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閉門修煉”,多是平淡而乏味的。閑來就想着看點兒具有震撼力的文學或影視作品,翻覽一些網站上的推薦,就發現這部2011年上映的《1942》好像自己尚未看過,淺嘗辄止後頓覺心中百感交集,遂決定把這種感覺記錄一下。
“我有時候很懷念北伐戰争時期,那時我一呼百應,所向披靡,那時我是和民衆站在一起的。”整部電影中,我對這句話影響極為深刻。劇情就不做贅述了,大體是以1942年的饑荒開始的。看完這部電影,作為一名高三的文科生,我馬上就想到了一道19年廈門二模的曆史題(ー_ー)!!就是說河南饑荒時期,我黨的晉冀魯豫邊區政府不餓死一人!那麼對比燈紅酒綠歌舞升平的重慶國民政府,高下立斷!人民才是曆史的創造者,中國的曆史從不是王侯将相的,從不是哪個黨哪個政府的,而是人民的。一呼百應,便可所向披靡;百呼不應,頃刻便萎靡不振。可以說,這是我黨百戰百勝的法寶。甚至在抗日戰争中,日本軍國主義分子也用其對付國民政府軍。怎麼做呢?為災民發糧食赈災!因此,日寇才得以6萬軍隊殲滅國民黨軍30萬,取得豫北會戰的勝利。多麼觸目驚心!多麼瞠目結舌!
由此可見,我們作為後人雖不可否認國民黨政府在抗戰中做出的貢獻,但他們也脫離了群衆,他們不再想到人民中去了。不容置喙,國民黨是一個偉大的黨,是孫中山先生的心血。但他們在國家最需要的時候背棄了信仰,國難當頭,中飽私囊,互相推诿,毫無民族的擔當。同樣偉大的還有列甯同志的布爾什維克黨,但在切爾諾貝利事件中也暴露了和國民黨一樣的問題。追尋曆史的痕迹,其興也勃然,其亡也忽然,多麼令人痛心啊!還記得好像是彭老總還是陳老總曾經在赫魯曉夫時問蘇聯的代表:“你們知道斯大林同志有缺點,為什麼當時不指出?”“因為指出來會死。”于是我們的領導人大怒,“怕死你當什麼共産黨?”我想,這就是我們的初心,一顆身先士卒的為人民服務的初心。所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吧。
“一個國家的覆滅,往往是從思想領域開始的。”在這個問題上,不但公民要履行自身的政治義務,我們的黨和政府也要以史為鑒。看看這次的新冠肺炎,是不是有點盛世危言的影子?湖北政府前期的不作為,部分幹部的亂作為,紅會的懶政怠政,有的基層拿着雞毛當令箭……這确實令人寒心啊。但讓每一個中國人自豪的是,我們黨仍然擁有着青春活力。在天災面前,無論是1942年還是2020年,我們的黨還是始終與人民同在,反應速度之快,措施之得當,與大洋彼岸直線升溫的流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還是那句話,高下立斷,讓人民切實感受到了幸福感與獲得感。我想這就是中國共産黨的永葆青春的活力之所在。隻要有着這種精神,天災不怕,和平演變我們更不需要怕。隻要堅定的走在群衆道路上,民族的複興必将由一代代偉大的中華兒女所締造!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我認為這句話不僅僅是對共産黨員的要求,更是對共青團員,對時代新人的要求!坦而言之,我們這一代青年的眼界比我們的前輩都更為寬廣,我們不再需要此去西洋,探尋救國救民之真理。但我們需要從前輩那裡汲取點什麼。我們是共和國的青年,是共青團員,光榮的革命曆史镌刻在我們的骨子裡,所以不可忘了初心。越是國難,越要愛國,越是要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這樣才無愧于偉大的革命歲月!這部電影給了我很大的觸動,讓我更加的珍視這一切。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武漢加油!決勝疫情的攻堅戰!
我們若憑信仰而戰鬥,就有雙重的武裝。
—— 柏拉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