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樟柯在我看來是一位非常“自戀”型的電影人,當然這裡并沒有諷刺的意味,換句話說,他的作品來自于他對某些東西的情有獨鐘。

比如我們在《小武》裡随處可見的劣質文化的影子,大量的方言,非職業演員,并不十分流暢的鏡頭,我總覺得,賈樟柯對于這些“舊”抱有一種獨特的情懷。他的作品總是着眼于時代夾縫中那些正在流逝的“舊”。《二十四城記》以這種僞紀錄片的形式,通過420廠幾位老員工之口的大量叙述,完整地表現了一個昔日繁華,但随着時代發展而終于落寞的軍工廠成發集團的故事。

影片整體的感情基調延續了它的前文本《三峽好人》,鏡頭所到之處,雜亂,瑣碎,布滿塵垢。“二十四城芙蓉花,錦官自昔稱繁華。”整部影片似是一聲無可奈何的歎息,像飄進河面的落葉,我們正在生活的,總将随時間而消逝。我想這是電影之所以如此吸引我的原因之一,鏡頭的本職就是記錄,記錄那些終究要被颠覆的存在,記錄那些曾經生活的喧鬧,這樣,我們或許可以體味這一句“僅你消逝的那一面,已經足以使我榮耀一生”

《二十四城記》延續了賈樟柯一貫的風格,職業演員與非職業演員參半,陳沖扮演的小花對着鏡頭說“他們(420廠的工人)說我長得像陳沖”的畫面,顯得格外荒誕。賈樟柯的作品在很多時候,都完全混淆了職業與非職業演員,除了幾位主演以外,其餘參演人員倒更讓人動容。


“是誰發明了昨天,讓過去不再流逝”不知道看完這部作品,你會想起什麼。抛開電影本身不談,我們身邊那些正在流逝的“舊”已經比電影還精彩。我想起十年前的潘家園,那個時候它還不像現在這樣的整齊有序,它是雜亂的,吵鬧的,但生活本來的樣子,從來都不是歲月靜好,它必須是喧嚣的,瑣碎的,并且是日複一日的喧嚣和瑣碎,才是最讓人心安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