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和大多數觀衆一樣,我看的第一部姜文是《鬼子來了》,也許是期待值太高,也許它不是我喜歡的風格,所以我對姜文的片子一直挺無感的。第二部《邪不壓正》更是看得我直呼浪費倆小時。後來在我同桌(一個姜文重度影癡)的瘋狂安利下看完了《讓子彈飛》和《太陽照常升起》。當我漸漸地摸清了導演的風格和脈絡之後,才發現姜文真他媽有魅力,他的電影和他本人都像行走的荷爾蒙一樣,如烈酒一般上頭,來勁兒。

“我以為酒一口一口喝,路一步一步走,步子邁大了容易扯着蛋。”竊以為三大影帝同台飙戲的鴻門宴是整部影片最精彩的部分了。

整一個段落沒有音樂,人聲和音響貫穿始終,營造了緊張的氛圍,也使觀衆把注意力集中在台詞上。拍攝人物時用的是硬光,又加強了頂光,突出臉部骨骼的陰影,得以展現出男性臉部的立體和陽剛。“拍大老爺們兒用什麼柔光?”(發出姜文的聲音)室内的布景以紅色和黃色居多,渲染了三人對話時激烈的爾虞我詐和熾熱的情緒,增添了一絲危險感。

整個片段都是近景和特寫鏡頭。讓我很意外的是,開頭一般會有一個全景定場鏡頭交代室内整體環境,結果沒有!!後面才明白是為了增添神秘感,利用小景别展現有限的信息,畢竟最讓人恐懼的是未知。前後兩個鏡頭一切,姜文突然坐在飯桌前了。

...
...
這三個人的座位位置形成的是一個三角形,而三角形除了表示穩固,也是危險和殘酷的信号。以前的劊子手往往戴着三角形的帽子。

從第一個鏡頭開始,攝影機就是架在軌道上向右搖移,營造張弛的氛圍,也為了捕捉每個演員的動作和微表情。沒有過多花裡胡哨的炫技,為演員富有張力的表演服務。

...
前景的酒瓶加強了畫面的縱深調度,打造層次感和立體空間

第一小段落總體并沒有很緊湊,以互捧為主。當黃四郎說出“張麻子”後,涼粉小販先死。

...
整個片段隻有這個鏡頭直接拍到了人自殺的過程,後兩個人自殺時都以聽覺層面展現為主。後來才明白,其實這預示了隻有涼粉小販是真死。

鏡頭切回鴻門宴,縣長聽到黃四郎突然cue自己,不免有些猝不及防。這時突然變成了固定鏡頭,是縣長心理狀态的外在體現。

...
...
師爺見狀連忙起身倒酒,意圖擺脫高壓局面,令人窒息的氣氛緩和不少,後來鏡頭又開始移動。

然後攝影機開始越軸,暗示了師爺的牆頭草搖擺不定的性格。

...
...
...
張牧之:我辦我自己
...
這個正面中近景鏡頭絕了,師爺擠在張牧之和黃四郎中間左右為難,有點跟不上節奏了。

在這之後,張牧之為了證明自己繳費的實力,順便在飯桌上争取自己的主導地位,給了黃四郎一個下馬威。最終黃四郎被聊爆,而師爺已經一臉懵逼不知所雲了。

...
又是一個固定鏡頭,但這次的固定鏡頭表達了張牧之内心已經胸有成竹,非常平穩。
...
這個構圖很有意思,姑娘身後是一攤血,預示了她正處于危險的生死關頭。而張牧之打掉武器,救了她一命。

最後黃四郎徹底處于劣勢地位,還被張牧之嘲笑意氣用事,使得他更加難堪了。

...

富有變化的人物情緒和地位也是一大看點。黃四郎最初處于主導地位,漸漸被張牧之打壓隻能靠最後張牧之給的台階下了台。牆頭草身份的師爺一開始裝糊塗,後面卻反而成了真糊塗。張牧之是最大赢家,他大概摸清了黃四郎的套路和性格,又以話術和行為吓唬住了他。整個鴻門宴拍了35遍,耗時三個星期。拍出了觥籌交錯之間千鈞一發的光景。這他媽的才是驚喜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