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話題是說說印象最深刻的一部電影。

我是最喜歡看電影的。我認為每一部電影都有值得他說道的地方,有值得學習的地方。正因為喜歡看電影,所以很難找出一部印象最深刻的電影。

在我看來,重複看了很多遍的《赤壁》,非常勵志的《摔跤吧,爸爸》《三傻大鬧寶萊塢》,驚險刺激的《保持通話》《我是證人》,激發我們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的《戰狼》《紅海行動》等等,都是很不錯的電影。

最後我還是選擇了說說之前非常熱賣的一部電影——《何以為家》。

這部電影是部賺人熱淚的電影。很多人都為小主人公贊恩感同身受的難過。很多網友評價,這部電影看下來很壓抑。并強烈的抨擊“生而不養”這樣不道德的行為。很多人佩服小主人公贊恩的勇敢。并且呼籲:每一顆勇敢的心都應該得到世界溫暖的微笑。

當然,也有小部分人,關注到了這一對父母。認為這對父母犯下了那麼大的錯,把女兒給賣了,最後造成悲劇,為什麼電影的最後,還讓他們一起到了瑞士去享受生活?其實這是一對可憐的父母。雖然他賣女求榮。但不可否認,他們真的是一群不幸者的代表。

站在法庭上,他們麻木,他們疑惑,他們诘責。他們不知道他們自己錯在哪兒。他們也不認為他們是錯的。

突然想起魯迅先生對中年閏土的評價:“多子,饑荒,苛稅,兵,匪,官,紳,都苦得他像一個木偶人了。”

電影裡的感恩的父母的境況是與此類似的。其實,他們也為自己的生活辛苦奔波過,也曾努力的改變過。可是最後,他們無能為力。因為難民身份,他們沒有證明他們自己身份的資料。因此他們不能擁有一些光明正大的權利。

他們同樣對着未來有美好的希望。而他們的希望隻是在于生孩子,生更多的孩子。他們的這種希望。可憐又可歎,甚至于讓人憤怒。生而不養,你竟還不斷的生?然而,你能感受到他們這個錯誤的希望裡的無奈與卑微嗎?

針對賣女求榮。他們不認為他們做錯在哪兒。那是因為,他們一直就有童婚的習俗。贊恩的母親本身就是一個童婚者。所以悲劇就這樣發生了。老舊的傳統觀念迫使了他們悲劇的命運。

最後,感恩母親麻木又疑惑,而不是悲憤的诘責“你們有什麼資格來指責我?我們有什麼不對?你能理解我們的生活嗎?如果有的選擇,我會比你們過得更好。你們知道我們是拿什麼喂孩子嗎?隻是水和糖。”聲淚俱下……

...

圖片來源于網絡

面對這位母親的诘責,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去譴責?這的的确确是一個不幸者。我們歎息,我們憤怒。我們能做的也隻有寄予同情。

因為他們的行為,雖然是他們自己主動的選擇,卻也是被逼無奈。他們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為他們犯的錯接受懲罰,但是,他們的确不應該受到譴責。

最後,我以楊绛先生的一句話來結束這篇文章。“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作為一個普通人,如果正好遇到了像贊恩父母這樣的不幸者。我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同時,如果不能生出援助之手,那就請不要對他們進行道德綁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