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瓦迪卡”是個奇葩的國度。
在電影行業,他們甚至奇葩到隻有“恐怖片”這一種類型拿得出手。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但是,泰國恐怖片在東亞地區,是僅次于日本的存在。
它崛起于21世紀初,發展的年頭還不到20年。
相比于日本恐怖片近百年的沉澱,簡直是個奇迹。
那麼泰國恐怖片究竟有多吓人,為何它能如此深入人心?

我們之前說過,電影風格和民族性格密不可分,恐怖片尤甚。
作為新生代的泰國恐怖片,一樣是以地方傳說為靈感開始。
一:“傳說”,“習俗”
泰國最為人熟知的恐怖傳說,當屬“幽魂娜娜”——
講述了一名歸鄉的戰士,發現家中等待自己妻子竟然早已死亡的故事。
1999年的《鬼妻》便是以“幽魂娜娜”為腳本,它開啟了泰國電影的新篇章。

之後“幽魂娜娜”的故事,被數十次搬上銀幕。
2013年,當紅小生馬裡奧主演的《鬼夫》依舊取材于這個古老的傳說。
影片大獲成功,一舉打破泰國影史票房記錄。
(一個國家的票房記錄是由恐怖片創造,很難想象)

包括《厲鬼将映》,《陰地》等片,都号稱是改編自真實的曆史事件。
民間的傳說故事絕對是泰國恐怖片的最佳取材處。

《厲鬼将映》,2008

《陰地》(又名怨鬼之家),2011
當然,大部分國家都會這麼做。
畢竟在走出國門之前,恐怖片的受衆都是國内觀衆,大力挖掘本土恐怖文化,是最正确的選擇。

傳說之外,泰國最為人們所熟知的就是那些特别的“習俗”了。
那些與鬼神相關的“養小人”、“下降頭”等邪術,我們在港片中都能經常看到。
“降頭片”通常都充斥着許多寫實,血腥的畫面:
如滾水燙人、挖眼珠、鑿額頭、斷手斷腳、開腸剖肚、生吃人肉等。
觀看這些電影時,會覺得反胃惡心,卻又欲罷不能。

《惡魔的藝術2:邪降》,2005
不過,泰國導演們對這種元素的運用還是比較謹慎的。
因為泰國人相信通過“招靈”的方式陷害他人,最終是會遭到報應的。

這就與我們接下來要說的第二點有關。
二:“宗教”,“因果”
泰國是一個絕對信仰佛教的國家,佛教的因果輪回,善惡報應,始終貫穿在泰國恐怖片中。
從電影中僧人出現的頻率,便可見一斑。

《鬼影》,2004

《鬼亂5》,2009
再血腥殘忍的恐怖片,如《連體陰》、《惡魔的藝術》,最終也離不開“因果報應”的主題。
無論作惡者多強大,最終必将遭受懲罰。

《連體陰》,2005
這就與日本女鬼們的無差别殺戮有着巨大區别。
佛教講究善,恐怖片導演們用這些“超自然”的事物來啟發人們向善。
也算是對科學無法解釋事物的一種敬畏。

《吓死鬼》,2005
三:“鬼形象”,“借鑒”
泰國恐怖片中的鬼形象,基本同于東亞恐怖電影中的普遍形象。
在披頭散發的女鬼形象上,加以更加血腥、扭曲的處理。
以兩位知名女鬼為例:
一位是《鬼影》中的女主——娜塔。

娜塔生前是一個為男主癡心付出的純情少女,但男主和其他三位同學卻對她做出喪盡天良之事。
男主還用娜塔送他的相機拍下了她被淩辱的照片。娜塔帶着極深的怨氣跳樓變成了厲鬼。
變鬼後的娜塔對四人展開報複。最後依舊癡情的她渴望和男主永遠在一起,一直騎在他肩上。

片中娜塔的造型就有着強烈的日系風格。
淩亂濕漉的黑發,削瘦的身形,時而露出的詭笑,仿佛就是貞子與伽椰子的結合體。

另一位是《厲鬼将映》中的女主——扶桑嫂。
女主生前是扮演“扶桑嫂”的一名演員。但在拍攝的過程中出現意外被繩索勒死,劇組卻沒人救她。
所以怨氣集結的她化身厲鬼,凡是看過影片中她真實死亡一幕的人都會因她的詛咒而死。

她那被人用刀劃開嘴巴的樣子,亦是借鑒于日本知名的“裂口女”形象。

除了恐怖的鬼形象之外,喜劇元素也是泰國恐怖片重要的組成部分。
在《變鬼》,《鬼夫》,《鬼5虐》等片,都充斥着許多搞笑橋段。
将喜劇元素融入恐怖電影中,很明顯就是借鑒了8、90年代香港恐怖片的做法。
泰恐的崛起和港恐的沒落時間大緻重合,前者便很好的延續了這種有趣的風格。

經過20年的發展,泰國恐怖電影依舊保持着較高的産量。
但如今的質量和口碑已經遠不如前一個十年那麼過硬了。
這和本土恐怖“資源”的逐漸匮乏,和觀衆的審美疲勞有關。
加上受限于文化、宗教等因素,泰國恐怖片的影響力很難擴散到東亞以外的地區。
即使《鬼影》被好萊塢翻拍,故事背景也是放在日本,可見其局限性。

希望泰國恐怖片能更多發掘自身的潛能,在第三個十年重塑輝煌。
在亞洲恐怖片水準整體衰落的趨勢下,扛起前進的大旗。
畢竟上一部吓到我的鬼片,就是《陰地》!

歡迎點贊、評論、分享,更多精彩陸續有來。
也可以來我的公衆号【人生電影公司】找我呦!(〃'▽'〃)