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編小時候,電影院的動畫片還是國産動畫的天下,一天可以趕好幾個場,看完“葫蘆娃”,趕着去看“黑貓警長”,再來一個“天書奇談”。。。瞬間暴露了年齡。。。後來不知為何大熒幕上的國産動畫片放映場次越來越少,甚至沒有了,基本都被舶來品替代。。。直到2015年,始于情懷而掏錢去看了“大聖歸來”,瞬間感到國漫又一次崛起了,内心十分欣喜。也許大聖的好票房,給堅持動畫創作的工作團隊一劑強心針,才有了後來的“大魚海棠”、“大護法”、“白蛇緣起”,一直到這個暑假讓人再次亢奮的“魔童降世”。

      “魔童降世”重新演繹了耳熟能詳的中國神話人物哪吒的故事,人物刻畫生動、可愛,台詞幽默、特效加持,老少皆宜。私以為較大的颠覆在于陳塘關李靖夫婦的刻畫,他們不再是刻闆的嚴父慈母形象,而是面對頑童真正做到不抛棄不放棄、竭盡所能引導孩子走入正途 、有血有肉的父母。一個天生反骨、懷惡降世的孩子,面對世人的不理解、恐懼,做了好事也被污蔑的情景,該是怎麼的憤怒和心碎。

    還好還好,最後的最後,他沒有長歪、能明辨善惡、有勇氣和毅力同命運抗争。這都是因為他有着即使受傷也要陪孩子踢毽子的父母;準備以命換命的父母;挨家挨戶去解釋孩子真的是去除妖希望鄉親都能去參加孩子生日宴的父母;以身作則斬妖除魔的父母、全身心愛着他、教導他而不是溺愛他的父母。我想大家都能理解到電影所傳達的理念:看事物不能隻看其表象,即使生而為惡,很多時候好的教育和引導真的是可以把“魔丸”變“靈丸”,反之,則“靈丸”也會在惡意教導下變“魔丸”。世事無絕對,何為善何為惡,皆不能為表象所迷惑。

      關注我們“德優學舍”的老友們,如果你身邊也有這樣親近的調皮搗蛋的小“哪吒”,下一次再弄壞我們的玩具、口紅、護膚品。。。(小聲嘀咕一句,我可不是說我那個人怒狗嫌的小侄子哈)先忍一忍我們嫌棄鄙夷的眼神,想揍他一頓的沖動,嘗試和小“哪吒”講講看道理,小朋友很多時候不是不懂,而是我們以為他們不懂。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和家人溝通,讓他們認識到教育的問題。願每個小“哪吒”都能健康、快樂、正确的成長。


...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