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吒之魔童降世》怎麼拍得這麼好啊?!
這部颠覆了我們對哪吒傳說經典印象的國産動漫,帶給了我不期然的驚喜,畫面的精緻炫酷自不必說,整個故事叙述之流暢、人物性格情感之飽滿、台詞細節之生動、蘊含道理之深刻,都讓人拍案叫絕。整部片子可以說要天真有天真、要深刻有深刻,要笑點有笑點、要淚點有淚點,幽默感、想象力、命運感結合得幾近完美,讓你一路看下來,酣暢淋漓、意猶未盡。

真的很佩服編導的叙事能力,110分鐘的時長,涵蓋了命運孤獨叛逆成長、人性人心人情人格、善惡是非偏見民衆,等諸多原本宏大的話題,然而又舉重若輕,并不刻意。尤其是父子情、母子情,乃至敵友之間複雜的情感,都演繹得非常到位。往往隻是幾個細節、幾句台詞,點到即止,便能深入人心。
比如一個萬鱗甲上身的鏡頭,就寫盡了龍王的父愛以及龍族的期待,給予敖丙身上那種血淋淋、沉甸甸的壓力,也讓敖丙的黑化更有說服力。
比如哪吒跟李靖說的那句:“我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和您踢毽子。”把父子間複雜的情感一語道盡,其飽蘊着的情感張力,足以讓人淚奔。
我更喜歡的,是在這部影片中,看到了人性的複雜多義,和善惡的流動不居。
它讓我們看到,這世間沒有絕對的善,也沒有絕對的惡,沒有永遠的善,也沒有永遠的惡。一念魔丸,一念靈珠,善與惡,有時取決于我們自己,有時也取決于我們身處的環境。

即使像申公豹、龍王這樣的反面角色,影片也讓我們看到其惡之為惡的由來,看到他們的“不得已”,看到了人性的立體和豐富,讓我們對人性有着更深層次的理解。而我們隻有知道了他們何以為惡,才會更清楚自己當以何為善。
很多時候,善與惡之間,真的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魔丸轉世的哪吒,剛出生的時候,本來正要惡狠狠地向母親胳膊咬去,但當他突然感受到母親的愛撫時,兇狠的眼神一下子變得柔軟了起來,一個惡靈頓時變成了嬰孩。
本來要做好事、做了好事的哪吒,因為陳塘關百姓的偏見和歧視,也就變得更加偏激、更加暴戾。可以說,如果哪吒最終為魔,那些看似無辜的陳塘關百姓,其實也都難辭其咎。
但好在,哪吒在最後關頭,看到了父親對自己真實的愛,那種舍命相救的血脈親情,這才回過頭來,救了父母和陳塘關百姓,也讓自己從世人眼中之魔頭,變成了他們心中的救星和英雄。

而那個溫柔、俊美的敖丙,本是靈珠轉世,頗有愛心,會與哪吒一起,救一個被海夜叉擄走的小女孩,也本不想傷害哪吒及其家人,但一旦被責以拯救龍族命運的大任,就會不惜水淹陳塘關、欲消滅所有百姓的性命。為了所謂的大義,而險些泯滅慈悲的善念。
至于那些陳塘關百姓,他們可善可惡,時善時惡。因為認知的偏狹,他們有時會因為自以為的善,而做了不自知的惡。就像學者徐贲在《傻子和英雄:群衆社會的兩張面孔》一書中所說的:“那些擁有兩張不同面孔的普通庶民,他們的世相他們的世相混雜着難以捉摸的偏執和高尚、殘忍和善良,既是專橫的,又是理想的,看似一覽無餘,卻又深不可測。”

影片中有一個橋段,就像對當下網絡世界的一個隐喻:當哪吒追趕被海夜叉擄去的小女孩時,因為人們看到的海夜叉隻是一灘水,便認為是哪吒把小女孩擄走了,對其追趕喝罵。網絡世界中的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盲人摸象,卻以為那就是真相;自以為是,卻當做是在行正義。真的就像申公豹所說:“人心中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任你如何努力也都無法搬動它。”
做人不能太陳塘關百姓。
但即使這樣的百姓,還是要救。
我們要在流動的善惡中,握緊那顆人性的靈珠。用我心之光明,燭照世界之暗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