片發自簡書App
很多人都說金庸的武俠是寫給成年人的童話。那麼我願一直都相信童話,相信有這樣一個世界,相信有這樣一群人,相信俠義和真情永恒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