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要起訴父母?”

——“因為他們生下了我。”


相比于内地的譯名《何以為家》,更喜歡其直譯名《迦百農》。

迦百農本是聖經裡的地名,位于今天的以色列加利利海附近,現已成為一片廢墟。在英語和法語中,“迦百農”(Capernaum)又有“亂和無規則”的含義,而這,正是影片所展現的。

...

黎巴嫩女導演拉巴基,以她獨特的視角和方式,呈現了這個發生在黎巴嫩貧民窟中的叙利亞難民的故事:

據說年齡是12歲左右的男主角贊恩,與父母、兄弟姐妹為了躲避叙利亞戰争,非法湧入黎巴嫩的貧民窟,并且生活在這裡。

一大家子擠在一個非常小的房子裡,睡覺時所有人都橫七豎八地睡在地上。

...

父親不讓他去上學,而是讓他去小賣店裡打工。他每天要去小店整理商品、送貨。有時還要和妹妹薩哈一起上街賣果汁來維持生計,并且還會時不時受到父母的辱罵和毆打。

由于父母是被政府下達驅逐令的非法居民,孩子們沒有能證明自己合法性的出生證明,這對糟糕的父母甚至也不清楚他們的确切出生日期。

...

贊恩曆經生活的磨難,最後卻因為傷人入獄,絕望之下他把父母告上了法庭。

他狀告父母讓他來到這個世上,卻沒能夠好好地撫養他,沒能給他應有的教育、健康和愛。

當他最在乎的妹妹薩哈,第一次來月經時。贊恩不僅幫助妹妹洗褲子、偷衛生巾,還再三叮囑妹妹一定要藏好衛生巾,不然被父母看到,她可能就要“被結婚”了。

但很不幸,父母最終還是決定把這個12歲都不到的妹妹嫁給房東阿薩德,以此來抵扣上漲的租金。

...

他拼命抵抗、試圖救回妹妹,但還年幼的、弱小的他,最終隻能眼睜睜地看着妹妹被帶走。

憤怒的他離家出走,遇到了同樣沒有身份證明的埃塞俄比亞黑人女工——拉希爾。

這個沒有合法身份、同樣苦命的女人,卻收留了贊恩,讓他度過了一小段平靜的、不必為生計奔波的時光。但好景不長,拉希爾在一次外出籌錢時被警方拘留,再也沒有回家。

...

在不得已的回到家後,他驚聞妹妹薩哈的死訊,拿着刀沖到房東阿薩德家,砍傷了他,也因此被判刑。

在監獄裡,他打電話給電視台,說要控告自己的父母。

...

因為此刻,剛剛失去薩哈的父母,又懷孕了,還美其名曰這是“真主賜予的禮物”。

他這才不得不發出他憤怒的呐喊:

“我希望大人聽我說,我希望,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别再生了。我隻記得暴力、侮辱或毆打,鍊子、管子、皮帶,我聽過的最溫柔的一句話是“滾,婊子的兒子”、“滾,你這垃圾”。生活是一堆狗屎,不比我的鞋子更值錢。我住在這裡的地獄,我像一堆腐爛的肉。生活是個婊子,我以為我們能做好人,被所有人愛,但上帝不希望我們這樣,他要我們像地毯一樣被踩在腳下。"

這如同一記重重的耳光,落在男孩父母的臉上,也落在衆多“熱愛生育”的人臉上。

...

而影片中的父親在法庭上是為自己這麼辯護:

”我有什麼錯?我也是這麼被生出來,也是這麼長大的。從小到大别人跟我說,“沒有孩子,你就不是男人”、“孩子是你的脊梁骨”。我哪會知道有一天我會被自己的脊梁骨戳穿心扉。”

多麼冠冕堂皇的說辭!

我不反對你繁衍生息,傳續香火。但不顧自身能力,高産似母豬,讓全家人颠沛流離為你的無知買單,這就有問題了。

五個孩子,12歲的大兒子用來打工幫補家用,11歲的二女兒用來嫁給别人換來幾個月的口糧,其他的養着,待日後他用。

在這個家庭中,沒有一個孩子是以愛之名誕生的,不過都是父母用來謀生獲利的工具,又怎麼好意思責怪兒子最後拿起刀刺向傷害妹妹的惡人。

這樣的生育就讓你的人生“完整”了嗎?隻不過讓你的人生更悲催罷了。

...

在這部影片着手開始準備工作時,導演拉巴基發現許多孩子都很消極,不哭、不笑、不玩耍。

哪怕把玩具放到面前,他們也不會去觸碰。他們的眼神裡根本沒有童年的光彩,于是她問他們,“你們快樂嗎?”

99%的孩子回答說“不”,他們說,“我在這裡不快樂”、“為什麼這個世界上根本沒人照顧我”或是“為什麼我要一直忍受饑餓”諸如此類的話,他們覺得自己來到世界上是因為他們受到了懲罰。

...

拉巴基沒有找專業的演員,而是找來了與她設想中的故事有着相似經曆的人們去演繹。因為她不希望這是一部“演”出來的電影,這些悲劇不僅是銀幕上的故事,更是每天發生的事實。所以,這應該是一部半記錄的非常規電影。

拍攝時,她也不會給出具體的台詞,而是告訴“演員”所處的情況,讓他們自由發揮,攝影師隻負責記錄。

...

最終,他們在六個月裡拍攝了500個小時的素材,并用了一年半進行剪輯。第一個版本長達12小時,最後才剪成了戛納的126分鐘版本。

對于電影的意義,拉巴基說:“我不想天真地說電影可以改變世界,但如果它可以改變你看待這些孩子的态度、或是你看待你自己生活的态度,那麼它至少可以一定程度地改變你。當千千萬萬的人可以用不同的視角看待這些問題時,真正的改變才會開始發生。”

拉巴基的編劇之一Mousanar說,“即使你深知你改變不了任何事,但你還是可以夢想你做得到。人類的進步靠的是夢想,而不是犬儒主義。”

...

關于贊恩的“法庭起訴”,其實是不可能發生在黎巴嫩的,因為法律不允許孩子起訴監護人。但為了表達需要,拉巴基還是這麼設置了劇情,因為她認為這是唯一讓孩子發出聲音、獲得共鳴的方法。

她說:“我希望可以讓孩子直接面對整個社會系統去表達憤怒,而要達到這個目的,唯一的方法就是通過法庭、通過他的親口訴說”。

最後,電影裡的贊恩笑了,因為他可以得到一張印着自己名字的身份證明。

...

雖然這并不意味着一切煩惱都将煙消雲散,但導演拉巴基說:“這是在隧道盡頭給你的一點點勝利的光芒,正是這點光芒,讓你可以繼續前行。”


就像電影結尾說的,願每個勇敢的小孩,都能被世界溫柔以待。

願每個混蛋父母都能受到懲罰!(這是我說的)


更多電影資源,歡迎關注公衆号:将軍映畫(jiangjunying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