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豆友在我的豆郵中留言,問我什麼是港味?我不知道什麼是港味,也許是身在其中,久而不聞其味,已與之化矣。但如果硬要為港劇的味道定個标準,那…那就茶餐廳吧。

  茶餐廳的美食揉合中西,二次創作,貼地,快靓正,似乎跟港劇沾到點邊…

  揉合中西最常見的就是腔調,香港人習慣了說話時夾雜英語:「Sorry呀」;「好唔fair啫」;「班機delay咗」;「actually…」;問路「excuse me」;讓路「excuse me」;打噴嚏「excuse me」…等等,隻要說話時夾雜中英,就有港味喽。

  二次創作也算是港産影視作品的特色之一,赤裸一點的其實就是抄襲,不過具體應該分為三等,巧妙的隻取原創精神,重新包裝就算是「緻敬」;稍為改頭換面的就叫「借鏡」;最拙劣的是生吞活剝,搬字過紙,這絕對是「抄襲」。作品中如果「緻敬」得好,觀衆也會為你喝采,要是「抄襲」壞了,肯定要被戳個死無全屍。

  題材、創作、制作、演出等等都「貼地」的話,能夠引起最多觀衆的共鳴,如果太過「離地」,七分判生死,三集定輸赢,觀衆是沒有多少耐性滴。

  「快打慢」是我們在創作或制作中經常用到的技巧,就是電影「功夫」裡火雲邪神說的一句:「天下武功,無堅不破,唯快不破」,以「快」修飾瑕疵,掩蓋破綻,推動節奏。「靓正」是演員的漂亮和演技發揮,場面的磅礡和驚喜的呈現。

  最後我想加個「湯底」,不管是雞是豬或是牛,吃的其實都是湯底的味道,不管是警匪是推理是商戰,看的其實都是人性,角色的成長和發生的矛盾。

  最最後說白了,上述都是我瞎掰的,掰到最後我都詞窮了,所謂港味,純粹是大家的錯愛吧,就是真有港味這回事,也許是經年累月的沈澱,已是模糊的回憶,隻剩下情懷而已。

...
這就是港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